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介绍国家助学贷款资助高校贫困生情况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29日16:02 人民网 | |||||||||
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介绍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 8月29日下午,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副部长张保庆介绍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以下为发布会实录: [人民网]:网友们,大家下午好!教育部2005年第11次新闻发布会即将开始,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将介绍以国家助学贷款为重点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敬请关注。 [13:50]
[王旭明]: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出席我们教育部今年第11次新闻发布会。又是一年一度开学时,每当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总是有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高兴地看到有一大批同学即将跨入各级各类的大学校门健康茁壮成长,忧的是在这些同学里面总有部分同学因家庭困难交不起学费,社会各界对此非常关注,我们也特别注意到媒体在这方面的报道。我发现媒体的报道最近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困难学生的家庭困难情况进行了渲染,有图片、通讯等形式渲染。另外,我发现一些企业家、一些企业出于善心对这些同学进行了捐助,我们的媒体对此大篇幅报道,这些都是好的。但我们应该知道近几年来,我们党和国家、政府对困难学生上学给予了高度重视,几年的时间,经过奖、减、贷、助、免一整套助困难学生上学体系,由于受众面广,由于被支援方和支援方产生了良性互动,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充满了发展前景。这一政策执行情况如何?今天我们就此向各位做一介绍。 [14:04] [王旭明]: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请到了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先生、教育部学贷中心主任崔邦焱先生、教育部学贷中心副主任张光明先生、教育部财务司高教财务处处长徐孝民先生。首先请教育部学贷中心主任崔邦焱先生介绍关于以国家助学贷款为重点的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 [14:06] [崔邦焱]:下面我介绍一下在推进以国家助学贷款为重点的各项资助政策的贯彻落实方面,教育部、财政部所做的工作: [14:08] [崔邦焱]:2004年6月,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颁布后,教育部会同财政部立即就落实工作在全国做出了部署。两部决定以中央部委属高校为突破口,召开了有关高校分管领导参加的会议,要求所有中央部委属高校必须在秋季开学前基本按新机制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14:09] [崔邦焱]:2004年9月,为了有效推动地方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分管领导及时召集10个高教大省的教育、财政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面对面地沟通、协商,推动这些地区尽快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14:09] [崔邦焱]:2004年10月,教育部、财政部在重庆召开了全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会议,两部分管领导到会讲话,再次向省级财政、教育部门提出严肃要求,并在会上宣布,对国家助学贷款落实好的省(区、市),将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予以奖励。 [14:09] [崔邦焱]:针对部分省、自治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较为缓慢的情况,教育部、财政部在去年10月、今年2月、5月多次组成工作督查组分赴新疆、海南、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古、黑龙江、湖南、贵州等地进行检查、督导,推动了这些地方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 [14:09] [崔邦焱]:2004年11月,针对部分部委属高校没有及时与中国银行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合作协议》的情况,教育部发出电报通知,要求这些学校必须在一周内落实。2005年6月,教育部主管部领导又邀请尚未与中国银行相应分支机构签署全面银校合作协议的17所部委属高校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了专题谈话,明确要求这些高校必须在6月底予以落实。目前,这些学校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及时完成了全面银校合作协议的签订工作。 [14:10] [崔邦焱]:一年来,教育部主要领导多次亲自给部分省、自治区政府分管领导和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打电话,要求克服困难,加快工作进度。分管领导还利用出差机会,检查督促了有关省的高校资助工作。 [14:10] [崔邦焱]:从2005年起,改“国家奖学金”为“国家助学奖学金”,增加了经费数量(从每年2亿元增加到每年10亿元),扩大资助范围,修订了管理办法。目前,《国家助学奖学金管理办法》已下发各地方、各部门、各高校执行。