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巴金逝世专题 > 正文

巴金思想小词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8日16:52 成都晚报

  《激流》巴金是一个作品适于青春期阅读的作家,而他最大的读者,是正值青春期的现代中国。《激流三部曲》因其 描摹了个体意识的觉醒和反叛,而被整个时代阅读着。民国时期的巴金是一个畅销书作家——我这样说并无贬意。我只想说, 巴金是一个独特的角色,恰巧出现在需要他的位置上。

  《随想录》巴金认为:“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
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 年前的事情。写吧,写吧。好像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 ,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巴金的《随想录》因其较早进行知识分子的自我拷问而被奉为经典。从“相对价值”看,巴金可以说是走到了同代作 家的前面;从“绝对价值”看,这些拷问又因其轻飘而遭遇诟病——它们依旧在回避着某些东西,因而这种反思无法进行到底 。这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但是,所谓“绝对价值”是不存在的,即使是伟人,也不仅仅是历史环节中的一扣么?所以,令人 遗憾的不是《随想录》,而是《随想录》之后的中国知识分子没有再向前迈出一步——我所说的“中国知识分子”,当然也包 括巴金本人。

  《全集》巴金生活了整整一个世纪,他留下了规模庞大的《巴金全集》。面对《全集》的时候,我常常在想,还有哪 些文字埋在他心底,并终将随他远去;我想那些被隐在这位世纪老人身后的文字可能更加重要,它们比《家》和《寒夜》更能 唤起我们的阅读欲望。很多作品在时间中沉积下来,被后人目睹,但被时间剥夺的可能更多。而那些在无形中消弭的东西,或 许更有资格成为人类精神世界里最宝贵的财富。

  《日记》作为百年中国的见证者,“巴金”这个词语所能提供的信息应当远远超出文学范畴,遗憾的是,巴括巴金在 内的中国大作家迄今尚无一人撰写自传。从文学意义上,我尚不能准确说出他的哪部作品是最重要的,但从社会学和历史学的 意义上,我认为《全集》中最重要的作品是他的日记。所幸巴金有记日记的习惯,它使我们在书案之外,依稀看到一个中国普 通知识分子在百年风雨中沉浮的身影。由于巴金认为《日记》“没有理由出了又出,印了又印,浪费纸张……这日记只是我的 备忘录,只有把我当成‘名人’才肯出版这样东西,我要证明自己不愿做‘名人’,我就得把紧这个关,做到言行一致。对读 者我也有责任。我出一本书总有我的想法……”至今,巴金的日记没有出版单行本。

  反叛西方文学是在反叛标准化社会中捍卫人的价值与尊严中得到提高的,西方现代派文学因此与新的人文精神在融合 后完成了自身的历史使命;而中国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新的伦理精神的缺失、价值体系完全破碎的情况 下,起到了一种宗教祈祷的作用。今天再冷静地去看巴金的《家》《春》《秋》,给人的感觉依然是《红楼梦》这类故事的延 续,“反叛”的最高形式就是“离家出走”,但出走后又怎么样呢?如果整个社会都在封建经济形态的笼罩下,个人的出走仅 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叛”,最终不能不以向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

  1939年巴金翻译出版了普希金等诗人的作品集,命之为《叛逆者之歌》。可见他对叛逆性格的向往。

  无政府主义1927年的巴黎街头。刚刚逃离封建大家庭的巴金因为目睹了太多的黑暗,希望能够在巴黎寻找一条“ 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路”。当时,巴黎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营救在美国被诬告的两个意大利犯人的运动。其中一个犯人叫 樊宰底,其“自传”中一句话打动了巴金“我希望每个家庭都有住宅,每个口都有面包,每个心灵都受到教育,每个人的智慧 都有机会发展。”这句话对巴金触动极大,“我非常激动,樊宰底讲了我心里的话”,他给远在美国牢狱中的樊宰底写信问候 ,从此把樊宰底当作他的先生来看待。然而,如何实现这一梦想却是一个艰难的抉择。其时,适逢无政府主义在留学日本和法 国的留学生当中风行,无政府主义的思想核心是反对任何形式的强权、强调绝对的个性自由。这与当时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主 流思潮相一致,在当时吸引了一批向往革命的青年人。

