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与黑暗决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4:51 成都晚报 | |||||||||
1947年春,为了表达对抗战以来逝去的朋友们烧心熬骨怀念之情,为了让在黑暗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的读者看到中 国还有不少心灵纯洁美好的人,巴金把自己所写的八篇怀念抗战期间逝去的亲友的文章,编成了散文集《怀念》。这些散文是 巴金八年来在记忆和悲痛中陆续写成的,所怀念的八个人中,除他的三哥李尧林外,其余七人都是他相交十年以上的亲密友人 :作家罗淑(世弥)、王鲁彦、缪崇群、陆蠡,教育家陈范予,文化工作者林撼庐,中学教师施居甫。女作家罗淑因产褥热死 于成都,作家陆蠡在“孤岛”上海殒身于日本侵
在中国现代历史上,20世纪40年代最后三四年,是光明与黑暗决战的关键时期。巴金立足于自己的文化岗位,默 默地工作着,急切地等待着。 愚昧的牺牲 在《静夜的悲剧》中,巴金除继续表达自己对马拉这位“人民的朋友”的敬爱,对他的遭刺的悲悼之情外,主要针对 当时两个年轻人的狂热行动,抒发自己的感想。他所写的两个年轻人,一个是25岁的法国贵族少女夏洛蒂哥代,她崇尚英雄 主义,梦想以自己的牺牲给法国带来幸福。由于长期受贵族和吉隆特党人诬蔑的影响,她颠倒了是非曲直,把仁慈、节俭、爱 人民的马拉,当作一个喝血嗜杀的恶魔,把深受人民爱戴、毕生为法国人民奋斗的马拉,当作一切邪恶的根源和造成法国灾难 的原因。她独自携刀入室,刺死了正在澡盆中工作的马拉。她以为自己完成了一件伟业,从容地走上断头台,勇敢地死去了。 另一个年轻人是德国人亚当鲁克斯,他对哥代的行动极为崇拜,并狂热地爱上了她,愿意和她同死在断头台上。哥代死后三个 月,鲁克斯怀着“为自由而死”的感情,登上了断头台,他也死得很勇敢。巴金称哥代刺杀马拉是“愚蠢行为”,称鲁克斯是 “大傻瓜”。针对这两个年轻人的狂热行动,巴金指出:“在那个时代似乎人们常常把死看作净化心灵的试炼,每个人都愿意 为自己的理想献出生命,谁都会勇敢地走上断头台,可是错误的理想并不曾因为得到那些生命的栽培就开了花。……”“革命 并没有被哥代的匕首摧毁。人民仍然在往前走。”巴金一贯称颂为理想献身的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但在这篇散文中,他明确 地对“错误的理想”献身作了严肃的批评。他以哥代、鲁克斯的殉身为例,说明他们的生命和鲜血并无补于“错误的理想”。 巴金还指出,法国革命史作为一部争自由的历史,“主要的斗争是为了‘权力’、‘权利’和‘阶级的利益。”他更意味深长 地强调:“对于那些记载着活人的勇敢的聪明的行动的书本,我感到了极大的兴趣。我特别提倡聪明的行动,因为在当时也有 至少愚蠢的行动。‘聪明’和‘愚蠢’的斗争也是!”显然,1947年巴金再一次重提法国大革命,批评为“错误的理想” 献身的“勇敢”行动,强调革命行动中的“聪明”和“愚蠢”的斗争,决不是单纯地追寻历史,凭吊古人,而有着强烈的现实 针对性。1948年底,上海《大公报》的另一个副刊《大公园》以《巴金的心境》为题,发表了巴金给朋友信中的一段手迹 : 我喜欢罗曼·罗兰的一句话,痛苦和战斗,这是支持宇宙的两根支柱。 这一句写给友人的话,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巴金当时复杂的心境。 (节选自李存光《巴金传》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