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5年深圳破壁之问:渐进改革能否突破体制瓶颈(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03:22 新京报

  求解产业升级

  面对着深圳当前出现的四个难以为继的难题,在乐正看来,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不是“大事”。

  他做了一个比喻,如果把深圳看作一个人的话,那么深圳正是从少年向青年成长的过
程,在此过程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但只要解决好了都不是问题。

  乐正认为,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达到人口的置换,就是吸纳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来到深圳。

  自前年起,人们又重新感受到深圳金融业蓬勃跳动的复苏脉搏。深圳市政府金融发展服务办公室挂牌、国内首个地方支持金融业发展的金融18条政策出台、中小企业板块启动、重奖落户鹏城的金融机构、成立深圳市金融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政府与金融企业定期对话……

  与此同时,泛珠三角合作框架的建立,增大了深圳作为

供应链节点的腹地范畴和影响力。从深圳物流业的增长数据来看,深圳正成为国际供应链的核心节点。

  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做法是,除继续发展原有的金融、物流、高科技三大支柱产业,在今年的第四次党代会和两会上,将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深圳一点文化氛围都没有。”来自吉林的王越在一家电子公司上班,他说下班后要想找个看电影或者书店的地方都不是很多,更别说看一些话剧等舞台剧表演则更少。

  在深圳很多人看来,深圳最缺失的就是文化,周末只能上街购物。那么,在这样一个城市搞文化产业,空间有多大?

  深圳市文化局一位官员给出的答案是,文化产品最终要转化为商品,而深圳拥有最开放的市场,而不像内地很多拥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只能固封在那个城市或者地区。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认同此说法,他认为,因为深圳有着高科技的产业,在发展动漫、创意设计和影视音像等方面都具备先天的条件,另外,深圳的印刷业同北京上海相比,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

  一个例子是,在深圳布吉大芬油画村,原来只是一个自由聚集的油画市场,现已成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靠的就是市场,多有来自国外的客户。

  另一方面,深圳市也在想尽办法组织各种文化活动,来摘掉“文化沙漠”的帽子,在2004年底,深圳举办了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2005年1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深圳市文化发展规划纲要2005年-2010年》。《纲要》指出,我市将重点发展传媒产业、动漫游戏产业、出版发行产业、创意设计产业、印刷产业、视听产业、歌舞娱乐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等八大优势产业。

  深圳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胡野秋形容为,是依此“唱响春天的故事”。

  “半步”策略渐进改革

  在深圳的很多企业和经济专家看来,深圳的经济发展现在就像一双“大脚”,穿在一双较小的鞋子里,这鞋子除了经济体制的东西,还有一些政府部门的东西,这些都和政治体制改革密切相关。

  曾为深圳的未来撰写多篇网文的民间人士老亨说,深圳最大的贡献是让人们的梦想得到实现,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业者来到深圳,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能否让淘金者圆更大的梦,必然和改革有关。

  “深圳要把每年都作为改革年13月25日,李鸿忠就任市委书记后,在其组织召开的第一次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虽然特区没有了政策优势,但是一定戴牢特区这顶帽子,不能使深圳流于一般的城市,要敢闯敢试,来解决经济运行的深层次矛盾。

  一个月后,4月29日,由李鸿忠力主的深圳市改革办成立,由深圳市委、市政府副秘书长南岭兼任,成立4个月的时间,这个改革办一直蒙着面纱。

  在8月11日,深圳举行的经济特区成立25周年情况介绍会上,南岭首次向媒体介绍,主要在国企改革、投融资体制、文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城市管理等方面提出方案和措施。

  对于有否大项改革方案的出台和已经细化的措施,这位新任主任说在年底前会有一些东西出来,并且强调,会从一些局部逐步做起。因为一项改革方案的形成,需要经过多方的调研、考察。

  而李鸿忠将此称为“半步”策略,不求大步,推行渐进式改革。

  8月17日,在李鸿忠和许宗衡与记者的见面会上,两位掌舵人也没有谈及具体的改革内容。

  而据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透露,深圳将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据其介绍,此条例只针对政府,为改革创新立法。

  据一位了解此项改革的学者介绍,此项条例主要旨在通过立法使改革目标明确,程序规范,改革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同时协同改革机制,建立改革评价纠错机制。

  乐正认为,在GDP还是政府官员主要政绩指标的情况下,相对发展经济来讲,改革必然要违背目前一些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具有很大风险,乐正说,曾经完成市场经济体制探索的深圳,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提特区也不提改革”或许与此风险有关。

  改革办复出?

  实际上,三年前一场关于“行政三分制”的改革至今并未被人忘记。

  2003年初,时任深圳市市长的于幼军提出“行政三分”,就是建立一个“决策、执行、监督”“行政三分制”的全新政府架构,设置若干决策局、执行局和一个监察局,决策局只有决策权而没有执行权,而执行局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监察局和审计局将作为监督部门直属市长管辖。

  按照当时媒体的报道,此方案准备当年上半年即在深圳试行,但最后没有结果。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获知的消息是,此改革方案上报后未获批复。

  在由中国基金会主持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方公共政策创新研究”课题,在对深圳的“行政三分制”研究之后,对其困难分析为“既要对深圳政府进行创新性改革,又不能涉及深圳的政治体制”。

  而据《香港商报》相关报道,在2003年深圳召开的一次“制度创新与特区发展”高层专家咨询评审会上,原深圳市委书记厉有为曾指出,“将政府的决策权集中在几个专门的决策部门是不现实的,因为现行的政府决策往往在政府的常委会上进行,并不是一个、两个决策部门说了算。”

  实际上,这也是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对深圳下一步的改革所担心的问题。

  “如果是自上而下的,就好办了。”乐正表示,在没有获得中央或者有关决策层的同意后,一些涉及体制的改革风险太大,而一旦有了“尚方宝剑”,难度自然减校

  在深圳社科院教授杨立勋看来,与此相关的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央明确深圳是经济特区,如今国家对特区的定位并没有改变。

  一个事实是,在2004年深圳市第7次机构改革中,原深圳市体制改革办公室被撤销,其职能合并到市发展与改革局。

  而当时正被认为是深圳的“迷惘期”,不知道特区如何特下去?而改革办这一机构的撤销,更让深圳人困惑:“改革办都撤了,深圳的改革是不是不再继续了?”

  无疑,今年李鸿忠力主改革办的复出,让人们看到了一些希望。

  李鸿忠在一次讲话中,谈到改革时希望干部发挥“敢于牺牲奉献的精神”,培养“工兵”意识,就是要“探雷挖雷”,敢于“牺牲”。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