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鸿良:我比普通人更加普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6:36 新世纪周刊 | |||||||||
柴鸿良:我比普通人更加普通 -本刊记者/綦天正 柴鸿良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很少有人知道柴鸿良这样一段不寻常的“选航”经历,而他自己在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总是说:“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我看就没有讲的必要了。人家杨
当时成功给世界震动更大 不过提起杨利伟和“神舟五号”,老人还是比较激动,“杨利伟为所有中国人争了光。高兴之余,我个人还是有一点遗憾,作为一名军人,最大的愿望就是为祖国赢得荣誉。谁不想为祖国争光,要是当时我们成功飞上了天,给世界的震动会更大。” 1970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上天,世界对中国的宇航事业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美国和前苏联都在发射卫星成功的4年内实现了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突破,中国发展载人航天的工作也随着卫星的成功发射秘密展开,载人航天飞船被命名为“曙光1号”。当时,空军有关部门在全国歼击机飞行员中选拔中国宇航训练员,作为经验丰富的歼击机飞行员,柴鸿良也幸运成为其中的一个候选者。 在柴鸿良的记忆中,当时全国各地来参加“选航”的飞行员在来到北京空军总医院以后开过一次大会,当时的空军领导向参会的飞行员透露了要在他们之中选拔宇航员的秘密。据柴鸿良回忆,当时一切工作都处在非常保密的状态之中,绝对不能和外面联系。据柴鸿良夫人回忆,当时的柴老就像是失踪了,然而作为一名军属,柴夫人也从不多问,而柴老1971年2月才从北京回到所属部队。 虽然参选宇航员是一件很值得骄傲的事,但这件事情却没有了下文。据柴鸿良介绍,当时通过体检的飞行员都被告知等候下一步通知,但通知却一直没有发给柴鸿良。 记忆犹新 对于当时参加体检的特殊门类,柴老还有比较深刻的记忆,尤其是离心机,更是给柴老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柴鸿良告诉《新世纪》周刊,从某种角度看,选拔歼击机飞行员和宇航员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但宇航员的要求显然要更加高,对人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中国培养的宇航员还是美俄早期的宇航员,大部分也是飞行员出身。 谈起参加体检的经历,柴老也有很大的遗憾。“我并没有认为我通过了检查,因为我并没有做完全部的体检项目,在倒数第二轮的检查中,医生发现我的眼底有浑浊物。最后一轮的失重试验我没有参加。” 1986年柴鸿良结束了他30年的飞行员生涯,转业到上海航空公司做了一名普通的员工,每天看着巨大的民航飞机在虹桥机场起起落落。柴鸿良的两个儿子都没有继承他的事业,如今,他的小孙女五岁了,柴鸿良说:等孩子长大了,就给她讲一点飞机和飞船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