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李瑞环出书谈哲学 感悟思索当代中国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2:26 南方周末

  “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

  本报记者 赵蕾 十一黄金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的销售排行榜中,一本名为《学哲学用哲学》的新书持续热销,以将近800册荣登社科类图书冠军宝座。

  这本书的作者是李瑞环,上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原全国政协主席。

  全书共约55万字,分上下两册,精装本95元,平装本69元。

  卸任常委出书,李瑞环不是第一个。此前,李鹏曾出版《众志绘宏图:三峡日记》、《起步到发展——李鹏核电日记》,李岚清也出版了《教育访谈录》、《李岚清音乐笔谈》两本书。尽管李瑞环卸任已有几年,但他出书依然引起人们的关注。

  草根哲学

  “从一个工人成长为国家领导人不简单,我想看看他这个过程中怎么学习的。”10月8日,年近七旬的孔老先生,特意赶到北京的王府井书店购买了一套。

  这或许是民众对李瑞环最感兴趣的一点,一个普通的木匠,是怎样一步步走到党和国家最高领导层?——在老百姓眼里,这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李瑞环已经公开的简历来看,他1934年出生于天津宝坻的农民家庭,年少时学了一手木匠功夫,此后背着木匠工具只身闯荡北京城,18岁时成为第三建筑公司工人。24岁时已经是人民大会堂建筑工地上的突击队队长。

  不过在新书中,李瑞环并没有对人生经历作描述,而是围绕哲学讲述他的心得。

  新书收录了李瑞环1981年以来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有关文章和讲话,记录了李瑞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会,其中不乏对当代中国现实的思索和感悟。

  “我从二十几岁开始学哲学,一直坚持在工作中边干边学,边学边干,几十年从未间断。”在人民大会堂工地上,这位“青年鲁班”就开始与哲学打交道了。

  虽只有初小文化,但他经过近四年的苦学苦钻,创造了木工简易计算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上世纪60年代初,建筑业一度抹灰工短缺,李瑞环改行做抹灰工,在一年零八个月的抹灰工作中独创了一套机械抹灰法。1951年到1965 年15年间,他实现了100多项技术革新。

  “这都是哲学帮了我的忙。”李瑞环在书中总结:“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

  从1965年始,李瑞环走上领导岗位,担任北京建筑材料供应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北京建筑木材厂党总支部书记。不过一年之后,他就在“文革”中遭到迫害,直至1971年。

  在这段“文革”岁月里,李瑞环并没有中断哲学的学习。“‘文革’中造反派把我打成假学习积极分子,经常在批斗会上东一句西一句地考我,我都能说出出处或者原文。”

  这场浩劫更加坚定了他对唯物辩证法的信仰。“空话、大话、套话,既不了解实际,也不联系实际,既不从实际出发,也不解决实际问题,是‘文革’的流毒。”李瑞环后来多次对“文革”时期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思潮提出批判。

  1971年始,李瑞环担任北京建筑木材厂党委书记,此后任北京市建筑材料工业局党委副书记,1973年至1979 年,任北京市建委副主任,一直没有脱离建筑行业。

  1979年后,李瑞环转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从此步入人生更大的舞台,不过无论是当木匠、还是天津市长,抑或后来升迁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哲学都是李瑞环一直在琢磨的东西。

  “他是从心底里信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贺耀敏说,“我们很多人也学哲学,但很少从心底去信仰它。”

  此次出版书籍,贺耀敏有机会与李瑞环接触,“只有信哲学才能着迷哲学,才有兴趣将它弄懂弄通,变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工具。”贺耀敏认为,李瑞环正是这样的人。

  “他说自己就是‘爱琢磨’。”一位参与《学哲学用哲学》相关工作的人士对记者说,“因为在‘琢磨’中获益匪浅,现在他甚至让自己的孙子,茶余饭后也背背哲学经典。”

  新鲜哲学

  “有一句诗叫‘语不惊人死不休’,”在新书发布会上,原中央党校副校长、著名的党史专家龚育之说,“李瑞环同志就是‘语不新鲜改不休’,总是不断地要新鲜。”

  在龚育之看来,李瑞环要求的新鲜,“不但要有新鲜的语言、新鲜的表达,也要有联系实际的新思想、新想法。”

  《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有不少的故事,就透着新鲜、透着哲理。

  中英就香港政治体制争论最烈时,李瑞环在政协港澳小组会上,讲了一个茶山的故事:宜兴有种紫砂壶,用的时间长了,壶中会长出茶山(注:即陈年茶垢),不放茶叶也有茶味。有位老太太家中有把上百年的老壶,她拿到市场上去卖,要价五钱银子。一位买主出价三两,说过会儿来拿。老太太心想,这么一把旧壶三两银子,里面太脏多不好意思,于是把茶山给刮净了。买主回来一见茶山没了,掉头就走,五钱也不买了。

