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薛伦:34年前的宇航员训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6:36 新世纪周刊

  薛伦:34年前的宇航员训练

  筹备组组长

  -本刊记者/张蕊

  从空军指挥学院大门到薛伦家

  步行需要10分钟,记者远远就看见一位身穿白衬衣、身板笔直的老人站在楼下,看见记者,老人快步迎上,自我介绍说是薛伦。

  薛伦和老伴两人住在偌大的房子里,略显空荡。相对于其他航天员,薛伦略显苍老,但只要一谈起那次年代久远的“选航”,这位75岁老人的脸上瞬间迸发了光彩。

  绝密电报急召进京

  “如果不是当时所谓的‘九一三事件’等政治原因,我们那一批肯定是能成功的。” 薛伦将军说起当年的事情感慨依旧,“因为不管是身体、心理素质还是专业技术,他们都是无可挑剔。”薛伦掷地有声地说,“说实话,直到今天我还为这事情遗憾,毕竟当年参加‘选航’的大家都付出了太多的东西。”说这话时,薛伦的眼睛始终注视着前方,好像在回忆当时那终生难忘的场景。

  薛伦清楚地记得,1971年5月12日,空军以绝密电报紧急命令时任空24师师长的薛伦、空34师副师长李振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所长郭儒茂等7名干部,务必于5月14日到北京东交民巷空军招待所报到。

  5月15日,空军宣布成立“宇航员训练筹备组”和“反弹道导弹小组”,并指定薛伦为“宇航员训练筹备组组长”,李振军则负责政治思想工作。“当时的我们除了激动,就是高兴,却完全没有考虑到这条路上可能遇到的艰辛和困难。”说这些话时,很明显可以听出薛伦当年的那份喜悦和激动。

  宇航员训练计划涉及中国最高机密,薛伦他们当年以毛主席批示的时间作为代号,称作“714办公室”。办公地点暂时设在空军学院,行政上归空军司令部领导,但是当时连空军学院领导都不知道薛伦他们究竟在干什么。

  几个人、几间办公室,一部电话,薛伦任组长的宇航员训练筹备组就开始办公了。

  薛伦他们后来才知道,在整个载人航天工作中最重要的宇航员选拔,其实早在1970年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由国防科工委507所黄志平、空军训练部副处长彭功阁等人组成的秘密小组,已经从经验丰富的歼击机飞行员中挑选出了一批备选宇航员。

  这些初步筛选合格的飞行员于1970年下半年,分批到北京空军总

医院和507所,进行宇航员身体检查和心理检查,并在离心机上承受载荷能力的检测。

  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薛伦回忆当时宇航员训练筹备组的任务是负责宇航员训练,“当时的时间很紧,因为‘曙光1号’载人飞船预计要在1973年用东风-5号

火箭发射,飞船要搭载两名宇航员。”所以宇航员必须在1971年11月进行集中训练。但对于载人航天,大家除了从观看的录像中了解的有限知识外,其余的都要靠他们自己去摸索。

  半年时间,要组建一个复杂的航天员训练机构,在现在看来真有点天方夜谭。然而,紧迫的时间并不允许薛伦他们过多的考虑,就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工作。

  虽然说宇航员训练筹备组的几个人都是从空军各单位精选出来的优秀干部,组织飞行经验丰富,但宇航员的训练难度要远比飞行员训练高出很多。所以,他们在一边积极筹建宇航训练的各项组织准备工作的同时,抓紧一切时间,搜集有关资料和学习宇航知识、熟悉与宇航各有关的部门情况。

  包括设想宇航员训练机构的设置和组成(机关、宇航员、飞机地面维护人员、外场各类保障人员),宇航员训练场地的选择,宇航员“失重”训练飞机的改装,宇航员技术训练的内容和程序、理论教育内容,以及生活保障等一系列具体问题。

  当时将宇航员进行飞行技术的训练场地初步定在了建设中的四川西昌机场。薛伦还专门带人进行了考察和调研。此外,他们还建议宇航员训练用的“失重”飞机,基于当时国内装备中较为先进的英国“三叉戟”或苏制图-124飞机进行改装。

  与此同时,在当时的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专家们已经研制出宇航员飞行服、宇航员食品、宇航员生命保障系统等宇航产品,一些训练用的大型设备也已经完成。

  当时航天专家向筹备组的成员介绍有些产品已经研制到了第二代,甚至开始更新一代产品的研究。但是这些产品究竟是否适用,效果如何,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

  宇航员训练筹备组还从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等有关高等院校聘请了专家、教授,给宇航员讲授有关地球物理的知识。

  很快几个月过去了,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当中,薛伦说,按照当时空军的计划,要先成立一个宇航部,配备好领导班子,以此建成一个包括宇航员、警卫队和保障人员等在内的约500人的单位。接着就要筹备航天员训练基地,以便尽快开展航天员的训练工作。

  突如其来计划流产

  谁也没有想到,1971年9月13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而当时的空军正是林彪反革命集团危害的重灾区,整个空军系统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当时谁也没有心思顾及宇航员训练的问题,集中训练被迫搁置。”薛伦回忆道。1971年11月中旬,空军宣布解散宇航员训练筹备组,宇航员训练不得不中途下马。刚刚起步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因此一下搁置了20多年。

  “当年筹备组解散的时候,大家都很痛心,但却无可奈何。”虽然2003年杨利伟的成功让薛伦等参与过70年代“选航”计划的老航天人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兴奋,但还是有一些失落和难过,“毕竟我的飞天梦曾经仅仅就是一步之遥。尽管如此,我还是可以自豪的说,当年的工作给此后的航天事业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说到这里,薛伦的声音突然大了起来,就好像还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宇航员训练筹备组组长。

  1991年,薛伦从部队离休,然而十几年过去了,他的生活依旧像宇航员一样十分有规律。6点半准时起床,吃过早餐后,薛伦会和老伴一起去颐和园锻炼。10点之前回家,休息休息,看看电视。有时候也和老战友一起去钓钓鱼、聊聊天。薛伦的两个女儿如今一个在石家庄、一个在广州,目前北京的家中只有他和老伴两个人。“除了耳朵有些背,我其实还是很健康的。” 薛伦像小孩子一样拍了拍自己的胸膛。

  薛伦

  1930年2月出生

  1945年3月参加党的地下工作,1945年8月1日入伍,1946年6月入党,1951年学习飞行。1991年离休,离休前曾担任空6军副军长,空军指挥学院副院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