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专题 > 正文

西方专家预言中国航天10年后可能超越俄罗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4:32 重庆晨报
西方专家预言中国航天10年后可能超越俄罗斯
神六成功升天,举国一片欢庆。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人民日报》今天发表题为《迈向太空的新起点》的评论员文章认为,神六的顺利升空,开始了中国人的又一次太空之旅。

  “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是我国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试验,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进入第二步任务的重要开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体现了中国特色和技术进步,体现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
力。中华儿女为之振奋,感到自豪。

  早在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就确定了“发射载人飞船-发射空间实验室-建立永久性空间站”的“三步走”目标。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行的圆满成功,第一步计划胜利完成了。“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一人一天”飞行到“多人多天”飞行,从技术创新到组织实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将继续考核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继续进行空间科学试验,继续完善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为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和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直至实现“三步走”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全球瞩目神六成功发射升空,有西方专家预言———中国航天进展神速10年后超俄欧

  本报综合消息 随着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倒计时,国际社会对这一航天盛事的关注也悄然升温。

  中国成为太空科技强国

  法新社、路透社等国际新闻通讯社对“神舟”六号预备升空的过程进行了追踪报道,而美国专业太空网站也详尽评述“神舟”六号的现实意义,认为这是“中国迈向太空科技强国的重要一步”。

  自中国宣布“神舟”六号升空计划以来,全球三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一直追踪报道航天任务的进展,其内容的详细程度不亚于中国国内媒体。美国合众国际社6日以“神舟六号拟定13日升空”为题发表文章指出:“中国是全亚洲和第三世界中首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神舟六号的升空计划将为中国未来进一步探索月球和太空带来重要意义。”

  中国10年后将赶超俄欧

  西方专家指出,虽然中国在航天发展方面起步较晚,但是进展神速,预料不出10年就会超越俄罗斯和欧洲,到2008年北京奥运时,更可能会有中国自己建立的太空站翱翔在浩瀚的宇宙。

  著有《中国太空计划》一书的哈维指出:“中国在这次成功载人上天后,将很快迈向建立太空站,在第5次载人升空任务时可能会进行太空漫步,到第6次时将开始组装太空站。到2008年北京奥运时,很可能会见到中国的太空站和国际太空站并驾齐驱的情景。”

  在美国太空总署工作了22年的奥伯格最近在《科学美国人》月刊发表文章称:“虽然中国还远远未能挑战美国在太空的地位……但是在10年之内,中国的太空计划可能会超越俄罗斯和欧洲的太空总署。”

  身为中国人感到自豪

  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极大地鼓舞了海外的华人华侨。他们表示,这是中国作为太空领域科技强国的再次体现,是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展示,海外中华儿女为此而感到由衷的自豪。

  据凤凰卫视报道,纽约红苹果教育集团董事长樊晓萍说:“以前我们只看到苏联的成功、美国的成功,很少看到华人,华人只是梦想,比如嫦娥奔月。我作为海外华人十分自豪,因为这不仅体现了我们经济的发达,更体现了我们科技的兴旺。”

  美国林则徐基金会主席黄克锵表示,这次我们比上一次更兴奋,因为离中国人在太空、在月球漫步越来越近了,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我们已经找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们心中的兴奋。

  曾荫权邀神六航天员访港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祝贺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并希望稍后邀请两位太空人访港。

  曾荫权表示,神舟六号成功发射,标志着国家航天科技发展另一个里程碑。两名航天员在太空飞行,展开国家航天史上多人多天的创举,他和全港市民深感骄傲。综合

  台湾民众关注神六升空

  台湾东森电视台从上午8时30分起开始播出“神舟六号升空特别报道”,同时在北京特设演播室进行了连线报道,盛赞费俊龙、聂海胜为“新一代的太空英雄”。

  许多台湾市民聚在一起,收看了电视转播,他们表示,看到神六成功发射的画面,非常兴奋,感到备受激励,认为这是“华人的骄傲和荣誉”。综合

  相关专题: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