  李瑞环说,香港那么小的地方,能够创造那么多世界第一,是因为香港有自己的特色,需要港人去理解并坚持它。如果像老太太那样妄洗茶山,就有可能丢掉特色了。这一妙喻让在座众人拍案叫绝。

  上世纪90年代初,温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有人因此批评温州搞资本主义。李瑞环却说:“有些东西不要急急忙忙定性,只要市场需要、社会无害、生产者有利,就应当允许、支持。先生孩子后起名,孩子生下来可以先起个小名,阿猫、阿狗、铁蛋都行。主要的是让他身体好,长本事。”

  与邓小平的“白猫黑猫说”一样,“先生孩子后起名”在诙谐中给人深思。

  还有一个例子是,党的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有些人对此思想上转不过弯。1998年10月7日,李瑞环在会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时,提到了电影《青松岭》的情节。电影里有个人物叫钱广,他到山上捡蘑菇和松子卖,赚点小钱,被批判成走资派。李瑞环说:“有个道理要搞清楚,你没有钱并不是因为人家有钱,人家不发财你不一定就能发财。我们不能再回到《青松岭》那个时代了。”

  从一个劳动模范、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积极分子,到一个基层干部,再到独挡一面,成为天津市委书记,最后成为两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最高领导集体的成员。李瑞环的讲话亦庄亦谐,很多语句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我想是因为瑞环同志的讲话,总有些超出他所谈的那些具体内容的东西,表达出一种政治的智慧、处事的准则、思想的哲理。”龚育之这样认为。

  “李瑞环的这本书不像现在一些哲学家们的哲学著作,一点都不艰涩,很多都是群众的语言,读起来轻松而耐人寻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的责任编辑徐莉说,“这对哲学研究者也是个启迪,哲学可以更亲切。”

  实际哲学

  从1981年到1989年,李瑞环在天津工作了8个年头。《学哲学用哲学》全书530条文稿,关于天津的达146 条。

  李瑞环任天津市长时,常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界群众开对话会,每次都是电视现场直播,一问一答,非常活跃。这个电视节目也非常受欢迎,几乎是家家必看,

  一次对话会上,一位老太太提出她家的煤气灶常点不着火,有关部门领导现场解答,讲了许多数字、原因、道理,李瑞环打断他的话说:“你讲那么多都没用。老太太要求的是‘煤气点火就着’。”天津人至今津津乐道此事,并将此总结为李瑞环的“老太太哲学”。

  天津的煤气,从此之后“点火就着”,而在这一“哲学”指导下,李瑞环在天津办了许多实事,他到任天津一年多时间,便完成了引滦入津工程,使天津人喝到了清澈的滦河水,为了改善天津居民的居住条件,他强力拆除了唐山大地震遗留的大量防震棚,建设新居民楼,被市民们誉为“换楼状元”。

  李瑞环讲了很多办实事的道理,其实讲的就是办实事中的辩证法。《学哲学用哲学》一书中对此都有片段性的记载。

  上世纪80年代初,天津有两个现象引起了李瑞环的关注:一是大批回城的大龄青年没有对象,二是许多双职工家庭的小孩没人照看。市委随即要求市妇联尽快解决。

  “这些小事,值得大张旗鼓地搞吗?”不少官员对此议论纷纷,李瑞环得知情况后,在市妇联召开的动员会说:“什么叫大事,什么叫小事,大事和小事是相对的,在你看可能是小事,在他可能就是大事。你不关心他的小事,他怎能关心你的大事?”

  在《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的新闻发布会上,天津市政协副主席曹秀荣回忆起李瑞环和天津大学生的一场对话。

  曹秀荣时任天津大学领导,负责组织这场对话。出于种种顾虑,他原本只想找一些团干部、学生会代表和党团员骨干参加,没想到名单交上去很快被驳回。李瑞环说:“对话就是要找那些有见解、有意见、敢说话的学生参加。”

  对话会一开始就非常激烈,有两个研究生提问:“为什么被提拔当官的都是高干子弟?”李瑞环回答:评判谁能当接班人,首先不能看他是谁的儿子,而看他够不够资格。说高干的儿子都能提拔,同说高干的儿子都不能提拔一样,都不对。

  他以时任广东省省长叶选平和他自己为例:“叶选平是叶帅的儿子,他抗战时参加革命,留学苏联,曾任北京一机局副局长、国家科委局长、广州市市长、广东省副省长等职,政绩不错,威信很高。他当总工程师时,我还在当木匠。”

  李瑞环还反问学生,“他文化水平比我高,参加革命比我早,为什么我能当天津市市长,他就不能当广东省省长呢?就因为他是叶帅的儿子?!你们说反对血统论,其实你们这才是血统论!”说得学生心服口服。

  会开到最后,气氛变得十分融洽。李瑞环准备离开时,有个学生说:“市长你这就走啦?你再给我们讲几句吧,比如说通过今天的对话,你对我们印象怎么样?”

