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中国打响阻击生物入侵战 每年经济损失1千亿元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2:27 南方周末

  外来生物入侵每年导致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损失超过1.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约5%。而对中国来说,每年1000亿元只是经济损失

  □本报记者李虎军

  被“强暴”的日本甲虫与中国鲍鱼

  两只甲虫发生了激烈冲突,其中一只是“日本土著居民”,另一只来自苏门答腊。

  雄性苏门答腊扁锹甲虫(学名Dorcustitanus)身材魁梧,体长通常达90毫米,当它遇到体长只有30 毫米的雌性日本扁锹甲时,欲强行交合之事,娇小的日本鹿角甲虫不从,遂被杀死。

  而当体长约50毫米的雌性外来者遇到体长同样为50毫米的雄性日本扁锹甲时,交合之事遂得以进行——尽管雌性苏门答腊扁锹甲的性行为比较粗暴——产下的“杂种”体长可达85毫米。于是,随着这种交合行为的发生,来自苏门答腊的基因渗入了日本,日本“土著”家族日益式微。

  扁锹甲虫长着一对形似鹿角的大颚,故而又被称为鹿角甲虫(stagbeetles)。它是怪癖颇多的日本人的一种宠物。据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KouichiGoka博士介绍,自1999年允许进口鹿角甲虫后,每年有200多万只鹿角甲虫大摇大摆地爬入日本境内,品种超过了500个。经过这几年的生息繁衍,鹿角甲虫的总数已经难以估量。

  甲虫贸易的是市场总额每年超过了10亿美元,一些品种的鹿角甲虫还被炒到了不可思议的高价。很多人因此发了财,甚至宠物经济被刺激了起来。例如,来自中国的安陶锹甲(学名Dorcusantaeus)每只价值100美元,而来自不丹、尼泊尔和印度的安陶锹甲喊出了5000美元的高价——尽管前述三个国家不允许收集和出口野生生物,但日本并未禁止从这些国家进口昆虫,便有不少人干起了走私的行当。

  “鹿角甲虫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肯定是日本的宠物商店。”Goka博士打趣说,“不过,日本土著甲虫却面临着灭顶之灾。”

  中国皱纹盘鲍的处境和日本鹿角甲有些相似。皱纹盘鲍是中国北方沿海海域唯一的鲍鱼品种,被视为海洋生物中的“ 软黄金”。中国海洋大学胡景杰博士介绍:1990年代后期,大规模的病害席卷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皱纹盘鲍养殖跌入低谷,“整个产业几乎都毁掉了”。于是,中国科学家引进日本的皱纹盘鲍,与中国原产的皱纹盘鲍进行杂交。

  杂交鲍拯救了这个产业,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鲍鱼养殖大国,鲍鱼也重新回到中国人的餐桌。不过,胡景杰开始担心中国原产鲍鱼的命运,“日本鲍鱼打压了中国鲍鱼的生存空间,几乎看不到原产鲍鱼了。”如果原产的皱纹盘鲍种群彻底消失,中国将永远失去一种宝贵的遗传资源。

  遗传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假如袁隆平先生找不到合适的野生稻资源,杂交稻恐怕也开发不出来了。农业部外来入侵生物预防与控制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万方浩说:“如今是生物经济的世界,谁拥有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谁就占领了世界生物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有科学家将外来生物入侵比作“生态系统的癌变”。这种“癌变”除了破坏遗传资源以外,还会导致农、林、牧、渔业的严重损失,甚至威胁公众的健康。

  一年上千亿元:只是经济损失

  中国是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从水葫芦、水花生,到食人鲳、红火蚁,公众对生物入侵的故事不再陌生。

  “目前,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有400多种。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中国有50 余种。近10年来,新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两种。”农业部总经济师朱秀岩说,“外来生物入侵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据不完全统计,中国11种主要外来入侵生物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70多亿元人民币”。

  570多亿这个数据是万方浩博士及其同事4年前估算出来的。他说:“要说明问题的严重性,就得用数字说话。”

  当时,万方浩及其同事根据入侵生物每年造成的农林作物减产,以及防治这些入侵生物所需的费用等,大致计算出了紫茎泽兰、豚草等11个主要入侵物种带来的经济损失。

  万方浩说,入侵中国的400多个物种当中,绝大部分成不了大气候,首当其冲的大概有二三十种。那么,入侵物种每年给农林业造成的损失“上千亿肯定是有的”。

  不过,他补充说,这只是一个参考数据。实际上,科学家们对入侵生物经济损失的计算模式也还存在争议。外来生物造成的人畜共患疾病如禽流感,给公众健康带来的损失该不该算?生态和环境方面的损失又该怎么算?科学界都没有定论。

