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上海”头脑风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5日12:15 新民周刊 | |||||||||
上海未来的发展,首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从粗放型转为节约型,要更多地通过科教兴市总战略的实施,以创新 为主要推动力;第二,需要加快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转换,更多地利用人力资本。 撰稿/苏庆先(记者)
诗人海涅说,思想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出现在雷鸣之前一样。 上海作为一个特大型高能耗城市,将如何建设节约型社会?如何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9月28日,由 《文汇报》、《新民周刊》和壳牌中国集团共同举办的“节约上海”高层论坛,就是一个走在行动之前的“头脑风暴”。 上海的紧迫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众所周知,我国的石油需求有40%以上依赖进口 ,远远超过30%这一国际公认的警戒线,可以说能源非常紧缺,但另一方面,我国单位GDP的能耗,却是美国的2.4倍 ,欧洲的4.9倍,日本的8.7倍。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变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为和谐关系,强调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开发利用和环 境保护相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的利益。最近,国务院相继发布了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文件,对于我 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缓解自然环境压力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去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上海 视察时,就要求上海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上海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也把这项工作列为今年 的重点工作之一。 参加此次论坛的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发改委”)总经济师周亚说,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是目前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节约上海”高层论坛选择此时举办,是“十分必要,而且十分及时的”。 据他透露,上海市政府在研究和谋划“十一五发展规划”时也深刻感受到,作为一个人口产业密集、自然资源匮乏的 城市,要实现中央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之一”的战略目标,可能还面临许多问题 和困难,包括自然环境、创新能力、结构升级、体制机制等等,“但是我们在分析这些困难的时候,大家一致认为,自然资源 将是制约上海发展的第一个瓶颈,而且会长期存在”,不但在十一五期间,在今后一段时间,如果不重视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约束这个矛盾还会加剧”。 他认为,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从资源产品废弃物再资源化的发展方式,从源头上节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消耗 和污染的排放,必将有利于推动上海经济增长的方式和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变,缓解上海的自然资源压力,促进上海经济、社会 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上海的战略思考 出席论坛的几位专家一致认为,上海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任重而道远。上海市发改委综合计划处处长阮青认为,从管 理系统来说,首先要推进上海经济的转型,特别是要大力推动服务业,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他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的能耗只有0.5%,但我们工业相对应的增加值能耗则高达1.39%。因此,通过不断提升服务 业的比重,调整产业结构,来降低能耗,实现资源节约,这方面潜力巨大。其次,按照上海市政府确立的大力发展科教兴市的 战略,通过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推动资源节约的工作。第三,需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制度保障,对于 特别关键的环节,还是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此外,还要通过深化改革,提高我们的资源利用效率,包括用价格、税收 杠杆来调节,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的框架体系。 从经济内涵的角度来看,上海社科院经济所副所长周振华认为,资源分可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上海应尽量多使用 可再生资源。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初期,可能会有大量的资源投入,这是一个重要特征,问题在于,我们要尽快走过 发展初期的资源推动,尽快进入以创新推动为主的发展阶段。 此外,节能和产业结构也有较大关系。产业不同,它对资源的利用消耗就有很大差别,因此一般来说,在产业结构层 次较低的情况下,对资源的占用和消费越大;而产业结构越是高度化,特别是发展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产业,以及提供现代 服务的产业,相对来说资源消耗就会少一些。 周振华建言,上海未来的发展,首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从粗放型转为节约型,要更多地通过科教兴市总战略的 实施,以创新为主要推动力;第二,需要加快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转换,更多地利用人力资本。“ 上海如能把结构转过来,很显然在节约方面,会有很大的空间。”第三,上海的空间布局要进行新的调整,资源的空间分布及 空间的利用,对节约也很重要。譬如,上海市有很多区域功能雷同,这种同化就造成了过度竞争、重复建设,就会造成很大浪 费。最后,在体制机制上的,还要进一步深化,尽可能减少决策失误,倡导一种较合理的消费模式和行为。 从社会内涵的角度来看,上海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潘大渭认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是消费社会。大众消费的观念、消费方式和消费模式,决定一个消费社会的形式。从构建节约型社会出发,理性 地发展一个有节制的消费模式,才是一个合理的消费社会。 