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法治的阳光为和谐照亮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13日11:55 民主与法制时报

  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通过《上海宣言》共谋和平发展

  □本报专稿/记者胡峥

  2005年9月9日下午,中国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当中国首席大法官肖扬在闭幕式上充满激情地道出“让和谐的声音响彻云霄,让法治的阳光普照全球”时,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将
“法治与建立国际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推向了高潮。

  会议两地举行规模空前

  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于9月4日至10日在北京和上海两地举行,这是继1990年北京成功举办了第14届世界法律大会后,中国再次作为东道国举办该项重要的国际会议。本次会议,得到了世界法律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参加人数空前,有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中有34个国家的首席大法官或最高法院院长,25个国家的大法官或最高法院副院长,6个国家的司法部长、总检察长,以及6个国际组织的高级官员。这是历届世界法律大会中规格最高的一次。

  这是一次以法治促进国际社会和谐与发展的盛会。22个议题的充分展开和讨论,上千名中国法律界人士与外国同行的广泛交流,展现了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的空前盛况。在坦诚、友好、务实的气氛中,与会的各国法律界人士围绕“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的主题,就共同关注的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就加强国际司法合作阐述了各自的观点,就法治在构建国际和谐社会所应发挥的重要作用,形成了广泛的共识,达成了《上海宣言》,反映了国际法律界对法治与建立和谐的国际社会的最新思考和认识,体现了各国法律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世界再一次听到了国际法律界杰出人士理性睿智的声音,有助于推动世界各国有关法律制度的进步和完善。

  中国特色主题世人认同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中国人的期盼,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特别是在美国新奥尔良发生“卡特里娜”飓风后,灾后的场面不得不让人们重新审视起了法治与和谐的关系,而此次世界法律大会将会议主题恰到好处地定格在这一层面上,致力于探讨法治的深刻内涵及其在建立和谐的国际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使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主题得到了与会的各国代表广泛的认同和高度的评价。正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当天会见部分与会代表时所说的,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国家与国家的和平共处,都需要法治加以规范和维护。

  我国法治进程全球瞩目

  中国的法律体系正在走向完善,自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法制建设,中国人看到了实行法治的希望,20多年中,中国制定了新宪法和400多部法律、800多部行政法规,各类法律机构和制度不断完善,为实行法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中国在司法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致力于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中国还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社会规则的制定和法律合作,使中国逐步融入世界的法治环境中。

  9月8日下午,肖扬首席大法官在上海以“中国的法律、法治与法院”为题作主旨演讲,全面介绍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并发表一系列重要看法,肖扬院长认为,法律体系是否健全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状况的重要标准,中国经过20多年的努力,目前已经形成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中国的目标是,再用5年时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这个法律体系包括7个方面:

  1、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是保障公民权利、规范国家权力行使的根本依据;2、民商法是市场经济的法律形式;3、行政法是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这是依法行政的重要依据;4、经济法是通过国家适度干预经济,维护和保护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5、社会法是保障劳动者以及失业、丧失劳动能力者等弱势群体利益的法律;6、刑法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7、诉讼和非诉讼程序法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意义重大。

  肖扬在演讲中强调,法律因时而变。在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必须突出法律的原则和精神;而在社会逐步稳定和成熟的时期,则有必要追求法律条文的极度严密。中国的法制建设正是走着这样一条由简单到成熟、循序渐进的发展之路,在原则性与灵活性中寻求有机的平衡。

  在大会闭幕式上形成的《上海宣言》指出,法治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用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通过法治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符合世界各国人民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心愿,需要各国人民共同努力。

  大会倡议法学教育界和法律实践界的领导加强法学教育交流,推动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大会坚信,建立在法治基础上的国际和谐社会,必将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