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消费呼唤理性精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5日12:14 新民周刊 | |||||||||
一方面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同时也要警惕,不要让“炫耀性消费”成为社会时尚, 更要杜绝一切奢侈浪费的过度消费。 特约撰稿/潘大渭 建设节约型社会,目前已作为一个全新的社会发展战略,被提升为一项基本国策。自
人为了满足自身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必须使用物质资料,这就是消费。人的需求不遗余力地把每个人卷进消费者 大众的队列之中,消费社会在根本上是一个由“大众”构成的社会。“大众”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决定了一个消 费社会的性质。从构筑节约型社会的立场出发,只有以理性的消费观念、朴实的消费方式和有节制的消费行为为特征的消费社 会才是一个合理的消费社会。 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源于各种不同的需求,不同层次的活动源于不同层次的需求。人在满足了生存的基本需求后,便会 追求更高层次的享受需求。人们在这些满足自身不同层次的需求过程中以不同的形式和数量占用资源,从而出现不同层次的消 费。另一方面,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所以消费又是生产的目的和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因此,消费 不仅不可能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被抹去,而且是客观存在和必不可少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实施改革开放,其目的就是 要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使老百姓的需求层次不断提高。所以说,消费增长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 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老百姓的腰包也随之鼓起来,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层次逐步提高,人们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住房 、汽车、通讯、教育和旅游文化等方面的消费势头增长明显。近年来,我国商品零售额增长速度平均在12%-13%的水平 便是一个明证。但是,依据消费需求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的比例来看,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水平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的比 例为58%左右,这不仅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时也低于众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由于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 距的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不尽合理等原因,目前我国的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受到梗阻。扩 大内需,发展经济,同样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正因为如此,政府将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列为加强和改善 宏观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由此看来,无论基于消费的本来意义,还是基于我国目前现有的消费状况,我们构建节约型社会, 不是不要消费或压缩必要的消费,而是提倡和鼓励必要的消费和理性的消费。 消费的对象是商品。提倡和鼓励必要的消费和理性的消费,就是不仅要让每一件商品都恰如其分地用于必要消费的需 求上,而且要最大限度地用好、用足每件商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要量体裁衣,二要精打细算、锱铢必较。我们之所以要 这么做,一是因为资源的存量是有限的,消费的同时必须顾及资源的承受能力。再说,我国又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匮乏 是基本国情。如若我们在消费中随意浪费,挥霍无度,甚至竭泽而渔,其结果只能是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我国北方地区屡遭沙 尘暴的肆虐,便是一个教训;其二,如何消费也反映了人的文化素养和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改革开放使中国步入小康社会, 人民的生活有了质的改观。经济的宽裕使人们长年受压抑的消费欲望得到释放,特别是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急于希望通过 消费来展现自己的成功和富裕。这些盲目的消费和炫耀的消费隐含了对物质的一种病态觊觎和对迅速降临的财富的不适应。虽 然富裕为消费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消费中的浪费和挥霍无度,往往并不会被视为真正富裕的象征,相反却会被视为消费意识的 浅薄,甚至消费的无知。勤俭节约是中国的传统美德。早在《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中就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之论。消费有度、勤俭生活,在任何社会都是值得提倡的伦理道德和能赢得尊重的消费行为。 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的日益丰富,作为消费对象的“商品”正越来越多地失去了在传统 意义上的使用价值,越来越多地变成赋有一定含义的“符号”。这些符号象征意义的诱惑,使“理性消费”变成“炫耀性消费 ”。目前,中国奢侈品消费已经占据了世界奢侈品行业12%的销售额。中国人在境外人均购物花费更高达987美元,堪称 全球之最。正如有些专家所指出的那样,这是一种消费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是对早期中国经济水平落后造成的消费抑制的反弹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社会整体消费水平,同时也要警惕,不要让“炫耀性消费”成为一种社 会时尚,更要杜绝一切奢侈浪费的过度消费。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