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红网:为何连学者也要质疑胡润富豪榜?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9:59 红网

  作者:王石川

  刚出炉的2005系列胡润榜,引起了堪称推出7年来最猛烈的质疑潮。一些入围百富榜的富豪,频频对其发出质疑之声:河南鑫旺集团张春旺就公开指出,该榜单不真实。上海知名学者及业内人士对该榜单提出种种疑问。疑问一:评选指标是否具有可比性?疑问二:财富数据的来源是否可靠?疑问三:商业冠名之下如何保证公正性?(10月20日《每日经济新
闻》)

  胡润榜甫一推出,立即众议鼎沸。特别是一些上榜者,纷纷质疑,有的恼羞成怒,甚至扬言要告胡润。富豪的怒火尚未平息,一些学者也搀和其中,对榜单提出疑问。这就让人纳闷,学者一般清贫守节,自然与胡润榜绝缘,既如此,为何也要质疑胡润榜呢?

  我宁愿相信这是学者的治学精神使然,一个优秀的学者,应该具有追根溯源的探究精神,应该具有敢于怀疑的无畏精神,更应该首先具有坚守常识的底线。因此,笔者认为,这些学者与其质疑胡润,不如质疑那些富豪对胡润的质疑。理由有二:

  其一、胡润作为“洋和尚”,之所以捣腾中国富豪榜,按胡润自述,目的是让人了解中国富豪是怎么挣到了这么多钱,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企业家,乃至整个中国的民营经济。也许胡润其心可诛,但胡润的初衷用心良苦,在当下尤其具有深远的意义。胡润的富豪榜不是搅局,不是哗众取宠,不是存心仍“炸弹”,通过打造富豪榜而使世人关注富豪,以及探询有关富豪的一系列问题,大有必要,也大有深意。

  至于对胡润榜的数据来源是否可靠等质疑,笔者认为则无须过于较真。当年,郎咸平认为顾雏军用“七板斧”巧取豪夺国有资产,在“国退民进”中演绎“民企

神话”,但郎本人并没有深入到企业内部实地考察,所用数据大都是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但事实验证了他的论断绝非无的放矢。正如易宪容所说,重要的不是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而是对问题的逻辑理解是否正确。

  其二、上榜富豪为何要质疑、炮轰、状告胡润呢?这是因为一旦上榜,就会万人瞩目,就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就有“树大招风”的危险。在无孔不入的聚焦下,一些不规范的暴富过程就会大白于天下,税务机关也会按“榜”索骥、找上门来。患有仇富癖的富豪还会担心受怕人身安全。其实,正是因为许多富豪不是阳光富豪,才会“做贼心虚”而不愿上榜;正是因为许多富豪执掌的公司财务混乱、数据虚假,才使胡润无法获得翔实的资料。

  因此,面对此情此景,有责任感有担当感有分辨能力的学者,似乎有义务去质疑这些富豪,去质疑富豪对胡润的质疑。因为某些富豪对胡润的质疑明显有强词夺理的成分,更不乏漏洞百出的硬伤。而且,作为本土学者,尤其谙熟本土详情,对某些富豪的发家史更了然于胸,对某些富豪的惺惺作态更知根知底,所以更有资格也更有能力去质疑富豪,而不是“党同伐异”,客观上和富豪结成同盟军,枪口一致指向胡润。

  胡润说:“我只是以一个外国人的好奇心,记录分析这些企业家的故事,是想打开一扇小窗户,让更多的阳光照射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民营企业身上。”诚然,富豪不仅要接受阳光的照射,还要有阳光、健康、透明的运作方式,只有这样才会减少质疑,这需要富豪自身具有财富品质,也需要学者对富豪能多些质疑。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