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航天员啥时醒啥时睡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1:02 新闻晨报

  晨报特派记者 于任飞 北京摄影报道

  昨天上午9时整,万人瞩目的“神舟六号”飞船一飞冲天,载着两名中国航天员翱翔太空。就航天员所具备的“特殊本领”、中国是否会研制航天飞机以及我国运载火箭未来的发展方向等热门话题,晨报记者昨天分别采访了原中国航天档案馆馆长刘登锐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总体部总体室副主任王小军。

  “没日没夜” 航天员啥时醒啥时睡

  航天员怎么选出?

  记者:现在“神六”两名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已经在太空遨游,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在临飞前一刻脱颖而出?

  刘登锐:他们赢在心理素质。我们都知道,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之前,人的心情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紧张。但是像“神六”这样巨大的航天工程人的情绪容不得丝毫紧张,因为情绪的紧张有可能会导致航天员在太空中操作失误进而铸成大错。

  就像“神五”航天员杨利伟一样,当时他的技能、身体素质等各方面指标跟其他航天员都差不多,但是就是在临发射前几个小时量血压时,发现他的血压比其他航天员更稳定于是他就光荣称为了中国航天太空首飞第一人。我想费俊龙、聂海胜胜出的原因也是如此。

  两名航天员吵架怎么办

  记者:这次与上次不同,是两名航天员在狭小的太空舱内生活工作数日,他们如果吵架怎么办,怎么解决?

  刘登锐:吵架的可能性基本上是不存在的。学会怎样与同事和谐相处,相互配合是航天员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的航天员一般要训练三到四年,这其中包括基础理论训练、体质训练、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专业技术训练、救生与生存训练、飞行程序与任务模拟训练、大型联合演练和心理训练。

  其中心理训练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表象训练、放松训练及心理相容性训练等,目的是使航天员进一步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以塑造其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句话说就是航天员懂得和谐。

  退一万步说,即便两名航天员在太空中因为某一问题发生了分歧他们也不会各持己见,而是会向地面指挥中心请示,他们将绝对无条件服从地面的命令。

  学会调整生物钟

  记者:这次“神六”两名航天员还要承担实验任务,他们将如何应对太空中“晨昏颠倒”的情况,集中精力完成工作?

  刘登锐:可能大家不知道,在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太空里一个昼夜是1.5小时,换句话说地球上一天24小时,太空里要经过16个昼夜,5天中航天员在太空里要经历80个昼夜。

  这种情况下如果是普通人上去,那么天天都在睡觉了,哪有精力做科学试验?而航天员则要学会自己调节生物钟,无论什么时候,该睡觉时马上睡着,该醒来时及时醒来立即投入工作。而且航天员睡觉的时候,需要习惯背部和侧面没有感觉,事实上航天员是在睡袋中漂浮着,用绳子将他倒挂着。这种本领在常人是很难做到的,航天员要掌握这点必须要经过近5年的训练。

  “神六”、“神五”无缘太空交会

  记者:“神舟五号”的轨道舱还在不在太空上?“神舟六号”能碰到它吗?

  刘登锐:飞船的轨道舱一般是运行半年,半年之后它的动力耗尽,就像“太空垃圾”一样在太空中游荡,之后它会被地球引力拉回到地球坠毁。

  “神六”是不可能与“神五”的轨道舱相遇的,即使“神五”的轨道舱仍旧按照以前的轨道运行,它们两个所在的轨道也很远,不在同一条轨道上。比如说俄罗斯的飞船或者是美国的

航天飞机要跟国际空间站对接的话,上去过后要调整轨道,追上它,在同一个轨道上,隔几米,慢慢接近它,然后对接,我们这个没有相互的任务不在一条轨道上。

  上次大家都知道,杨利伟上去,“神舟五号”上去,曾经跟当时在国际空间站华裔航天员罗杰通过电话,互相问候,这次也有可能,但是这次没有华人,所以不能说中文,我想他们也会互相问候,我们通过中文,他们通过英文或者是俄文,运用无线电的信号可以通。

  “生死时速” 航天员最危险在那一刻

  

火箭更看中可靠性、安全性

  记者:发射神舟号飞船的火箭和发射一般卫星火箭有什么区别?