  李瑞环说:“你们让我说心里话,那好。首先我认为你们能关心国家大事这很好。说印象嘛,我认为你们把自己看得太高,其实没那么高,有些问题看的还比较肤浅。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们这些人可能退下来了,也可能不在人世了,那时国家要由你们这一代来管,而你们并没有把自己摆在国家未来主人的位置上看问题,似乎你们都是局外人、旁观者,由这点讲,你们又把自己看得太低了。可以肯定地说,你们当中将来一定有国家的精英,可以不客气地说,你们当中也会有平庸之辈,不怕你们不高兴,还可以说,你们当中也难免有不肖之徒。不信十年以后再看!”

  对于市长这番讲话,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据了解,在编这本书的过程中,李瑞环同志经常向有关人员讲述某篇文章的背景和演讲发表的具体场景。鉴于种种原因,这些没有纳入书中,但对该书的实践品格有着深刻体会的贺社长认为,最终成书没能对讲话发表的背景作出注解,“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领导出书

  按照惯例,中央领导人的讲话文集,一般由人民出版社或者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些属于中央级的出版单位。例如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李瑞环此次出书,选择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这也是该社第一次出版中央领导人的著作。为何选中人大出版社?贺耀敏社长告诉本报记者,人大出版社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家大学出版社,拥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研究的传统,出版过大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和专著,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精品力作出版的重镇。

  “学科和出版方面的优势,应该是李瑞环同志选择我们的重要原因。”副总编辑徐莉说。

  “今年7月(底)我们接到通知,然后就收到了完全成型的书稿,”徐莉回忆,“从开始编辑到正式出版只用了一个半月,其间还经过选题专项报批、有关部门审稿等一系列程序,时间很紧。”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只对用词、用字、标点等做了必要的加工,尽量保持所选文稿的原貌和基本风格。”

  李瑞环对此书也十分重视,“直到出版前夕,有些段落他还在修改。”徐莉透露。

  为了选编这本书,大约两年前就已成立了一个选编小组,其中包括中央党校的沈宝祥教授,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原综合组组长郝怀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的教授和全国政协办公厅的有关人员。

  整个选编过程中,李瑞环非常欢迎大家提出不同意见。他自己笑称,“我最民主的时候就是和你们切磋稿子,打牌的时候最不民主。”

  “观点要新鲜,思想要艰苦”——这是李瑞环在选编讨论会上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对这本书的期待,集中讨论的时候,他有时比其他与会人员起得都早,对稿子经常有新的想法。

  “我认为这本书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它将改变很多人看待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贺社长评价此书,“ 经济效益倒在其次,我们最看重的是该书巨大的社会效益。”

  不过经济效益看来也不差,王府井书店销售经理马春来就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市场上太需要像《学哲学用哲学》这样有力度的书!”马经理以他多年从业经验判断,“这套书是长销书,并不会因宣传期的结束而失去生命力。”

  那么这本书的主要购买者是谁?马经理分析,“40岁以上的知识分子是本书的主要读者群,不少在校的大学生和高中生也购买了这本书。”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位政治老师,已经将《学哲学用哲学》中的案例作为课堂教材,辅助哲学课的讲授。

  供职于香港某银行的李先生也是《学哲学用哲学》的购买者,他告诉本报记者:“李瑞环的机智风趣在香港很有名,我想他的书也会同样精彩。”

  按市场规则出书

  这并不是李瑞环第一次出书。早在1990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就出版了李瑞环的《为人民办实事随谈》。其时,他刚进京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

  在卸任的常委中,李鹏出版的《众志绘宏图:三峡日记》,短短3个月内印数突破10万册;李岚清出版的《教育访谈录》总印数达到了9万册,都在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销量。

  一位出版界人士认为,这几位卸任常委出书,有诸多相似之处,一是都选择了市场化运作的出版社,例如李鹏选择的是中国三峡出版社,而李岚清则选择了高等教育出版社。这几本书,从出版到发行,都没有行政性的干预和摊派,完全按市场规则办事。

  三位卸任常委,或以事件亲历者的身份细说核电建设,或以音乐爱好者的口吻抚琴听音,或以哲学体悟者的立场娓娓讲述。

  另外,这些领导人出书,“他们并不在乎稿费,尽管这笔钱都在二三十万元以上,”出版界这位人士透露,“领导人的稿酬一般都捐献出来了。例如在刚刚落幕的复旦大学百年庆典上,李岚清就将全部稿费捐献母校,成立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

  在西单图书大厦里,李瑞环的《学哲学用哲学》正在与《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同台对擂。购书的张先生就认为, “这是个很好的象征,现在这种交流,更加有平等可亲的感觉。”

  中国水下考古队在过去的100多天里,和台风、盗捞争分夺秒。他们的目的不是财宝,却注定要面临财宝带来的烦恼。

  幸好,最美的一艘沉船,他们已经得到了。“‘碗礁一号’是最好的,”中国水下考古队队长张威说,“这真是好运气。”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