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医疗体制改革专题 > 正文

北京农村合作医疗调查:农民要报销不要体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5日04:34 新京报

  -核心提示

  2003-2004年度,房山区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支出中,安排农民体检的费用高达367万元。当地政府部门解释,组织体检是为扩大受惠面,因当年为推行合作医疗的第一年,报销“门槛”制定得过高,造成结余过多。

  目前,北京各区县均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报销比例。国家也在加大对合作医疗的投入。

  □本报记者 闾宏 北京报道

  “我当初参加合作医疗是为了住院看病能报销,而不是为了1年做1次体检。”在天井里的树阴下,李凤兰吃下治哮喘的药,脸上因咳嗽造成的红晕还没褪去。

  在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镇大韩继村,这位40多岁的农妇两年前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去年为了报销动手术花的几千元钱,她去了医院、村委办公室、乡政府,开了各种各样的证明,结果单子还是被退回,“他们就是不让报,说没达到报销的标准。”

  让她奇怪的是,不久后,村里参合的人都被通知去体检,费用由区里的合作医疗资金支付。李凤兰想都没想,就拒绝了这次免费体检的机会。“我这一年到头都在医院里看病,还体检什么呢?”

  根据国家的政策,农村合作医疗资金应主要用于农民住院报销,但在整个房山区,仅有不到1%的参合农民享受到了住院报销的实惠。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北京

审计局的审计报告披露,2003年到2004年,房山区合作医疗资金支出中,安排农民体检的支出比例高达44.33%,即有367万元用于农民体检。

  两千医疗费用报销仅10元

  大韩继村有2161人,有1000多人参加了合作医疗。但一年多后,参合的人在村里几乎成了笑柄。“保不了大病,光体检有什么用?”

  “起初听到能参合的消息,我真是打心底里觉得高兴。”李凤兰说。2003年,她在电视新闻里看到,“新型合作医疗”将在全国推行,农民看病也能按比例报销住院期间的医药费,“我觉得我们这些有着农业户口的人也得到了尊重,能像城市居民一样报销医药费了。”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自愿参加,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2003年,北京的合作医疗制度开始运行,其筹资途径为个人交纳一部分,市、区县、乡镇各投入一部分。

  李凤兰记得,电视中播过新闻没多久,村长李海组织了村干部,挨家挨户地入户宣传。他们手里拿着镇合作医疗办公室制作的宣传手册,发放到每户人家。“我们没什么文化,具体能报销什么,我们一时也搞不清楚。当时以为什么都能报,而且1年也就交10元。没怎么多想就交了。”

  大韩继村有2161人,有1000多人参加了合作医疗。但一年多后,参合的人在村里几乎成了笑柄。

  72岁的刘学敏曾在房山区的良乡医院住了4天院,医疗费用是2000多元,最后拿回的报销款只有10元。

  “来回报销都是我儿子去办的。他说这点钱还不够去医院开证明的车马费。”老人说。

  在村民眼里,牛秀敏是个“幸运儿”,因为她拿回了较多的报销款。她前后动过3次手术,医疗费用3万余元,最后报销了1000余元。

  牛秀敏现在转动脖子时就像个机器人,要连带着肩一起转。但她已没钱去看第4次了。之前她是靠向亲戚借钱去看病的。“报回来的1000多元,只够还债务的一个零头。剩下的债,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还。”

  “农村里看不起病的人多了。”村民张金顺是名木工,对村里的情况相当熟悉。他家屋子后面有一户人家,有人得了膀胱癌,因为没钱拖着没去看;附近还有一家,有位老人发现是喉癌,现在也拖着。

  “农民看不起病,关键还是收入少,农村经济上不去。”村长李海提供的数据是,大韩继村2004年的人均收入是7464元。张金顺觉得这数据不能反映现实,像他这样在外面做工的人一年才有7000余元。家里三口人,人均只有2000多元。“这才是村里普遍情况。所以农民得大病了,要么就找人借钱看病,借不到的就拖着,等死。”

  多数参合的村民从医疗保险中惟一的“受惠”,是去年在村里进行的大规模体检。

  时隔一年,不少村民仍对这次体检感到难以理解:“保不了大病,光体检有什么用?”2005年7月29日的下午,许多村民围坐在一家杂货铺门前乘凉,说到体检,他们都表示这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不需要体检。”杂货铺老板娘说话很直接,因为即使体检时查出了毛病,没钱看也只能拖着。

  李凤兰和丈夫卢江都没有去参加体检。卢江每天要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给人拖家具,拖一车挣10元,一天不拉活儿一天就没饭吃,“做一次体检对我来说,不是受惠,而是损失。”

