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工人日报:从剔除身边的性别陈见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4日01:01 工人日报天讯在线

  我们并不否认男女在心理、情感及社会角色上,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我们担心的是这种差异被有意无意地强化、夸大或扭曲,甚至将不过是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推论、固化为男女两个人群的性别差异,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并进而延伸至并不应简单归因于性别差异的其它方面

  “男生考试不好就是由于粗心,女生成绩好是由于刻苦。将女生的成功归因于她们
的运气、刻苦而非能力,是非常可怕的”。“男生思维逻辑能力强,女生语言想像能力强,成了很多人甚至教师对男生女生的最基本的‘判断’,然而,这个最基本的判断也是一个最普遍的误区”。———据11月1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在近日举行的首届儿童发展国际论坛上,有专家提出,教育领域应告别性别陈见。

  在教育领域,性别陈见的存在,以不易被察觉的方式妨碍着部分学生潜能的发挥,难以保障男女学生平等地享用教育资源、教育环境,获得公平的发展条件和机会。事实上,目前没有任何研究能证明男生的智力高于女生,只是他们适合不同的学习模式而已。

  其实,性别陈见远不止于教育领域,在大众传媒等领域更为普遍。如互联网上越来越多的女性网站大都在强化这样几类女性形象,或是漂亮的具有性吸引力的时尚女性,或是贤妻良母式的传统女性角色,或是具有强烈消费欲望和购买能力的购物狂。在很多商业广告中,女性的角色是单一的、固定的,她们被作为单纯的观赏对象而不是作为人受到瞩目,女人的活动空间限于家庭或购物场所,她们站在男人的背后,是成功男人的太太、贤妻良母的形象,她们需要依靠男人,需要男人的保护。现实当中,这些性别陈见长期以一种潜在的形式游走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不被公众关注,甚至往往被“现在女人的地位已经够高的了”之类不负责任的言论所掩盖或冲淡。

  我们并不否认男女在心理、情感及社会角色上,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我们担心的是这种差异被有意无意地强化、夸大或扭曲,甚至将不过是不同个体间的差异推论、固化为男女两个人群的性别差异,形成性别刻板印象,并进而延伸至并不应简单归因于性别差异的其它方面。这样的延伸容易为现实中某些性别不平等现象提供“合理解释”,维护既定的社会性别秩序和角色分工模式,为现实中两性平等的推进增添阻碍。

  看看时下护士、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当中,几乎清一色的女性,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这已经给这些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我们能说人们当初择业时没有受到性别陈见的左右?当广告设计者将广告中的女性设计成仅仅用作招徕、被观赏的对象,或系着围裙忙于家务,或老板身边服从者的角色时,应该说,这与传统社会留下的性别陈见直接相关,而广告无疑在强化这些陈见。当男孩子从小接受的都是“男儿有泪不轻弹”的教育,那么,当他们长大之后,容易为无法排解内心的压抑而苦闷。而将女性的人生价值更多地定位于外在容貌,则容易对未成年人产生误导,如诱使女孩子以为只要有了天使般的面孔、魔鬼般的身材,就会拥有美好的前途,从而忽视了内在修养、学识及品格的锤炼。

  当我们检视不同领域存在的种种性别陈见之时,我们必须落脚到“性别意识主流化”这一对策上来。所谓“性别意识主流化”,即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它是北京世妇会《行动纲领》为实现“性别平等、发展与和平”目标所采取的战略,具体来说,就是将性别平等的关注融进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政策、制度的设计之中,以确保对女性有积极的影响和减少性别不平等。走向两性平等,让我们从剔除身边的性别陈见开始。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