  所以,巴金当时的梦想无疑是樊宰底观点的翻版:“我愿每个人都有住房,每张口都有饱饭,每个心都得到温暖。我 想擦干每个人的眼泪,不再让任何人拉掉别人的一根头发。”

  巴金曾经这样表达他读到无政府主义读本《告少年》和《夜未央》的心情:“我们把这本读得又破又烂的小书放在床 头,每晚上拿出来读,一面读,一面拿眼泪来润湿它。这位大师虽然是我们所不认识的,然而他在精神上却是和我们非常接近 ,他呼喊我们前去为理想奋斗。”无政府主义是巴金精神历程中无法规避的一段回忆,他后来曾回忆:“我要是当时不相信无 政府主义,也许不会写小说。”

  理想主义 《随想录》的最后几篇文章,巴金提及当年的无政府主义者朋友,终于找到了一个词来赞扬他们,那就 是理想主义者:“并不空谈理想?熏不用理想打扮自己,也不把理想强加给别人。他们忠于理想,不停止地追求理想?熏忠诚 地、不声不响地生活下去、追求下去。他们身上始终保留着那个发光的东西?熏它就是——不为自己。”“很少见到这样真诚 ,这样纯朴,这样不自私的人。真是‘理想主义者’!”

  陈思和教授曾经断言,如果不是后来健康恶化阻止了他的写作的话,巴金先生会进一步写出他对自己信仰的许多真实 看法。看来,“理想主义者”,既是巴金对他们的评价,也是对自己心中梦想的解读。

  愿化泥土 1983年6月,巴金在《愿化泥土》一文中写道:“我惟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 印里。”这是巴金晚年的心愿,这也是他的自信,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永远与作品同在,与读者同在。

  巴金在《〈愿化泥土〉前记》里再次声明:“我空着两手来到人间,不能白白地撒手而去。我的心燃烧了几十年,即 使有一天它同骨头一道化为灰烬,灰堆中的火星也不会给倾盆大雨浇灭。这热灰将同泥土搀和在一起,让前进者的脚带到我不 曾到过的地方。我说‘温暖的脚印’,因为烧成灰的心还在喷火,化成泥土它也可能为前进者‘暖脚’。”

  燃烧 “我绝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 消失。”

  “我是一块木柴,我愿意让自己化成灰烬,给人间添一点温暖。”

  “我写因为我有话要说,我发表因为我欠债要还,十年浩劫教会一些人习惯于沉默,但十年的血债又压得平时沉默的 人发出连声的呼喊。我有一肚皮的话,也有一肚皮的火,还有在油锅里反复煎了十年的一身骨头。火不熄灭,话被烧成灰,在 心头越积越多,我不把它们倾吐出来,清除干净,就无法不做噩梦,就不能平静地度过我晚年的最后日子,甚至可以说我永远 闭不了眼睛。”

  讲真话 朱学勤认为:当巴老不号召人们说真话的时候,没有一个人要求他这样,当一个人以说真话为这十年生活 的轴心,反复地说,不断地说的时候,不要说我,就是街头一个修自行车的老头都有权利对这位要求说真话的老人说一句:你 就说一两句真话吧!他自己把要求提出来了,人们要求他兑现这个要求。

  “我提倡讲真话,并非自我吹嘘我在传播真理。正相反,我想说明过去我也讲过假话欺骗读者,欠下还不清的债。

  所谓的讲真话不过是把心交给读者,讲自己心里的话,讲自己相信的话,讲自己思考过的话。

  鲁迅先生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我仰慕高尔基的英雄“勇士丹柯”,他掏出燃烧的心,给人们带路,我把这幅图画作 为写作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从先生那里得到的启发的。我勉励自己讲真话,卢梭是我的第一个老师,但是几十年中间用自己的 燃烧的心给我照亮道路的还是鲁迅先生。”

  “痛苦”和“死亡” 学者张志扬指出:“痛苦”和“死亡”是推动巴金“讲真话”的两个主动轮。

  巴金‘讲真话’的主要内容

  控诉“四人帮”、“造反派”、或“文革派”的罪行;

  袒露自己的痛苦和怯弱;

  忏悔自己投掷石块的丑恶;

  探寻说假话的根源;

  重申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职能;

  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馆、建立不让“文革”重演的警世碑;