按照新的管理办法,由中央拨专项经费设立的这项助学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两部分,其中国家奖学金用于资助5万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学生,每人每年4000元;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53.3万名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生活费开支,每人每月150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 [14:11] [崔邦焱]:为保证今年新考入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够顺利入学,2005年7月,教育部向各地、各有关部门、各高校发出《关于切实做好2005年高等学校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工作的紧急通知》。通知要求,今年新学期开学前,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必须全面落实对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必须继续执行好“绿色通道”政策,确保新考入公办普通高等学校的贫困家庭学生均能顺利入学。 [14:11] [崔邦焱]:为使今年新考入高等学校的新生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政策、办理程序,教育部、财政部印刷了400多万份《国家助学贷款指南》,要求各高等学校在寄发入学通知书时,必须同时附上《国家助学贷款指南》,确保新考入高等学校的新生在入学前就能了解国家助学贷款的政策和有关规定。 [14:11] [崔邦焱]:为督查各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资助工作情况,切实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教育部于2005年8月1日至9月15日开通了24小时专人值班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投诉电话,以接受贫困家庭学生及其家长对资助工作不力的学校的投诉和有关政策咨询。 [14:11] [崔邦焱]:为使国家资助政策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能够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解除贫困家庭学生及其家长的担忧,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出台后,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四部门及时组织了新闻发布会;同时,教育部和财政部的分管领导、有关司局的负责同志,又分别利用电视台、报纸、网站等媒体,通过不同形式,比较全面广泛地介绍政策,解答问题,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均比以往加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4:14] [崔邦焱]:下面介绍一下高校资助工作局面出现的显著变化和取得的成效:基本数据。近日,教育部对2004-2005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各项政策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显示,2004-2005学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1350万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约263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9%,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约12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9%。 [14:14] [崔邦焱]:自2004年6月实施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以来,全国已新增审批贷款学生65万多人,审批合同金额51.5亿元;连同以前几年办理的国家助学贷款,全国高校累计已审批贷款学生153万人,累计已审批合同金额122.5亿元。 [14:15] [崔邦焱]:其他各项措施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总金额约40亿元,共资助约420.3万人次。其中,用于资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各种奖学金发放金额为17亿元,资助学生约149万人次;校内学生贷款发放金额为3.7 亿元,发放人数约10.7万人;勤工助学资助金额为8.9亿元,资助人数约138.7万人次;特殊困难补助发放金额为4.7亿元,发放人数约98.9万人次;学费减免金额为5.7亿元,减免人数约23万人。 [14:15] [崔邦焱]:另外,2004年,全国公办普通高等学校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的学生约29万人,占贫困家庭学生数的11%。 [14:16] [崔邦焱]:国家助学贷款的推进情况。中央部属高校已全部按新机制落实了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凡符合政策规定的申请贷款学生基本上可及时得到贷款。部委属高校中工作开展较好的有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同济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合肥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 [14:17] [崔邦焱]:地方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也在逐步推进,绝大多数地方的高校按照新机制落实了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并已开始贷款审批和发放工作。