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专题 > 正文

远东军事法庭亲历者揭示东京审判背后的故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3日16:09 央视《面对面》
远东军事法庭亲历者揭示东京审判背后的故事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亲历者高文彬揭示东京审判的背后故事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导视:

  60年前, 11个战胜国齐聚一堂展开一场世纪审判, 日本战争元凶等待最后末日

  大量证据被毁灭 战犯们百般对抗 中国检察官面临空前挑战

  高:到真正的个人的问题提出来的时候,再没什么证据的话,就杀不了土肥和板垣。

  两年七个月的漫长斗争,25名战犯受到应有惩罚, 但仍有战争责任者未被追究, 留下遗憾结局

  高:如果东条英机当时没经过天皇同意这样做,他也不会这样做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亲历者高文彬揭示东京审判的背后故事,以下为节目内容。

  人物介绍:

  高文彬

  1945年7月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

  1946年5月到1948年7月, 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检察官秘书。

  1979年开始 任上海海运学院教授

  精彩对白:

  王志:当地人对审判的反应呢? 高:好多日本人不相信,怎么

南京大屠杀,杀了中国几十万人,这怎么可能,他们不相信。

  王志:南京大屠杀这么显而易见的事实审判起来是不是特别容易呢? 高:这里面证据比较明显。

  王志:杀人比赛的新闻好像是经你的手传回国内的?

  高:一张照片,照片外面就是两个人站在那里,一个杀了105个人,一个杀了106个。

  王志:您怎么看当年的判决结果呢?

  高:我认为我们中国的要求,是70%达到了我们的要求。

  解说: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随即美军第8军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驻日盟军总部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发布命令立刻逮捕了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118名前日本军政领导人。他们全部被关进了东京巢鸭监狱。

  1945年12月16日,苏联、美国、英国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决定组成由美国、中国、英国、苏联、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1个战胜国共同参加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根据国际法庭宪章,1946年2月,法官团组成,澳大利亚人卫勃成为首席大法官。美国人约瑟夫•季南担任首席检察官兼盟军总部国际检察局局长, 中国方面由梅汝璈出任法官,由向哲浚、倪征燠带领检察官工作小组参与诉讼。这是中国第一次参与国际审判,审判形势非常复杂,大量的文件和证据材料需要整理翻译,但检察官小组人手却极为缺乏。这年5月,向哲浚利用回国述职的机会招募翻译和助理人员。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的上海青年高文彬在老师的引见下,成为翻译和检察官秘书,亲身经历了这场历史性的审判。

  王志:抗战胜利了,您接受这样一份工作,什么心情来接受这份工作呢? 高:当时是很兴奋。因为我们中国人受日本人侵略了八年,好容易抗战胜利了,我有幸,如果到那边当翻译,或者参加工作,我觉得很好,也可以为中华民族出一口气,好好地惩办那些日本的强盗。

  王志:当时战后的东京给你们的印象是什么? 高:一塌糊涂,我们飞机停下来以后,飞机场不在市区,在郊区,坐美军的火车沿着公路朝东京走,在公路两旁的房子被美国飞机炸得一塌糊涂,有的工厂也烧焦了,反正是断垣残壁。

  王志:当地人对审判的反应呢,或者说媒体? 高:一般老百姓对东京审判,他抱着这种又不相信,又怀疑,这种态度来旁听的。因为日本老百姓长期受了所谓天皇的教育,日本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家,它一方面工业非常现代化,而且有现代化的军备,当时体制又是非常的封建,它构成了这种神道教,天皇不是普通的人,天皇就是好像上苍派下来的人,所以一般老百姓对天皇是非常非常恭敬。   好多日本人不相信,怎么南京大屠杀,杀了中国几十万人,这怎么可能,他们不相信。

  王志:当时就不相信? 高:不相信,他们认为天皇的兄弟都应该是最勇敢的,有军人的应有道德,他们认为日本兵被外界描写像野兽一样,跟他们平时所受的教育,印象完全不同。

  王志:你到东京后的第一项工作是什么? 高:工作主要是翻译,

  收集到的日本人杀害中国人的证据,中文证据,我们带到那边翻译成英文,定了以后就打好字,由检察官送到国际检察处,送到法院。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