  “花多了不行,花少了也不行”

  “如果这笔钱到时入不敷出了,区里很难向上级交待。如果结余得太多,又说明合作医疗资金没有收到为农民保大病的效果。”

  谈到这次体检,房山区合作医疗办公室主任刘建江脸上多少有些尴尬。“我们组织体检,主要是为了加大合作医疗资金的受惠面。”从2003年到2004年,房山区合作医疗资金的受惠面的确很窄。根据刘建江提供的数字,2003年,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是285860人。到2004年6月11日,共有2262人的医药费得以报销,只占到总人数的0.79%。也就是说,100人中,还难有一人的住院医药费能够报销。

  受惠面窄的原因是报销的“门槛”定得过高。以周口店镇大韩继村的刘学敏老人为例,在2000多元的医疗费中,只有1100多元的医药费属于报销范围,因为是去区级医院看病,又要扣除一个1000元的起付线,剩下的100元再按10%报销,最后报销的钱只有10元。

  “报销的门槛该定多高,我们也都没有经验可循。”刘建江解释,那年是第一次运作合作医疗资金,市里只给出了大的政策框架,由区里自定实施细则。“如果这笔钱到时入不敷出了,区里很难向上级交待。如果结余得太多,又说明合作医疗资金没有收到为农民保大病的效果。”

  刘建江说,市里对于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使用进行了这样的设计,先提出10%的风险资金,预防出现超支现象。然后对结余款的比例做了规定,认为其占总额的20%左右会比较合理。

  “所以我们在制定报销比例时遇到的难题就是,怎样使资金的使用情况正好符合市里的标准。也就是说,这笔钱花多了不行,花少了也不行。”

  2003年,房山区共筹集资金1670余万元,刘建江要用这笔钱覆盖房山区28万多参合农民。“毕竟钱少,农民多。所以为了稳妥,宁可少报些,也不要把比例定得过高,怕到时控制不住。”最后,房山区制定了较严格的报销政策。

  这不仅使合作医疗政策成了村民的笑柄,也给刘建江带来了新的难题:“受惠面太窄,会影响农民参合的积极性。”

  到2004年6月11日为止,房山区合作医疗的报销总金额只有180余万元,而结余金额却有1490余万元。刘建江说,“当时就想用这笔钱为全体参合农民进行体检,让他们感受到参合的实惠。”

  刘建江的另一个担心是,市里有规定,合作医疗资金运作一年,如果结余款项占总资金的比例超过20%,说明大病统筹这项工作没有做好。而当时房山已经运行了9个月,余额仍占到总资金的89%。“到时候,市里来评价工作时,会因此把分数打得很低。”

  当年7月,房山开始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参合农民体检。

  今年7月21日,北京市审计局局长杨晓超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北京市2004年实际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提及房山区合作医疗资金中用于安排农民体检的比例较大,认为医疗费用偿付率低于审计调查统计的全市平均水平,未充分体现合作医疗资金主要用于“保大病”的原则。

  尴尬的受益者

  22万余元的体检费,几乎是周口店乡镇卫生院两个月的营业收入。肖严周说,去年该院每月营业收入只有13万左右,而之前,国家每年拨给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贴只有6万。

  大规模的体检从去年7月持续了一个多月,其中最大的受益者是各乡镇的乡镇卫生院。

  “如果除去试剂、针管和人均一天10元的成本费,净利润有10多万。可负担全院职工一个月的工资。”肖严周是周口店乡镇卫生院的副院长,日常医院业务管理都由他负责。

  他说,那次体检,卫生院共组织了13名大夫下乡,历时1个多月,为14869名参合农民进行体检。每体检一名农民,卫生院能从合作医疗资金中得到15元。为此,周口店乡镇卫生院总共获取了22万余元的收入。

  事实上,长期和农民打交道的卫生院,并不是不知道体检对农民的作用并不大。

  “体检可以说是农民们受益最小的一项医疗支出。”房山区第一医院的副院长王峙说,他曾见过一位农民在乡镇卫生院查出血压高达220和120,医生让他服降压片、多休息,可他一转眼就到山坡上去放羊了。“农民的经济情况决定了他们根本不会重视体检。”

  但乡镇卫生院本身长期遭遇资金之渴,这次组织农民体检所获的资金,对他们来说可谓一场“豪雨”。

  22万余元的体检费,几乎是周口店乡镇卫生院两个月的营业收入。肖严周说,去年该院每月营业收入只有13万左右,而之前,国家每年拨给乡镇卫生院的财政补贴只有6万。“所有的收入除了支付职员的工资,再购买一些必要的器材消耗品,就所剩无几了。”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聚焦医疗体制改革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