2004年6月以来,湖北、河南、山东、辽宁、安徽、河北、广东、上海、云南9个省的贷款合同金额均已超过1亿元,另外,贵州审批合同金额达到0.95亿元,工作进展较快。 [14:17] [崔邦焱]:对全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评价。以上表明,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心和关怀,教育部和财政部等有关部(行、会)密切配合,认真工作,不断推动有关政策,特别是重点推动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贯彻落实,高校资助工作的整体状况正在发生着显著变化,资助金额和资助人数比往年都有较大增长,基本保证了考入公办普通高校的新生和在校生顺利入学和顺利完成学业。今年以来,各地、各高校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工作正在逐步到位;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反映政策不落实的来电、来函明显减少,贫困家庭学生对克服困难、正常入学并顺利完成学业的信心和决心明显提高,社会各界的反应也普遍较好。 [14:18] [崔邦焱]:当前此项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有少数省、自治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进展情况不理想。2.一些地方政府对此项工作仍然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力。3.一些必要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全到位。 [14:18] [崔邦焱]:今后工作方向:1.加大检查督办力度,力争在新学期开学后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2.认真做好国家助学奖学金的评定和发放工作。3.督促各地、各高校,按日前教育部发出的通知,在新生入学时认真做好“绿色通道”工作。4.拟采取几项强制性措施,进一步切实推动工作不力的有关省、自治区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5.进一步做好正面宣传报道工作。6.继续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财政困难且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开展得好的省份,给予奖励支持。 [14:19] [王旭明]:谢谢崔邦焱主任,通过崔邦焱主任的介绍,我们了解了这项利国利民非常好的政策,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前段时间实行以来取得的进展,以及这项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下面有请主管这项工作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讲话。大家欢迎。 [14:21] [张保庆]:资助困难高校学生的问题是一个老问题,但是也是一个大问题,也是一个到现在还没有得到满意解决的问题。所以,我说每年开学前后,我们都跟大家讲这个事情。说实在话,实在也没有更多新的话要讲。但从我个人心情来讲,按照崔邦焱刚才的介绍,我想再给大家补充一点,我看在座的同志大致了解。我想讲点看法,给各位做一参考。 [14:22] [张保庆]:这个事情抓了六年了,去年政府采取了比较大的动作调整,和过去相比有点突破,但从全局来看还不理想。为什么资助困难学生,中央国务院领导很重视,为什么干这个事情,我想强调一下,现在看报纸上都提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要公平,这个问题很对。但在中国现实情况下,要实现真正教育公平、真正的公平和公正,要实现区域间、学校间的教育发展在短期内还是一个梦想,但如果把资助困难学生解决好,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非义务教育阶段,如果能够把家庭有困难的学生真正能够保证他们完成学业,我认为在当前情况下这是中国实现了教育公平均衡的最好手段,也是达到的第一个目标,比空喊要强。这是我的第一个看法。 [14:25] [张保庆]:第二个看法,今天主要讲高校,我们高校一天到晚到在做思想工作、德育工作,如果这个学生家里有困难,就没人管,学都上不下去,那还有什么思想工作可做呢?所以我就说这是当前高校里面做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几年前就讲过,人的一生中谁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谁都可能遇到困难,如果遇到困难之后有人帮一把,如果迈过这一关就很可能改变他一生的命运,有了困难之后谁来帮,我常讲一句话,如果是亲戚朋友帮,固然可以,但意义不一样。如果是一个共产党领导下的国家,一个学生在上学中遇到困难,是党和政府出来帮助他,我相信这个人如果完成学业将来有所作为,他不会忘记国家。我觉得这个道理很浅显,但很多人就没有领会到这一条。我们不是老说培养接班人吗?所以我强调这两点,这就是我们的初衷和苦衷,就是想把这件事做好,就是做不好。 [14:27] [张保庆]:还有一个立足点,中国这些年虽然经济发展了,但中国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十一五”之后城镇化建设加快,但现在还有8亿的农民,虽然近些年来国务院采取了很好的措施,增加农民的收入。如果农民只靠种粮食提高收入的话,再怎么提高也提高不到哪里去。如果真正要靠种庄稼供孩子上大学,实际上困难很多。农民子弟中有很多优秀学生,如果很多农民家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上不起大学,那我们怎么“三个代表”。所以这件事一定要做好。为什么我说现在做得不太理想呢?对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就我所知道,从高等教育来看,高等教育里面走出家庭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早就已经基本完善了,如果从政策本身的设计来看,如果真做好了,真落实了,那我们这个会就不用开了。关键就是落实。为什么讲这个话呢?现在关键就是落实。 [14:30] [张保庆]:今天我讲国家的助学贷款,但将来宣传不是光宣传这个,因为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资助高校贷款中的一个重要手段,还有很多手段,宣传的时候可以一起宣传。比方说我们现在老讲在校的常驻的本专科学生是1300万,今年招完生之后是1400万左右。我们反复调查,同志们也在应用这个数字,20%是困难学生。高校真正困难的有270万左右。我们现在不是有很多政策吗?有困难补助,困难补助国家政策也有、地方也有,学生也有。比如说“绿色通道”制度,每年开学后先让他入学,然后再减免学费。比如说去年改革的奖学金,以前是2个亿,去年增加到10个亿。奖学金奖的是品学兼优的,后来改成奖助学金,给每个人发150元,这样仅仅一项60万的大学生可以得到帮助。60万是什么概念呢?我们过去说20%的困难生有5%是特困生,正好是1350万,正好10%。 [14:31] [张保庆]:如果5%就不到70万。另外,我们让每个学校收学费之后拿出10%再分配资助家庭困难学生,都可以资助很大一批学生。我们想来想去,就高校这块政策基本完善了。 [14:36] [张保庆]:国家助学贷款为什么强调一下呢?就是因为我们前面的措施执行的结果达不到270万,就搞一个国家助学贷款,我们分析一下,报纸上的宣传总混淆,国家助学贷款和商业贷款是两个概念,一般来讲,商业贷款由学生家长担保贷款,但这个是要出利息的,这个也提倡。我们讲的国家助学贷款是带有一定政策性的,各个银行必须要贷的,国家贴息的,而且是贷款年限现在新政策是10年以后才还的贷款。现在我发觉一些地方,这些贷款有的地方政府一分钱都不干,光是商业贷款。国家带有优惠性质的贷款有的地方不搞。所以我们讲看来看去没有别的问题,就是不落实。有的省委领导的脑子里也根本没有品学兼优的概念。所以要带着感情做这个事情。有的省领导说学生要拿多少钱了,搞一个大项目几十亿都出去了,遇到困难学生都这个、那个理由就出来了。现在有八个省没有动作。我们一天到晚喊他就不动,是不是他省里这么困难呢?我看不是这个问题。再怎么样,拿出1000万元来拿出来贴息,我看不是问题。通常讲人治、法治,地方领导不关注这个事情就搞不成。教育部又没有办法管地方。过去没有这么多费劲的事情,学生进入学校以后,说实在话,有的都不用向中央申请。 [14:37] [张保庆]:现在经常报道说,有的地方的钱不是困难学生拿走了,这都是学校不负责任弄成的。现在关键是落实问题。这次改革采取的是招标问题,谁愿干就干,不愿意干就拉倒。学生家长和本人也不行,比如说崔邦焱讲的,我们这个小本子,有了困难怎么办。这个是讲国家助学贷款。每年都印发资助高校困难学生助学贷款的政策的本子。都发到高校高中班,要求他们发招生简章的时候,也要把这个政策写上,在发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也要写上有困难怎么办。但有的学生家长根本不看,有的学生也不看。我们有的媒体报道说,我看到中央电视台的报道非常好,但也不能不说有的报道渲染气氛。说学生拿到录取通知书又喜又悲,不知道找谁。你说找谁?这本子不是有吗?找政府。有的报道说的好象政府不关心这个事情,这就导致的本末倒置了。这些事情我想来想去,就这么一个事情就落实不下去。我这个话讲得不能再讲了,讲了管什么用。 [14:39] [张保庆]:我看主要问题是不重视、不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政策是当前主要的问题。所以这次宣传怎么办呢?也不是光发牢骚就解决问题的。所以下一步的宣传新闻办已经有安排了,按这个办,但还是要宣传一下。为什么呢?今年和去年比,尽管我自己觉得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说一个数字,国家助学贷款这条,如果我们搞得好,每年应该贷出160亿左右,但我也不是说非要贷160亿,但我的估计是每学年能够贷出100亿,这基本上就算政策落实了,基本能够保证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大学。从2000年喊到现在,搞了120亿。去年为什么有进步呢?从2000年到今年7月份,其中贷了50亿。这算很大的突破了。各新闻媒体也要宣传一下。让媒体宣传什么?还是要宣传成绩,宣传已经出台的政策,宣传做的好的,让社会、学生、家长产生信心。学生家长、学生本人对国家助学贷款这项政策的信心比过去强了。过去是每年几百封信,到现在是比较少了。 [14:44] [张保庆]:另外,过去有人说我们在空喊,落实不了。但现在这种说法少了。我觉得因为这个事情如果老是喊,喊来喊去,我去年在网上听到一句话,我觉得这句话我听了很伤心,正中我心中难受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在喊空话、作秀、落实不下去。我最怕讲这个,因为再讲得再也不能再讲了。这个事情我们要多宣传。主要是给社会多一些正面的报道。党中央、国务院确实在关心这个事情,包括教育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都在关注这个事情。我要拜托大家,发挥各个媒体的长项,宣传一下,还要正面宣传。 [14:44] [张保庆]:我再说几个问题,大家掌握一下。比如说现在有个别媒体,地方媒体炒作得比较厉害的,说教育致贫,这句话讲的对不对呢?客观来讲有点道理。因为现在上学成本高了,如果一个农民,不光是农民,在座的各位如果家里有两三个大学生,你家里也会致贫。这件事情不管放在哪个国家,如果不自量力,家里一下供四五个大学生,当然穷了,谁都得穷。在外国也得穷,在中国更得穷。一方面来讲,让孩子上大学是对的,但必须要量力。我们那个时候家里四个弟兄,谁上大学都得商量一下,不可能姊妹五六个都上大学。所以这个里面深层问题都得讲清楚。这个事情是脱离中国国情的,而且在世界上也不许这样干。搞点悲情的因素是对的,但不能搞过头了。 [14:46] [张保庆]:还有大学生的诚信问题。有没有问题?有。但我始终是这么看的,从宏观上判断,现在还不能得出答案说大学生不诚信。因为最早的助学贷款是2000年开始,八年的贷款,十年的还款期。到2008年才开始还款。还没有到2008年,你怎么说大学生不诚信。要做出准确的判断,一定要等到八年下来。第二,现在大学生尽管有问题,但从整体来判断,我不相信大学生是最不讲诚信的一个群体。第三,有点呆坏帐又如何?将来国家助学贷款形成四五十亿的呆坏帐又如何呢? [14:50] [张保庆]:我倒不是鼓励大学生还贷款。我对银行行长说,以前没有助学贷款呆坏帐的时候,其他的呆坏帐几千亿,你怎么不说呢?我就说这些人好象是对国家很负责的样子。如果真要这么负责的话,我国的金融机构会好极了,哪到今天啊。这个话何况也不是我说的,朱熔基、李岚清都说算了,如果形成呆坏帐,国家撑着。何况现在我们拿学校来做担保,形势总的是好的。这些观点,我说句难听话,在当前的情况下过分强调这个话,就是不主张国家助学贷款。对这个问题来讲,我觉得也要注意一下。 [14: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