  而且碑文要刻着:没有神、也没有兽、大家都是人。

  当然,这七个方面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作为明确意向而平列的,所以,它有一个逐渐深入、或逐渐显豁的过程,反映了 巴金“讲真话”的“真”的思路与层次,因此这需要有更真实(现象学的真实)的清单:

  巴金“讲真话”“真”的思路与层次

  控诉“四人帮”,一切罪恶归“四人帮”。

  批评长官意志,要求民主法制。

  反省意识形态,申张独立思考。

  消除领袖崇拜,恢复人的自由。

  勇敢 巴金曾经说:“我不是战士!我能活到今天,并非我的勇敢,只是我相信一个真理:任何梦都是会醒的。” 他是明白勇敢对于一个人深刻意义的,在《纪念友人世弥》里,巴金劝慰罗淑的丈夫:我想借用意大利爱国者马志尼劝赫尔岑 的话来劝他:勇敢些,你要抑制悲痛,不要叫你的精神破碎。

  深入阅读他的作品,比如《家》,学者李辉的结论是:写《随想录》的时候,巴金说自己才突然发现自己也是觉新。 他发现自己并没有像他所想象的那样,能够像觉慧那样勇敢,那样大胆。因为觉新这个形象给青年人形象,就是激励青年人走 出家庭,就是大胆,就是勇敢,而巴金认为自己在50年代、60年代那个时候,跟觉新一样委曲求全。“文革”一结束,很 多作家都开始重新写文章,但是巴金是第一个,而且是最全面地反省自己的。

  良心 牟宗三在《我与熊十力先生》一文中回忆说:有一次冯友兰往访熊十力,熊十力最后提到:“你说良知是个 假定,这怎么可以说是个假定。良知是真真实实的,而且是个呈现,这须要直下自觉、直下肯定。”牟宗三评论说:“良知是 真实、是呈现,这在当时,是从所未闻的。这霹雳一声,直是振聋发聩。哲学家康德说,有两项东西,即人的内心道德原则与 天上的星辰,一样为人所赞叹和敬畏的。”

  巴金的意义在于一生都在维护人类的良心,尽管他曾屈服过、懦弱过,说过违心的话,做过违心的事,也被人指责过 面对邪恶没有像闻一多一样拍案而起,面对耻辱没有像老舍一样自投清水,但所幸时光老人给了他一个长长的岁月,让他活下 来继续追寻他生命的意义。他忏悔、他反思、他不遗余力地大声呼喊,他不知疲倦地躬行实践,他善良,但执拗,他平和,但 坚韧,如冬日一只不熄的灯盏,给人以绵远而悠长的精神指引。“讲真话”字字千钧,字字是金,是巴金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 财富。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如果说鲁迅是一个世纪的民族灵魂,可以说巴金是一个世纪的良心。

  创作自由 巴金说:“我一生不曾遇到‘创作自由’的问题,除了‘文革’10年。”(《随想录·无题集·再说 创作自由》)但其实呢,在1962年5月号《上海文学》上,发表了巴金在上海市文代会上的讲话,他反对用“棍子”和“ 框子”来对待文学,呼唤创作自由。最近我读陈丹晨先生《巴金晚年的思想》一文,才知道毛泽东主席针锋相对严厉责问:巴 金要什么样的自由?是要资产阶级自由!(邵燕祥《我是巴金的老读者》)

  巴金起初通过谈论创作自由的问题,反反复复地证明独立思想对于作家的重要性(如《“遵命文学”》《“长官意志 ”》、《文学的作用》《要不要制订“文艺法”》等篇),在后来几篇以“探索”为题的随想中,则明确地提出没有“独立思 考”、“探索精神”的人跟机器人一样没有真正的生命力,而只有坚持“独立思考”的人才有资格享受自己的人生,通过表明 对当时“伤痕文学”的支持态度,他还多次直接提到了作家的社会责任问题,对新一代作家的批判精神给以褒扬。从《随想录 》的写作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巴金的“五四”现实战斗精神的逐步觉醒,他引用了赵丹的遗言:“对我,已经没什么可怕的了 。”

  只有我们的后代才是最好的裁判!他们会来裁判我们的一切!

  ——巴金《殉道者的祭坛前》(祝勇龚民)

  相关专题:巴金逝世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