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投资高速公路须防资金风险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14:28 小康杂志

  ——专访中国中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王德生

  很多有远见的民间企业先后投资到具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收的高速公路项目中,但是任何一个产业都存在不确定的风险,尤其对于民间企业来说,更是如此。中国中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年轻的以高速公路项目为主的民间企业,它的经历和未来发展思路也许能为即将进入和已经进入的这一项目的企业提供经验和帮助,为此,《小康》采访了中国
中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王德生先生。>本刊记者 秦俊勇 李智 报道 摄影

  《小康》:中海集团作为一个年轻的企业,如何定位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王德生(下称王):公司在1997年注册,发展民营股份制企业,目前下属企业20多家,主营:高速公路的投资和建设,投资担保、房地产及大型专业市场的开发,酒店业、制药业、面粉、酒业,高科技产品开发等等,公司资产突破52亿元人民币。2000年和美国亚美投资集团、日本富士银行成功合作,引进6亿多美元,储备并壮大了公司资金实力。

  当今社会,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瓶颈,交通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中优先发展的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公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汽车保存量快速增长是必然的趋势,因此需要建设更多的公路来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出行需求,因此我们看准这个时机,并充分利用这个时机,大力加快公路建设,以达到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的优势结合。

  公司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发展交通业,公司于2002年6月将公司总部从山东青岛迁到山西太原,重新注册成立了“山西中海投资有限公司”,同时得到了山西省委、省政府和交通厅的大力支持,并于2003年洽谈和运作山西忻阜高速公路项目,取得了山西省政府的授权,并与省交通厅签订了《BOT合同》,这标志着我公司的投资主体与业主地位的确立,同时也为积极配合山西省打造文化大省、旅游大省奠定了基础。

  高速公路是中海公司未来的主要投资方向,目前在集团公司52亿的固定资产中,高速公路项目就占到40亿左右。

  《小康》:那目前投资的高速公路项目有哪些呢?

  王:公司涉足高速公路项目,主要是运作忻阜高速公路。我公司以BOT方式获得了忻州至阜平高速公路的建设经营权,对忻州至长城岭段高速公路进行建设、经营、养护、管理。公路建成后,按国家及山西省高速公路管理规范自主经营30年,期满后全部交由地方政府经营管理。忻州至阜平高速公路忻州至长城岭段,是山西省“三纵八横”主骨架第三横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线全长131.985公里,东起河北省阜平长城岭,西接大运高速公路忻州的北赵口,总投资近50亿元人民币,建设工期为四年。

  我集团在投资兴建忻阜高速公路的同时,已与河北省联系建设河北阜平至徐水约178公里的高速公路,投资近110亿元人民币。两省高速公路的贯通,对于加快晋煤外运,促进晋冀两省京、津、唐地区的经济繁荣,带动旅游事业的发展,巩固国防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小康》:高速公路作为回报周期较长的项目,你如何看待其中的风险?

  王:其实做什么都存在风险,只是如何规避和处理的问题,我们中海公司在脱离挂靠单位后,期间也经历了很多,最早公司准备在青岛投资房地产,然而在准备的时候,有关系介绍国际融资,而且资金质量很高,于是我们合理合法地运用融资渠道,但是在当时的青岛市,房地产市场无法容纳如此巨大的资金,公司在做出一系列的市场观察和研究后,决定投资交通业,同时也做好了长远打算,尤其在资金的安排调度上要有战略性的眼光,及早做好准备,使资金来源及投资结构更加合理和安全。

  高速公路项目一般都涉及巨额的投资,而且其建设和运营具有长期性和不定性的特点,因而存在着很大的风险。项目公司及其有关各方则可以发挥其专业特长,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机制和行为,设法降低、规避风险。从投资的角度来看,风险与收益应当是共存的。俗话说“金桥银路”,当然高速公路带来的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一项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工程,对于国家来说是功勋,对于企业来说则是业绩。

  《小康》:你怎么看待民营企业投资高速公路呢?

  王:民营企业投资高速公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政府和企业双方均可从中获利,老百姓也可以从中获利。我们公司的目标是在近几年内,成为中国的高速公路大王。但这就对企业、对企业领导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海集团是个成立不久的年轻集团,但年轻给公司带了活力,正响应了我们企业提倡的“讲正气、讲创新、讲业绩”的口号。

  民营企业以BOT方式投资高速公路,可以引进外部更加科学的管理经验,提高项目的运作效率与质量,受益于大众。

  投资高速公路,对于民营企业还有实力的要求,中海公司成立这么多年,历经坎坷,但是随着发展,资金已经不是问题,经验和才识也积累不少,对于项目操作日趋成熟,但在早期,也有过很多困难。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没有资金实力,就尽量避免盲目投资,以防范风险,否则到项目后期,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对于企业的打击是巨大的。

  《小康》:对于企业来讲,资金该如何操作呢?

  王:在中国,企业的发展都是面向市场,背靠银行。中海公司发展的关键,在于获得了海外融资,从而使中海公司有了飞跃性的发展。善于运用金融机构的服务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手段。现在很多企业家经常讲,他们的公司如何发展,如何成功,没有外债等等。但我认为没有贷款的企业不一定是好企业,在中国,银行是金融业,就是为企业服务,全国各大银行对交通能源方面的投资都将给予大力支持。企业应该学会利用金融机构所提供的平台。可现实中,很多人因为没有合理科学的运用这个平台,结果一败涂地。

  比如说:目前很多城市存在的烂尾楼现象,都是在融资上出现了问题。金融机构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不能有侥幸和钻空子的心理,要注重自已的实力,很多实力不济的开发商在开发初期,通过关系,交纳少量的保证金后拿到土地,然后开始规划修建,他们企图在修建过程中,再次获得银行贷款和购买客户的预付款来支持后期工程,直到最后完工。但如果在这一系列的环节中,某环节突然发生变化,那么开发商将无法有更多的资金来填补,这个时候,开发商就会破产,出现烂尾楼,因此,做任何项目,一定要用实力说话,那种钻空子,企图侥幸获得财富的年代已经成为过去。

  《小康》:那你认为该如何处理政府、政策以及公司之间的关系呢?

  王:我当时能成为中海集团的领头人,也是因为其他投资人看到我拥有广泛的社会资源网,可以减少公司的公关难度,结识成功人士,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成功的经验,我认为:人脉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至于政府、政策,全国各地有很大的差异性,有的省、市很重视外来投资者,认为投资者是财神爷,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些省、市却有排斥性,认为到当地投资,是为了抢夺当地资源,会压制当地企业的壮大。因此,在全国政策相同的情况下,很多地方往往有自己的政策,但是,只要企业有实力,有风格,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就会少一些。

  一个成功的企业,容易获得政府的信任;一个摇摆不定的企业,政府就不可能信任你。公司的成功在于:人才的引进和领导层的战略眼光。中海公司有自己的智囊团,专门对项目进行研究,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而作为公司的领导层,要放远眼光,具备超前的战略思路和思想,树立健康的心态,我坚信中海的发展格言:创业靠胆识,兴业靠学习,壮业靠实干,成业靠创新!-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