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文汇报:厉行节约是每个公民应担负的伦理责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17:36 东方网-文汇报

  作者:周中之

  ●要教育每个公民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不仅要充分发挥法律机制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伦理机制的作用。只有使每个公民履行节约的伦理责任,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公民履行节约的伦理责任不仅需要自觉,而且需要自愿。在节约意识和行为上,当代中国公民中的中老年人和青年人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要使公民履行节约的伦理责任,必须加强对青年的消费教育,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入各级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去

  ●厉行节约与扩大消费、刺激内需两者不能截然对立。当代中国所倡导的节约主要是节约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不是抑制消费,这与传统的节约观有着明显的区别。节约和扩大消费之间有可能产生的矛盾,可以通过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经济来解决,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的利用

  建设

节约型社会是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必然要求,然而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仅以餐桌为例,全国一年在餐桌上的浪费就达几百个亿。有媒体报道,前后耗资20余万元的“满汉全席”大部分竟被倒进了垃圾桶,不禁令人咋舌。环顾周围的社会生活,浪费水电煤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时候甚至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积极参与,要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建设节约文化、倡导节约文明,教育每个公民过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这就是说,不仅要充分发挥法律机制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伦理机制的作用。只有使每个公民履行节约的伦理责任,节约型社会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伦理责任是建立在理性自觉的基础上的,对于节约是公民的伦理责任的认识有三个价值层面:一是人格价值,二是经济价值,三是生态价值。中国古代的先哲认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使之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他们大多从人格价值和经济价值来论证节约的意义,但在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和占用越来越多,以致使自然界不堪负担,特别是中国近二十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与资源的高消耗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资源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作用成为影响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中国是不是地大物博的国家?有些人提出质疑。但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中,资源的捉襟见肘是必然的。对于节约是公民的伦理责任问题上,不仅要从人格价值、经济价值,也要强调从生态价值上加以认识。有些人认为,消费是个人的私事,我有钱,浪费点资源其他人管不着。特别是一些大款,仗着财大气粗暴殄天物,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在强调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当代中国,不能因为你有经济能力,在消费过程中就可以浪费资源。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一粒粮,也许在经济上对个人来说几乎是微不足道的,但中国有13亿人口,每个人都能厉行节约,那么生态环境的压力就会大大缓解。而要做到这一点,并持之以恒,就必须有强烈的伦理责任感的支持。

  亚里士多德说“善是愿望的对象”,公民履行节约的伦理责任不仅需要自觉,而且需要自愿。节约的道理在小学生的课本里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但在生活中要真正做到节约就不那么容易了,其重要原因涉及到人的意志和愿望问题,这也就是说,人懂得了道理,还需要“愿意”去做,坚持去做。中国传统文化是伦理型的文化,尽管强调节俭,但其中作为主流形态的儒家学说还强调消费是人的伦理地位的表达,人际关系要分亲疏贵贱,其负面效应就是在消费过程中讲排场,即使经济不宽裕甚至拮据的情况下,人情消费也不敢怠慢。这样过度消费、浪费以致奢侈就有了温床,厉行节约遇到了思想障碍。人们不愿意节约,许多时候是因为情面问题,惟恐被人视为小家子气,这在中国的婚丧节庆的餐桌上表现得比较明显。另外,改革开放使中国步入了小康社会,有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了。在这部分富裕起来的人们中间,许多人急于希望通过消费证明自己的成功和炫耀经济实力,以致一掷千金也在所不惜。作为节约对立面的奢侈消费在中国的市场迅速扩大,在2005年北京全球《财富》论坛上,众多世界著名

奢侈品品牌高层表示看重中国奢侈消费品市场的潜力,并将加大在中国的品牌开发力度和营销力度。奢侈消费的过度扩张必然影响社会道德风尚,对此法律上难以禁止,但道德上完全应该引导。要造就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才能使更多的公民愿意接受节约意识,并付诸行动。

  在节约意识和行为上,当代中国公民中的中老年人和青年人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中老年人大多数在生活上比较节俭,精打细算,这与他们的经济能力有限,并长时间受到勤俭节约教育的人生阅历有关。而反观青年人,他们是在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追求时尚消费,节约意识淡薄。许多人是独生子女,父母抱着“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信念,千方百计地为子女的消费提供经济支持。而一些在“白领”岗位上的青年人拿着高薪,却无积蓄,成了“月光族”(月月用光)。在青年人成为时尚消费主力军的同时,他们消费观念中节约意识的缺失,给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带来了隐忧。要使公民履行节约的伦理责任,必须加强对青年的消费教育,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容纳入各级学校的教育体系中去。

  当我们把增强公民节约意识,自觉履行伦理责任,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问题放到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去分析后,不难发现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即厉行节约与扩大消费、刺激内需两者关系如何处理的问题。笔者认为,不能把两者截然对立起来,不能讲前者否定后者,或者讲后者否定前者,关键是要理顺两者的关系,并对节约问题加以科学的认识。当代中国所倡导的节约主要是节约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而不是抑制消费,这与传统的节约观有着明显的区别。当代中国从整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消费水平还不高,还需要通过扩大消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国内还是“投资热,消费冷”的局面,还需要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发展。节约和扩大消费之间有可能产生的矛盾,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加以解决,例如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线型经济发展成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经济,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合理的利用,同时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接受循环经济的再生产品,自觉支持消费废弃物的分类清运,都是公民履行节约的伦理责任,为建设节约型社会所做的贡献。

  (作者为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教授)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570,000篇。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