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深圳破壁之问:渐进改革能否突破体制瓶颈(3)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6日03:22 新京报 | |
期盼深港合作 在深圳特区成立25周年之际,深圳和香港的关系也同样被各方关注。 8月17日,许宗衡市长谈到深港合作表示,将在“粤港合作”的框架下推进。 深圳市政府将在今年组团拜访香港特区政府,将主要在市场经济体制、城市管理、司法体系和公共管路服务等几个方面考察学习。 如果实现这将是深港两地政府间的第二次亲密合作。 去年6月,时任市长的李鸿忠率领政府代表团访问香港,并签署了“1+8”合作协议,这个被称为带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合作,实现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就是,建立起了深港政府间重大事项协商沟通机制。 许宗衡表示运行良好,双方已经举行了11次非正式交流会,在口岸建设、科技、教育等多领域合作。 事实上,香港是深圳利用外资最多的地区,大约占60%. 因为深圳和香港“一河之隔”的特殊地理优势,在香港回归之后,深圳人一度期盼着能和香港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2003年,一篇网文《深圳,你被谁抛弃》被广泛关注,并引起了一场关于深圳发展前途的大讨论,被认为倡议最多一个构想就是建立“深港都会圈”,以促进深圳和香港进一步融合。 对此,深圳社科院院长乐正也力主建立“深港都会圈与珠三角经济区”,他认为应该由港深引领,将濒临深圳的东莞惠州等地都融入进来,共同发展。 以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和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两研究所有关学者为代表提出“深港自由贸易区”,即将现在的一线关撤掉,将特区向香港一样,完全变成自由贸易区。 据了解,此做法深得深圳企业和学者以及政府官员的认同,但并未能实现。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二线关问题。深圳特区边上树了“一道墙”,以此隔开经济特区和内地,这道线被香港人和深圳人称为二线关,深圳与香港之间为一线关。 这一曾经将特区圈起来的关卡,目前已无实际的意义,货车基本不检查,边防证也成了象征性,深圳官方一些人士说,此二线关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深圳经济的发展,深圳官方早就希望撤掉关卡,将区外的宝安、龙岗纳入其中,一起规划发展。 据介绍,每年全国两会,都有来自深圳方面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撤销“二线”关的建议,此也被认为带有地方政府的意愿,不过,全国人大至今未予表态。 “这些问题还是要看中央。”乐正说,这些问题都不是深圳说了算。 “深圳创造” 8月11日,深圳五洲宾馆。来自国家科技部、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十三部委的官员组成的“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调研组”与深圳的上百家企业座谈关于“自主创新”。 这一天距特区纪念日刚好15天。 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一位官员说,从今年初开始,国家调研组已经八次抵深,旨在了解深圳自主创新的经验。 今年,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被国务院附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就是研究如何从政策优势转向制度创新。 而据有关方面介绍,此前,深圳高层也曾去北京拜访有关国家部门,争取此“试验田”,但未果。 如此情况下,对于能源、土地等各种资源吃紧的深圳来讲,在面对着“特区不特”没有任何特殊政策的情况下,开始自己提出“创新”。 “建设自主创新城市”,在今年5月份召开的深圳第四次党代会上被确定下来。 8月17日,深圳市市长许宗衡介绍的创新情况是,2004年,深圳高新技术产值326652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853.09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6.7%. 但是,一个事实是,对于并没有高校资源的深圳市来说,如何进行科技创新是摆在深圳面前的一大问题。 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局长王学为介绍,深圳市有大大小小700多家研究机构,90%都是设立在企业,2004年研发投入总量达到120亿元,占GDP2.9%,大多数的专利都由企业发明、创造。 王学为认为,深圳在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试验田”的任务之后,正在走入“积极探索深圳特色的自主创新模式”,而这种模式的主导也在企业,这样有活力。 深圳华为就是一个例子。这个去年实现销售额462亿元的深圳民营企业,年申请专利超1000件,远远将获得政策优势较多的大唐电信等落在后面。而类似华为这样的企业,在深圳还有比亚迪、迈瑞等多家。 对于自主创新,政府需要做些什么?深圳市科技和信息局局长王学为说,帮助企业解决科研人才和技术不足至关重要,这也被认为是弥补“高校不足”的做法就是,深圳采取引进“实验室”作为高科技产业船新的“孵化器”。 今年上半年,第一批1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落户深圳。 在深圳市高新办副主任林波看来,还远远不够,今年10月份,第二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落户高新区,总计将有约60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研发中心落户深圳,研究领域涉及计算机、软件、火灾、新材料、声学、数控技术、模具、医药等,几乎全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领先者。 深圳市委宣传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深圳市副市长刘应力在一份讲话中说,要彻底将“深圳制造”转变为“深圳创造”,并提出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从目前的56%提高到65%。 8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题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文章,认为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深圳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自主创新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第一推动力量。 实际上,深圳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闯”出来的经验也被国家所关注。 “不仅要做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也要勇当自主创新的排头兵,”今年4月6日至7日,国务委员陈至立视察深圳,寄望深圳能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闯出一条新路子,并希望借此经验上升为国家的政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