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人民网:从“神六”飞天直播想到四年前的报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6日14:17 人民网

  作者:杨明方

  2005年10月12日,是一个历史将会永远铭记的日子: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第一次将两名航天员同时送上太空。

  这更是一个亿万观众永难忘怀的时刻:通过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的实况直播,
数亿观众恍若置身飞船发射现场,首次目睹了我国飞船发射并顺利升空的全过程。

  目击飞船发射,于我这是第二次。第一次是在四年多以前,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发射时,我曾作为特派记者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采访报道。飞船起飞几秒钟后消失在夜空中,为了尽快得到飞船发射成功与否的确切消息,我从寒冷的发射场一路飞奔赶到发射指挥中心。在飞船起飞约10分钟后,我从发射指挥中心得到飞船进入预定轨道的准确消息,立即用手机向人民网值班编辑发回快讯:“我国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发射成功”。就这样,人民网成为当时首家报道这一消息的媒体。尽管记者争分夺秒报佳音,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读者获得的仍是迟到的新闻。

  时隔四年,神舟六号升空,我端坐家中,却看到了比当初在发射现场还要直观、清晰、快捷的实况讯息。这一切,要归功于日益发达的

电视直播。在飞船发射前后的一个多小时里,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屏幕,目睹了神舟六号飞船从升空、箭船分离到飞船入轨的全过程。当航天员在舱内的身影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并向地面报告“感觉良好”时,我情不自禁地鼓掌欢呼。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如我一样,被航天员表现出的乐观所感染,也为我国载人航天充满自信的远征而赞叹。

  自信写在航天员的脸上。12日凌晨5点多,人们还在睡梦中。当神舟六号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出征的时候,西北的天空中正下着雪。在电视台后来播出的录像里,两位航天员镇定自如的神情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表现出中国航天员特有的坚毅、果敢和自信。

  航天员的信心来自于对我国载人航天技术的信任。1996年以来,我国长征系列运载

火箭已经连续40多次发射成功。自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发射以来,过去5艘神舟飞船均发射成功,而每一次飞行又都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据介绍,承担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2F”型火箭飞行可靠性达到97%,航天员的安全性达到99.7%。航天科技工作者的精湛技术水平和一丝不苟的责任感,是航天员最有效的“定心丸”。

  载人航天是一项高科技、高难度、高风险的探索工程。从美国“挑战者”号起飞爆炸到“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降落坠毁,失败和挑战就一直与人类的努力如影随形。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而言,确保安全可靠、万无一失是广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追求的首要目标。正是基于对神舟六号发射成功的坚定信心,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郑重决定,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人民网、新华网对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进行实况直播。于是,亿万观众才有机会一饱眼福,亲眼目睹了炎黄子孙向太空进军的一次壮丽、雄伟的征程。从此种意义上说,对神舟六号发射进行实况直播,不仅是我国航天科技战线数十万科技工作者必胜信念的集中体现,也折射出中国人民向太空迈进的自豪和信心。

  推荐:神舟六号载人航天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