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拉姆斯菲尔德访华专题 > 正文

联合早报分析拉氏访华:五角大楼的中国对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19日12:12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发表伟达撰写的文章,说拉姆斯菲尔德上任五年后访华,跚跚来迟,这是否代表着拉氏对中国所持的强硬立场终于有所改变?回答是不容乐观。从今年6月初拉氏在新加坡召开的“亚洲安全会议”上对中国军力提出公开责问来看,其对中国发展充满狐疑甚至不乏敌意的基本立场,并无改变。从今年6月初拉氏在新加坡召开的“亚洲安全会议”上对中国军力提出公开责问来看,其对中国发展充满狐疑甚至不乏敌意的基本立场,并无改变。

  美国政府的“鹰派”代表人物,现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首次访华。有人会问,这上任五年后的跚跚来迟,是否代表着拉氏对中国所持的强硬立场终于有所改变?

  结论恐怕是不容乐观。常言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中美高级政府官员一向有互访惯例,拉姆斯菲尔德也是“躲过初一,躲不了十五”。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近年的实力增长及区域影响的加强,使得拉姆斯菲尔德不得不放松姿态,主动到北京来对话。如果从机会主义角度看,也有一定道理。但从今年6月初拉氏在新加坡召开的“亚洲安全会议”上对中国军力提出公开责问来看,其对中国发展充满狐疑甚至不乏敌意的基本立场,并无改变。

  美国,尤其是美国军方,目前的对华政策,可以说是“举棋不定,相机而动。”正如一位高级官员在最近的世界石油形势国会听证会上所表示的:“如果今天就以敌人的姿态来对待中国的话,那我们很可能出错;但是假如对于中国决定选择走上与我们对抗之路没有充分准备的话,我们同样会犯下严重错误。”

  美国对外的文武双拳

  当然,所谓“相机而动”的主动权,其实也不全掌握在美国手里,中国自身综合实力的增长幅度,核心领域和技术独立自主的比例程度,及发展决心和竞争意志的强弱,再加上世界上其他力量因素对美国的牵制,都将最终决定美国对中国事务的反应程度和能力。

  美国的国务院与国防部,从来被认为是政府的对外“文武双拳”:国务院(加上中央情报局的辅助)打

太极拳,国防部出直勾拳。本来,太极拳比较适合于客观及对手形势模糊时的试探渗透等,而直勾拳则用于目标明确的打击和敌对状态。

  但美国的问题是,自

二战结束以来,由于对形势和趋势的判断失误,太极拳和直勾拳的使用上常发生重大错位,结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纵观美国自二战以来所介入的各场战争,主要可分成两类:内部冲突与意识形态,区域秩序与警察行动。

  美国对“内部冲突与意识形态”的军事介入,包括了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索马里维和及目前的伊拉克战争,历尽艰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而在“区域秩序与警察行动”方面,如第一次波斯(海)湾战争及科索沃战争,战争意图和手段明确且有节制,反倒有所斩获。

  也就是说,介入他国的“内部冲突与意识形态”问题,美国的最佳选择本应是太极拳,却错用了直勾拳,导致自己最后也是遍体鳞伤。

  当然,美国处理大国关系,一向还是比较谨慎,以太极拳为主,直勾拳殿后。目前与中国一方面搞发展合作,另一方面作为战略警觉和牵制,也把日本、台湾及“东突”等不时推到前台为中国找点麻烦。

  所以对华关系中,目前是国务院唱主角,而国防部乃是间接介入。

  尽管在战略思维上拉姆斯菲尔德本人对中国的疑虑和敌意不减,但近年来五角大楼内部也确实出现了影响直达高层的某些对华“新思维”。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美国海军学院教授,也是军方资深战略咨询专家的汤姆·伯内特。

  他在代表作《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书中指出:21世纪判定对美国与世界和平威胁的标准,应是看一个国家和地区是否正努力融入全球化经济贸易圈。

  稳住现状,循序渐进

  以此标准判断,今日崛起的中国,至少不会成为美国的敌手。

  伯内特也希望美国能学会顺其自然,借鉴当年英国应对美国崛起的心态和政策,来面对今天中国的崛起。因为不同文明和国家的崛起演进,是正常历史规律和世界良性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拉姆斯菲尔德现在造访北京,其职业生涯也正好处在“五味杂陈,莫衷一是”的阶段。在自己的力作伊拉克战争方面,本可被历史定位成“布什的政治失误,拉姆斯菲尔德的军事成功”,但目前美军在伊的伤亡人数仍呈直线上升趋势,令军事成功也面临严重折扣。

  面对自己所认为的潜在对手中国,美国不要说政治上没把握,军事上也是一样没把握,估计拉氏只好采取“稳住现状,循序渐进”的态度了。不过在技术层面,拉氏对《孙子兵法》中的“奇兵”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似乎有特别兴趣,此次孙武的故乡行,希望也有助于“修成正果”。

  相关专题:拉姆斯菲尔德访华 

  手机上新浪随时了解神六进展 短信看世界与航天员一起翱翔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