  美国内务部负责协调入侵生物项目的官员戈登·布朗(GordonBrown)说,康奈尔大学的戴维·皮门塔尔 (DavidPimental)等人在2000年计算出生物入侵给美国带来的经济损失是每年1370亿美元,但后来科学界认为艾滋病等人类疾病造成的损失不宜计算在内,就将数据修订为1200亿美元。

  “1000多亿美元相当于一场伊拉克战争的开销,而且这个损失是年年都有,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布朗说,“生物入侵和气候变化、栖息地减少、污染防治一样,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另据美国农业部副部长约瑟夫·金(JosephJen)介绍,科学家估计外来生物入侵每年导致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损失超过1.4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经济总量的约5%。

  “人民战争”与政府行动

  2004年,中国农业部成立了外来物种管理办公室,并且发动了一场“人民战争”——将外来入侵生物灭毒除害试点行动的规模从前年的“一省五县”扩大到“十省百县”,群防群治,集中灭除紫茎泽兰、豚草、红火蚁、水花生、少花蒺藜草等外来入侵生物。

  早在1990年,美国即开始正视生物入侵问题,通过了外来水生生物危害预防与控制法案。金说,促使这部法案通过的是斑马贝。1988年,人们惊讶地发现,这种祖居里海的水生生物,已经随着穿越大西洋的压舱水来到北美的大湖区,并且渗透到美国东部的各大水系。斑马贝经常造成管道堵塞,危害甚大。

  六年后,美国通过了入侵生物法案。1999年,克林顿签署了13112号总统令,要求所有联邦政府部门参与控制外来入侵生物。一个由农业部部长、内务部部长、商务部部长共同担任主席、包括13个联邦政府部门的国家入侵生物委员会也因此成立。2001年,这个委员会发布了入侵生物防治的第一个国家计划。“这些举措对于美国的生物入侵防治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布朗评价说。

  今年6月,日本的外来入侵生物法案也开始生效。

  2003年,国务院指派农业部牵头,协同林业部、环保总局等部门,也开始了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科学家们希望,这部法规能够早日出台。但中国科学院动物所解炎博士忧心忡忡地说,“人们明明知道一些外来生物是有害的,但由于受到利益驱使,仍然大量引进,例如很多所谓国外优良品种的水产、绿化中的树木和草种等。因此,要控制外来物种,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十分必要。”

  成立跨部门的国家入侵生物委员会,也是科学家们的期盼。农业部已经下发了《农业重大有害生物及外来生物入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正在起草《外来入侵生物防治条例》和《全国外来入侵生物防治规划》。但防治生物入侵并不是农业部一家的事情。“生物入侵的预防与管理需要多部门的合作,部门间要有一个协调的运行机制,做到统一部署,统一规划,统一行动。特别是在信息沟通与交流方面,要加强合作。”万方浩说。他举了一个例子:所谓入侵中国的共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实际上主要指危害农业和林业的入侵物种,而对于渔业、海洋方面的入侵物种情况,农业部的科学家却无从得知。

  万方浩还非常强调成立国家生物入侵专家工作组的迫切性。他说,发现外来入侵物种时,专家工作组可以紧急磋商,评估入侵风险和讨论应对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否则,人们面对外来物种可能会不知所措,要么草木皆兵,要么浑然不觉。

  “在加拿大一枝黄花的事情上,媒体就炒得有些过头了,好多花农给我们打电话,问为什么把他们的切花给收缴了。切花没有形成种子,也就不会构成危害呀。另一方面,我在广州街头看到过马缨丹,这种花开得很漂亮,人们把它当作观赏植物,但它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100种最具威胁外来生物中榜上有名,那谁来评估其风险呢?”他说。

  □本报记者胡念飞

  1992年,中国第一个“21世纪议程行动方案”出台,被认为是中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志。《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编写了这个方案,它由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科委等66家成员单位的300多名精英组成。他们90%以上是处级以上官员或相关机构的研究员,还一些两院院士。

  目前,小组的负责人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邓楠。她略胖的面容,酷似其父——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提出 “发展是硬道理”的邓小平。邓楠生于1945年10月,1970年毕业于北大物理专业。1998年4月起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2004年10月调科协就职。

  在中国第一部反映生物多样性保护——《让生命永存》的大型电视系列片里,邓楠担任总监制;1998年,《可持续发展:人类关怀未来》一书出版,邓楠是主编。2002年时,她率团参加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2005年,“ 21世纪论坛——中欧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中国举行,大会名誉主席也是她。

  她还一直担任着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的理事长。这个研究会的前身是中国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会,成立于1991年。研究会下设人居环境、水问题、减灾、可持续农业和生态环境等五个的学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几乎全部出自该机构。

