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周末专题 > 正文

太保人寿火线整改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7日12:27 南方周末

  太保集团积极引入凯雷入股,可以看作是它在10月31日的整改期限前向公众、向保监会的一个交代

  □本报记者 胡天舒

  “我们并没有要求太保人寿要在某个期限内达到合格的偿付能力,”10月23日,中国
保监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 官员对本报记者说,“但是我们要求它在10月31日前提交整改方案。”

  7月末,太保人寿接到来自中国保监会的第二张“红牌警告”,这张红牌警告指出太保人寿存在巨额偿付能力缺口, 责令太保人寿必须在10月31日前提交改善偿付能力的整改方案,并且在达到规定的偿付能力标准之前,太保人寿不得向股 东分红、不得增设包括营销服务部在内的分支机构。

  太保人寿收到的上一张“红牌警告”是去年8月中国保监会发出的。当时中国人寿集团公司、新华人寿也因为偿付能 力问题一同受到警告。但是今年,再度收到警告的只有太保人寿一家了。

  偿付能力简单地说是保险公司的赔偿和给付能力,就国内整个保险行业而言,偿付能力不足并不是太保集团一家独有 的问题,但由于寿险关乎千千万万普通保户的切身利益,因此两次接到警告的太保人寿被推到了公众注视的风口浪尖上。

  太保人寿全称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它隶属于太保集团。按照通知,10月31日是太保集团向中国保 监会上报改进方案的最后截止日。现在看来,太保集团的行动至少有一点让保监会稍稍放心了——9月,在经过两年拉锯战似 的漫长谈判后,美国凯雷集团(CarlyleGroup)终于和太保达成初步合作协议,凯雷将联合美国保德信金融保险 斥资4.1亿美元,购入太保集团下属的太保人寿24.975%股份。

  “我们希望促成外资入股太保,现在看来太保的情况可以有所缓解了,”上述保监会人士说,“保监会不会介入太保 的具体事务,当然了,我们希望太保可以从此调整业务结构,多做一些赢利的业务,加强积累和公司治理……但这些要看太保 自己了,我们不能代它去做。”

  偿付能力欠缺的太保集团积极引入凯雷入股,可以看作是它向公众、向保监会的一个交代。但是,外资的入股可以在 多大程度上改变太保人寿的问题呢?

  偿付缺口如何出现

  位于中国金融中心上海的太保集团,前身是交通银行的保险部,1991年分离出来成立了保险金融集团。在业内人 士看来,太保集团就像是一个大家庭中的老二:老大老幺有人管,可惜老二没人疼。

  如果对号入座,中国人寿就属于保险大家庭中的“老大”,虽然属于国企,机制上缺乏灵活性,但上市的时候,国家 财政一下子就补了它2000亿元的窟窿。老幺则可用来比喻

平安保险,虽然平安没有国家财政兜底,但是灵活的股份制机制 ,使得其成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保险金融集团,寿险业务不仅没有偿付压力,而且达到了赢利。

  “太保介于两者之间,既没有财政支持,”太保集团财务部门一位人士说,“在机制上也不如平安保险灵活。”

  对于这一点,保监会一位官员也承认,太保集团属于“先天不足”的企业:存在着国企病,但是却没有政策上的支持 ;虽然是股份制企业,却不拥有股份制机制上的灵活性。

  太保人寿的偿付能力危机,是太保集团最近五六年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在保监会的一份分析报告上这样描述:自太 保集团产寿险分家之后,偿付能力不足就始终是太保寿险久治不愈的顽疾。

  关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保监会在2003年3月颁布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及监管指标管理规定》中有长达 六千多字的详细说明。如果从精算师的业务操作角度出发,毕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高级经理管其谦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精算师 对偿付能力比较关心的几大因素主要有:保费是否足量、保险产品的设计有无精算上的错误、预定利率的变化、损失率的预估 、再保险安排等等。

  就自身的经营而言,近几年太保寿险保费收入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经营效益却一直欠佳,2001年-2004 年连续亏损。根据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估,该公司2004年末累计亏损61.16亿元,其中2001-2004年 形成亏损28.41亿元。

  老保单则是影响太保寿险偿付能力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这里的“老保单”是指预定利率高于2.5%的保单,它们 让保险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利差损负担。

  据了解,太保人寿共有约506万张老保单,大多为长期保单,平均年限为30—40年,预定利率主要集中在5% -8.8%之间,最高的达到12%,但是最近数年银行利率却一降再降。