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和物质生产力的丰富,消费对象的商品越来越多地失去传统意义的价值,变成带有一定含义的符 号,这种符号加上意义的诱惑,往往使理性消费变成炫耀性消费,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一方面炫耀性消费在社会中逐步蔓 延;另一方面,我国的消费GDP比例不仅低于一些发达国家,甚至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所以“我们认为,一方面在社会 经济发展中,提高社会总体的消费水平,但同时要警惕炫耀性消费,提倡理性消费”。 第二是生活方式。它是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辩证统一体。在生活水平和质量的关联意识层面上,应树立生活理念和 勤俭的道德时尚,提高公众的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第三是城市的形态。城市是我们聚集的空间,城市规模、布局、建设和环境构成了城市形态,它是把人与自然联系起 来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因此,任何一种城市形态都会占用和消耗一定的资源,社会越进步,城市形态的发展就越受到人的动机 的驱动;而城市形态的选择,也往往受到人的欲望和价值观的影响。一个好的城市形态,应控制自己的欲望,选择理性的价值 判断,在追求规模舒适和现代化的同时,应考虑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最后是社区行动。如果把城市视为一个社区,那么它包括城市管理、公共管理和政府主要职能三方面。在政府的行政 管理过程中,应将节约型社会视为基本国策,此外,大众参与节约型社会构建,也是全社会的一种公共价值标准。 上海将成为怎样的范本? 就人的本性而言,需求和消费具有无限性,但是地球的资源非常有限,这是一个矛盾。如何破解这一矛盾?上海作为 一个特大型经济中心城市,在新能源开发、环保和能源节约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 正如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黄震所说的,上海节能的空间非常大,需要从政策层面和政府层面来推动。 一方面是政策推动;另一方面,则让节能市场化,让节能的人有利可图。政府应从价格和税收上推进节能工作。 黄震主要从事新型能源汽车的开发工作,他说,小排量汽车之所以很难推广,在根本上与政府迟迟未推出燃油税有关 。实行燃油税有两个好处,一是可增强市民的节能意识,油价一高市民就会去买小排量汽车,同时还能刺激我们的研发机构和 厂商,促进小排量汽车技术的发展。 第二,是节能的市场化问题,即如何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全社会节能,这方面国外有很好的经验,即所谓的管理公司 、人员服务公司,上海在这方面也在尝试。因此,可以简单形象地说,节能的问题,就是“胡萝卜加大棒”。 上海社科院的研究表明,上海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4%,创造的GDP占5.4%,但消耗的能源占全国的3.68 %,可以说上海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上已经做出了很大成绩。但与国外许多大城市相比,差距显而易见。与会的上海社科院《资 源和环境白皮书》主编王泠一指出,十一五期间,我们应该将上海建设成更高水准的节约型的国际化大城市。 在环境保护方面,上海的清洁现状不容乐观。复旦大学环境科学工程系教授庄国顺认为,上海的大气环境,将很快成 为上海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环境的破坏,造成人力资源的破坏,就是最大的浪费。” 庄教授指出,上海的空气污染如同墨西哥城、洛杉矶等城市一样,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上海已成为全国最严重的 酸雨地区之一,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空气中的细颗粒物。上海大气污染最主要的问题,是细颗粒物的污染比较重,含量 高达2.5以上,约超过美国标准的7-9倍。 鉴于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高能耗问题,上海在建设节约型城市方面已形成一个远期、中期、近期的完整、系统的规 划。周亚介绍说,自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上海在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方面,已进行了一些探索,譬如为 缓解能源压力,着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了一大批高能耗企业;最近3年,已建成1200多万平方米的节能型住宅,提 高了节能效率;而且今年6月,上海在全国率先实施了绿色的电力机制,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成本较高的绿色电力,“这在发 展中国家是第一个”。 为推进土地节约型利用,上海在郊区积极推进实施三集中,即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 中,努力提高建设用地的节约化水平——目前上海的工业区中,每平方公里的工业产值平均达到40亿元左右。 针对上海水资源缺乏的现状,加快计划用水的管理,积极推广节水器具,2004年,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用水量达到 了150立方米,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达到80%左右。此外,还积极推进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目前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 利用率达到97%左右,建筑废弃物利用率达到92%左右。 最近,上海市政府已印发“实施国务院做好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了35条具体措施,对 今明两年的重点工作提出了部署,包括循环经济、节约型城市建设,以及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实施转变上海的经济增 长方式,开源和节流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并提出了提高资源节约效率为核心,加快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节约型 的产业结构、节约型的城市发展模式以及节约型的消费模式,促进上海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明两年,上海将 努力在“四节约一综合”方面取得突破,即节约土地、节约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原材料;一个综合就是资源的综合利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不但有物质文明的积累,还必须有精神文明建设的参与,媒体对此负有责任。《新民周刊》社长、 主编丁曦林在论坛上说,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主流大刊,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发挥媒介传播的功能,做节约型社会的积极倡导者 、维护者、守望者,目标是唤起更多的人重视资源节约,希望人人从我做起,将新的节约观,体现在方方面面。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