  王小军:主要是要求不同,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可靠性要求。火箭就像我们买产品一样有一个要求,比如连续工作多少小时,一万小时,两万小时,增加到三万小时产品就贵了。但对于载人航天来说更看中火箭的可靠性,我们现在提到0.97,跟一般民用产品的可靠性比起来差很多,一百发火箭必须97发保证成功,要保证这样一个可靠性,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我们从1992年开始到现在,将近13年半的时间,主要围绕可靠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目标是怎么样把这个产品弄的更可靠,质量更高。

  另外载人火箭很重要区别是要保证航天员安全性,现在火箭有一百发,有97发成功,还有3发失败,这种情况怎么办?我们必须保证航天员安全,所以我们增加了一个为航天员服务的逃逸系统,即使火箭出现问题,我们也能保证航天员安全,逃逸系统靠

发动机把飞船的返回舱整个带到一个安全的区域,带到安全区域以后,然后把返回舱整流罩里面抛出来,返回舱再开伞,着陆,返回地面,搜救人员把航天员从返回舱里面救出来。可靠性和增加航天员救生系统这是发射神舟号飞船的火箭同一般火箭的主要区别。

  火箭发射有两个最危险时刻

  记者:在火箭上升的过程中,最危险的时候是在什么时候?

  王小军:应该说火箭上升的整个过程对于整个载人飞行来说都是比较危险的。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有两个时候,一个是起飞状态,所有发动机启动着比较危险,这么多发动系统很复杂,可能发动机启动或者发动机不正常,有可能产生瞬间爆炸。这在国外出现过,导致上万人死伤。

  另外一个在火箭飞行六七十秒有危险,这时候火箭过大风区,这个大风区在火箭飞行11公里左右,此时风速最高能达到七八十米每秒,这对火箭结构影响比较大,这段时间火箭比较危险。总的来说这两个时段危险性更大一些。

  两次飞船同月发射是巧合

  记者:“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为什么都会选择在十月份飞行?

  王小军:这个时间应该是巧合,我们在“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都是十月份,“神舟五号”是10月15号,“神舟六号”是12号。但是我们其它发射有在其它季节时间,比如“神舟一号”是11月份,“神舟二号”是在一月份,所以说我们这个季节应该是一个巧合,我们在一年任何时候只要天气允许,都是可以发射的。

  未来火箭环保、可靠、推力大

  记者:我们国家火箭未来趋势是什么样?

  王小军:我们正在研发新一代运载火箭,跟现在的火箭还是有比较大的区别,当然整个外形结构当然跟现在大家看到的差的不太多,只是变“胖”了,现在火箭的直径是3米,将来的火箭直径是5米,将近1.6-1.7倍,高度仍是五十多米左右。

  新型火箭主要的特点,应该说也是我们对现有火箭一些长期存在的不足进行充分的分析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首要的问题要解决安全性问题,我们现在产品燃料都是有毒燃料对环境有害,而我们新的运载火箭采用无毒的燃料,液氧、煤油和液氢,下一代火箭将是环保型的绿色运载火箭。

  另外还要继续提高可靠性,虽然目前看载人火箭可靠性比较高了,但是我们考虑到将来航天任务都是高价值的产品,一个卫星非常昂贵,我们希望把运载火箭可靠性提的更高。

  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火箭的运载量。这次使用的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最大重量大约是在8吨左右,并不是我国现行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目前最大运载量的火箭是长征三号B运载火箭。新型火箭的起飞重量将达到八百多吨。

  这主要着眼于未来十年到二十年航天任务。我们国家未来也有可能发展空间站,空间实验室,它们每个的重量都在200吨左右,必须采用新型火箭完成这样任务。

  研制新型火箭目前我们遇到的难点主要是发动机技术,但经过我们的多次测试这个难点基本突破了,我们国家研制出推力更大的火箭指日可待。

  航天飞机是发展趋势

  记者:我们国家将来会发展航天飞机吗?

  王小军:航天飞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现在拥有航天飞机两个国家,一个是前苏联,现在的俄罗斯,它的航天飞机只飞行了一次就停止使用了。美国航天飞机飞了大约是120多次左右,两次失败教训也非常惨重。

  从现在来看,航天飞机有很大的问题,主要涉及到目前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另外它的费用过于高昂。美国也将在2010年左右航天飞机也要停飞,从短期之内看航天飞机不是我们的重要研究方向。但从远期来看,发展方向应该是重复使用的运载机,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晨报记者在距离发射架不到一公里处的警戒区感受“神舟六号”升空

  近!再近!最近!

