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胡占孜:我们没飞未必是坏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4日16:36 新世纪周刊

  胡占孜:我们没飞未必是坏事

  -本刊记者/綦天正

  1970年入选19人“选航”名单的空军飞行员中,胡占孜是转业以后职位最高的一个,曾任福州民航局副局长,和蓝天白云打了一辈子交道。胡占孜觉得做军人,就是以服从命令
为天职,上级交待的任务一定完成。而做民航,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也要保证乘客的利益。

  奉献的一代都是英雄

  和其他参与上世纪70年代“选航”的人不同,胡占孜对于那批宇航员并不十分看好。可能是后来在地方工作的原因,胡占孜对搞载人航天事业的巨大投入更加在意。他说:“我们当时的技术应该可以过关,但经济水平的差距实在太大了。载人航天的巨大投入是以十亿、百亿为单位计算的,当时中国的财力物力恐怕还都难以支持这样庞大的工程。”

  作为一名军人,胡占孜当时所做的只是执行命令而已。胡占孜回忆自己当时还是比较自信的,“我的飞行小时数已经超过了1200小时,远远高于选拔要求的800小时的标准。而且在体检的几年之后,有关部门还对我的身体进行了复查。让我相信我是通过了宇航员测试的。”

  对于能参选宇航员,胡占孜感觉很自豪。“也许有人觉得我们没有飞上天,甚至没有做专业的训练。但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页,我想我们这一代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我们能够得到的外部资料太少,许多事情都要靠自身来摸索。我们参加的体检,虽然没有一个最终的结果,但却为有关方面提供了真实确凿的数据,为中国选拔宇航员确立了一个参数。”

  可贵的尝试

  在当年选拔宇航员的体检过程中,有关部门也做了许多尝试。一架歼教五飞机被改装成进行失重测试的专用飞机,一次能飞四至六个抛物线,利用飞机每次飞抛物线时能够产生的几十秒的失重时间对参选者进行测试,甚至比当时美苏的失重飞机还要先进。当时的胡占孜已经有接近8个月没有驾机上天了,这样的失重飞行却也没有难倒他,他说:“具体的感觉我也有点想不起来了,但我还是通过了,而且也没费多少力气。”

  “现在回来想一想这件事情,我不能说没有一点遗憾。但载人航天是一项需要耗费巨大金钱的伟大工程。现在,我们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可以为载人航天做后盾,不过在当时,回想起来应该是有很大的困难。虽然当时我们有战胜困难的勇气,但理性看待,虽然经历了长达三十余年的等待,我还是认为等得很值 。”胡占孜常把自己比作是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铺路的一颗小石子,他常说:“我们这一代就是奉献的一代。”

  1986年,胡占孜从飞行员的工作岗位上转业到地方,参与了

福建航空公司的创建工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 :“自己飞了30年,也该让更多的人飞上天。”在一番也有着许多故事的创业之后,2001年胡占孜从单位退休,在他的生活中,飞机渐渐成为了一种回忆。现在老人的身体非常不错,当被人问及是否有兴趣再次驾机上天时,他摇了摇手,“飞了一辈子的人了,还飞个什么意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