  金融学院风波

  太保集团是国内保险业较早谋划上市的公司之一。早在2000年,太保集团就提出上市计划:分业、引资和上市。

  由于当时太保人寿的亏损缺口已经很大,达不到3年连续盈利的上市要求,因此太保的想法是产险上市、寿险合资。

  “但是经过几次会议讨论,我们认为太保还是集团上市比较稳妥。”保监会一位官员说。发表意见的当然并不仅仅是 保监会,太保集团采纳了包括证监会、中金公司等在内的多家意见之后,决定实现集团的整体上市。2002年,中金公司牵 头为太保集团进行了一次国内私幕,募集资金57.34亿元,太保借此在当年年底将股份扩大至43亿股。

  此项工作进展顺利,直至太保投资16亿元与复旦大学共建“复旦太平洋金融学院”。

  “这件事违反了保险法中关于‘保险公司资金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的有关规定,”保监会有关人士告诉 记者,“因此我们要求太保集团从中退出,否则无法上市。”

  据了解,复旦大学太平洋金融学院是2004年成立的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位于上海南汇科教园区,占地面积1234 亩,设计在校学生规模6000到7000人,第一届已招生600余人。该校一则公开的招聘启事上写着:教授,年薪15 万元以上;副教授,年薪12万元以上;其他教师根据学历、岗位、职称而定,高于同类大学标准。

  “该学院是旨在赢利的办学机构,因此太保集团如果不从复旦太平洋金融学院撤资,太保就上市不成。”保监会方面 表示。

  据了解,太保已经往学院实际投资8个亿。而坚定走上市之路的太保,撤股情况到底如何,保监会方面表示“太保当 时答应撤资了”,但是进展如何“我们也不知道”。

  更令人感到吃惊的是,投资总额为16亿元的复旦太平洋金融学院项目竟然没有提交董事会讨论和股东大会审议。一 位接近太保高层的人士告诉记者,太保的股东很分散,有260多家,他们很多时候并不关心太保的发展,而另外一方面,这 些股东也看不到太保的财务报表,比如复旦太平洋金融学院,很多股东不清楚太保投资办学这回事。

  “不仅是投资办学,在外资入股事项上,太保与外方的投资条款事先也没有征求董事会和股东的审议。”这位人士补 充说。

  凯雷进来

  太保集团和凯雷的谈判久经考验,终于在今年9月引来了凯雷4.1亿美元的投资。

  “双方都进行了一定的让步。”接近太保集团高层的这位人士说,但是他拒绝透露合资协议的细节。

  有媒体报道,此番凯雷将联合美国保德信金融购入太保人寿股份24.975%的股权,待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政策 进一步放宽时,凯雷和保德信将有权将股份增至49%。此次4.1亿美元认购款须一次性支付,其中凯雷投资的股权有较长 时间的锁定期,当凯雷计划退出时,将会把持有的股权全部转让给美国保德信金融集团。同时,凯雷投资也不再坚持太平洋人 寿必须分拆上市。

  太保集团方面拒绝对此置评。

  随着凯雷的入股,新加坡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的身影渐渐远去。据了解,淡马锡是太保的大股东宝钢集团引入的 战略投资人。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市场人士表示,宝钢一直希望增持太保股份,这次凯雷进来,不得不说是宝钢在各方利益 和压力综合考虑之下的暂时退让。

  虽然保监会保留意见认为,凯雷从来不是一个战略投资人而是投机基金,但是面对问题越来越多的太保,保监会也只 有拿出积极的态度面对太保与凯雷的合作。保监会一位人士明确表示,虽然太保的合资方案还未最后通过,但是保监会“无所 谓是凯雷或是淡马锡”。

  安永华信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志强认为,并非引进外资就能解决国内保险公司所有的问题,接下来的上市在未来还 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是由于太保集团资金有限,保监会也建议,要在短期内改善偿付能力,最可行的途径就是吸引外资。

  “外资是带着经营管理能力进入中国的保险公司,我们可以学习人家一流的公司治理、风险规划,”毕博的管其谦说 ,“多了外资的参与,在运营上面会宽松很多,至少解决了资本金的问题。而国外保险公司对中国保险市场非常关注,有任何 的机会让它进来扮演一个角色的话,能够入主国内的一家公司,他们都非常乐意,他们也通过各种管道来学习中国的经验。合 资对双方都是好的。”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