  而在国务院28个组成部门和18个直属机构中,50%的部门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关。挂钩最密切的是发改委、科技部、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商务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计生委等。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是一位人大毕业的学者型官员。59岁的他有数十年的宏观经济部门工作经验,仅在2005 年,他领衔制定了我国《关于加快发展环循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的重点工作》。“中国选择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了新阶段,我国将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他说。

  □本报记者胡念飞

  1992年,中国第一个“21世纪议程行动方案”出台,被认为是中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志。《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编写了这个方案,它由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科委等66家成员单位的300多名精英组成。他们90%以上是处级以上官员或相关机构的研究员,还一些两院院士。

  目前,小组的负责人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邓楠。她略胖的面容,酷似其父——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提出 “发展是硬道理”的邓小平。邓楠生于1945年10月,1970年毕业于北大物理专业。1998年4月起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2004年10月调科协就职。

  在中国第一部反映生物多样性保护——《让生命永存》的大型电视系列片里,邓楠担任总监制;1998年,《可持续发展:人类关怀未来》一书出版,邓楠是主编。2002年时,她率团参加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2005年,“ 21世纪论坛——中欧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中国举行,大会名誉主席也是她。

  她还一直担任着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的理事长。这个研究会的前身是中国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会,成立于1991年。研究会下设人居环境、水问题、减灾、可持续农业和生态环境等五个的学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几乎全部出自该机构。

  而在国务院28个组成部门和18个直属机构中,50%的部门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关。挂钩最密切的是发改委、科技部、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商务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计生委等。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是一位人大毕业的学者型官员。59岁的他有数十年的宏观经济部门工作经验,仅在2005 年,他领衔制定了我国《关于加快发展环循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的重点工作》。“中国选择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了新阶段,我国将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他说。

  以全新的视野和视角解读,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政府团队这是一个远见卓识的人群。他们把可持续发展观引入中国,并通过努力,使“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成为国家意识。

  □本报记者胡念飞

  1992年,中国第一个“21世纪议程行动方案”出台,被认为是中国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标志。《中国21世纪议程》领导小组编写了这个方案,它由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科委等66家成员单位的300多名精英组成。他们90%以上是处级以上官员或相关机构的研究员,还一些两院院士。

  目前,小组的负责人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邓楠。她略胖的面容,酷似其父——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提出 “发展是硬道理”的邓小平。邓楠生于1945年10月,1970年毕业于北大物理专业。1998年4月起任科学技术部副部长,2004年10月调科协就职。

  在中国第一部反映生物多样性保护——《让生命永存》的大型电视系列片里,邓楠担任总监制;1998年,《可持续发展:人类关怀未来》一书出版,邓楠是主编。2002年时,她率团参加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2005年,“ 21世纪论坛——中欧可持续发展分论坛”在中国举行,大会名誉主席也是她。

  她还一直担任着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的理事长。这个研究会的前身是中国社会发展科学研究会,成立于1991年。研究会下设人居环境、水问题、减灾、可持续农业和生态环境等五个的学术专业委员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几乎全部出自该机构。

  而在国务院28个组成部门和18个直属机构中,50%的部门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关。挂钩最密切的是发改委、科技部、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商务部、教育部、农业部、国家计生委等。

  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是一位人大毕业的学者型官员。59岁的他有数十年的宏观经济部门工作经验,仅在2005 年,他领衔制定了我国《关于加快发展环循经济的若干意见》和《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的重点工作》。“中国选择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战略进入了新阶段,我国将迎来新的黄金发展时期。”他说。

  45岁的潘岳,环保总局副局长,这个精英团队的代表人物。他掀起了“环评风暴”,力主“绿色GDP”与官员政绩挂钩。叫停了13个省市的30个违法开工项目,其中包括总投资为69.7亿元的三峡地下电站。

  可持续发展问题归根到底都是解决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敢说、敢做,自称“快退休”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看来,目前最切实际的,是能保每一个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学,并顺利完成学业——这是当前实现教育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好手段,也是最大的公平。所以今年9月初,他怒斥“高校乱收费都上瘾了”,并点名批评8省市

助学贷款严重不到位。

  有一位更关键的人物在背后支持着他们。2004年全国两会期间,“循环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会场关键词。“中国力推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次浪潮波澜壮阔。”权威人士说。而总理温家宝是最主要的推动者。

  在“21世纪论坛”2005年会议上,“亲民总理”代表中国向世界阐述了科学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温总理认为,目前中国正面临着不发达的经济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经济社会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越来越大的矛盾。要解决这些矛盾需要中国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温家宝给人们留下的感动还在于他的身体力行。担任副总理时,他就批示要厉行节能工作。他甚至提出了具体要求— —随手关灯、推广节能灯具、尽量少用电梯等。2005年夏天,他脱下西装,身着短袖衫出现在办公场所。这样做的目的是让空调省电。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