  晨报记者杨海鹰(发自甘肃酒泉)

  这一天上午9时,中国人再次惊天地,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载着两名航天员的“神舟六号”从这儿破云而上,直插太空。再次飞天的中国人,让世界再次领略了中国的实力和壮举。

  东风航天城的人们早已习惯把看卫星发射当作生活中必做的事。“当然得去看了,别人没法进来看觉得遗憾,我们就在城里,还能落下一眼?”问到谁,都是很肯定的回答。何况,飞船里面,还有我们最牵挂的兄弟。

  晨报记者兵分两路,摄影记者独家进入距离发射塔不到一公里处的警戒区,几乎近身感受“神舟六号”的飞天壮景。文字记者则跟随参观团,来到了距离发射“神舟六号”现场大约4、5公里的参观区域。

  参观区域聚集了基地邀请来的各地各单位的近千人。4度的寒冷天气里,人们手里的照相机、摄像机就没停过,谁都想把这一刻深深地记住,并带回去,让更多的人分享。

  “青岛,一小时准备!”

  “包头,45分钟准备!”

  “酒泉,15分钟准备!”

  “神舟六号”发射总指挥台每隔15分钟便发出的指令,收到的都是各地清晰地回复“准备完毕”。大家的心情随着发射时间的渐渐逼近紧张起来,观看区域内再没人拍照,人们的眼睛都紧盯着几公里远的发射塔。

  当指挥员宣布还有5分钟准备时,观看的人群在一阵小骚动之后开始静默,手中的机器都对准了远处的小白点,不停地调校着位置,生怕漏过了一个精彩镜头。

  8时59分10秒,发射塔架中部4组长臂般的黄色摆杆向一侧打开,如同母亲松开了环拥在怀中的孩子。各系统与地面的连接已经断开,58.3米的船箭组合体毫无羁绊地矗立在97米的发射架旁。经过5天紧张测试的“神舟六号”显然蓄势待发,只等一声令下了。

  指挥员从10开始倒数计时,一声“点火!”远处的火箭下部冒出青红色的火焰,巨大的烟尘从开始升空的火箭下部翻卷而起,轰鸣声震耳欲聋,火箭垂直升空,38秒左右后,钻入高空云层不见踪影,但云层上空传来的隆隆声却令人们仍久久仰头观望,不忍离去。

  从问天阁到圆梦园大门大约50米。

  从圆梦园大门直奔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场大约7公里。

  而从发射场直飞太空,大约飞经2000公里进入近地轨道区。

  昨天凌晨5时39分,当费聂组合乘坐的专车在人们欢呼声和掌声中,逐渐在缩短这些距离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也以多人多天的太空飞行方式,迈出成功第一步。

  晨报记者在出征仪式现场为航天员送行

  大雪为英雄壮行

  凌晨4时半,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分。

  一宿无眠的航天城乌云压顶,气温急剧下降。军车、手持鲜花的小学生、航天城的居民、飞船实验队和火箭实验队的工作人员都急速地奔往一个方向——航天员所在的圆梦园。晨报两名特派记者在继飞船火箭转运现场近距离接触杨利伟之后,再次顺利地进入了为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举行的出征仪式现场,近距离地感受壮士出征场景。

  通往圆梦园的宇航路上沿途开始奔跑警卫,按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距离把守,让前来给航天员送行的人们有序等候。

  5时05分,就在人们猜测仪式是否即将开始时,“下雪了!”有人一声喊,人们抬头看天,天空果然洋洋洒洒地飘起了雪花,随即便越下越大,没过十分钟顿成鹅毛大雪。人们抱紧双臂,跺脚呵气,心里有了疑问:突变的天气会否影响发射计划?

  5时20分,多名领导顶风冒雪站在了问天阁前。人们心定了:出征仪式照常进行。

  5时30分,中央军委委员、中国载人航天总指挥、总装备部部长陈炳德出现在人们面前,他径直走到话筒前,简短地宣布出征仪式开始。在人们一片欢呼声中,身着白色宇航服、袖子上印有五星红旗的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微笑着挥手向人们走来,郑重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陈炳德报告:“总指挥同志,我们奉命执行中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出发!”陈炳德一声令下,人群再次响起欢呼声。在简单地面对镜头与人们挥手作别后,两人在警卫护送下进入宇航员专车,缓缓驶出圆梦园,直奔发射场而去。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