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九旬院士仍教基础课的标本意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2日16:11 新桂网-南国早报 | |||||||||
作者:黄荣才 1980年当选中科院院士的申泮文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是我国当代无机化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他以九旬高龄,仍然活跃在基础课教学改革第一线,亲自为南开大学本科生授课(据《广西日报》9月11日报道)。
申泮文是个值得尊敬的人,他以九旬高龄,仍然活跃在基础课教学改革第一线,具有很好的标本意义。他在1980年就当选中科院院士,可谓功成名就。如果他就此不在教学第一线上课,相信也没有人说什么,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现在不少院校的研究人员或者专家学者,当学术成就达到某种高度的时候,就离开了教学第一线。也许他们自有理由,但是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心得就无法直接传达到学生当中,就必须经过某些程序中转,间接转达也就削弱了效果。 再说了,正因为他们经过多年理论和实践的磨合才有了学术成就,其丰富的经验可以使很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他们却就此退出教学第一线,这些丰富的经验无疑就“闲置”了,而本科生却接受某种程度上存在“夹生”的学术经验,这对本科生的成长和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都是不利的。 脱离了教学第一线,对于某些研究也是不利的,这是由于不能够直接得到某些必要的依据和现实的印证,而在某些学科研究方面,事实的佐证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脱离实际的研究可能存在不够完美的地方。 因此,还是希望专家学者在专攻自己研究领域的同时,还是尽可能坚持在教学第一线,这对后继人才的培养和自己研究课题的深入拓展都有很重大的意义,希望更多的人学习申泮文。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