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有些爱国口号不过是些噱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20日20:17 南方日报 | |||||||||
作者:迅之 “九一八”这样的日子总是特别敏感,央视畏于民意滔滔,把中秋晚会改了期,小可的文章据说被网络转载后,在这滔滔民意中起了不小作用(见本版8月24日“南方时评”)。诚惶诚恐之余,也冷静地几乎抽丝剥茧般地重新审视自己有没有被情绪所左右,有没有被所谓的民粹主义同质化。
这样的审视在许多时候,其实是不可或缺的。语言也能孳生暴力,甚至语言本身就能形成暴力,我在对文革式话语的梳理中,无数次惊叹于语言暴力在现实中的影响。它们往往更甚于肉体暴力,因为它所支配的是思想。在关于语言暴力的研究中,中日民间仇视情绪于今日成为了最为典型的案例。长春市某地板经销商店在9月18日打出这样一条横幅:“日本人与狗禁止入内,勿忘国耻‘九一八’。”(见昨日《新文化报》) 用一顶“狭隘爱国主义”的大帽子给这家商店扣上,看上去很合适,可是,这种貌似铿锵的结论也不过是假定的正确,所谓的某些“真理”到底只是口说者口头上的真理罢了。狭隘的爱国也是爱国,理性的卖国还是卖国,汪精卫当年发表所谓《国民政府还都宣言》后,不禁淌下两行热泪,表现得是足够理性、足够深沉了,然而,一旦国家伦理的底线被逾越,再多辩解的语言也归于无力。 长春这家商店的横幅据说一年一挂,已经持续九年了。这难免让人想起当年上海租界公园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风波。关于此事的真假众说纷纭,有人说这不过是“人为地编造被人侮辱的故事”,牌子是为了配合上世纪50年代形势教育而故意制作的等等。历史我们无法完全重现,也就姑且搁置起来,但“日本人与狗禁止入内”的牌子却被拍了下来,刊登在报章之上,白纸黑字,明明白白。于我观之,辱日人之标语和辱华人之标语也没有太多本质的区别,因为,这是一件与爱国并不太相关的事情,它所涉及的,是起码地对人的尊重与否。 标刻着此类语言的横幅或者其他,常常能引起不少旁观者的喝彩,颇耐人寻味。爱国情绪的表达,有许多种方式,但这一种却并不符合文明社会的规范。有些爱国不过是些赚得喝彩的噱头。一个人,既然喜欢侮辱他人以至于他民族,也必然会侮辱自己以至于本民族。北大女生马楠1998年曾当着克林顿的面痛斥美国如何如何,并因此一度成名,可她毕业后却欢欢喜喜地嫁给了美国人,并选择了去美国生活,和“爱国主义”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这样的例子还用多举吗? 语言不仅仅是文本上的语言那么简单。文革式的语言也好,殖民色彩的语言也罢,都反映了语言之下的心理波动。我只是担心,公民与市民的社会发育到今天,为何某些文明“涛声依旧”,甚至与现代文明形态渐行渐远?也许,我们更应该反思物质文明的上层建筑了。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