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以收益率衡量人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0日10:44 南方周末 | |||||||||
□刘洪波 谈论国情的人们,终于将资源与人口问题,转到“国人素质”上来了。 中国的国情,历史上讲的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如同白胖和尚的肉,人人见了都想吃一口。鉴于资源现实,地大物 博如今不再被教科书提及。人口众多呢,比地大物博更早
国人素质低岂止是一种国情呢,按照评论家“当今世界,人口素质是最重要的国情”的断言,就应当说“国人低素质 是最重要的国情”。那么,每当想到“中国的国情”,大家就应当感叹“国人低素质”。又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搞改革开放 也好,经济建设也好,民主法治也好,都必须依据国情,所以我们还应当推断,低素质国人只好进行低水平的改革,低水平的 建设,再加上低水平的民主和法治。 如此大哉伟论,有什么依据吗?我仔细看了评论家的文章,没有发现可以表明“国人低素质”的任何证据,也没有发 现“当今世界,人口素质是最重要的国情”的理由。哪怕相命先生还要扯扯子丑寅卯,“国人低素质是国情”竟然只须铁口直 断,岂非咄咄怪事? 如今“人口观念”高度发达,很多人想到“人”这个概念时,不太容易想到“生命诚可贵”,而想到“一张需要负担 起来的口”倒是驾轻就熟。这种观念或者有利于贯彻计划生育的国策,然而距确立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差距又何止十万 八千里。 评论家断言“国人素质低是国情”,文章中却一直拿“人口素质”来说事,在忧国的评论家眼中,“人口素质”与“ 国人素质”是同一个概念。计划生育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所谓“人口素质”,大致在优生优育的意义上使用 。“国人素质”,难道就是一个优生优育问题?评论家还在引用了“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后申说道,“一个国家建设 得好还是坏,管理得好还是坏,人口素质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这里,人口素质却是在经济学意义上使用的。 确实,当今中国,满目所见,“人”不是被视为一个经济学概念,如同机器功率一般地作为“人力”,就是被作为一 个人口学概念,被视为一种负担,缺乏的正是人学意义上的生命主体认识。在人力与人口的视角下,人的本质性的理解被“贡 献论”和“负担论”所替代,对人的肯定被对能人的肯定和对“非能人”的轻视所替代。一些人想问题,已经站在比上帝还自 负的地方,他们不想见到这么多的人,而愿意设想,如果没有这么多的人(当然是这么多的低素质的人,因为高素质的人是多 多益善的)来“摊薄我们的经济收益率”,会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每当见到这样的人,我会想到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 中的情节,“法西斯数学”出给小孩子的作业题,有“假如每个残废人每年需要消耗200马克,全国有20万个残废人,一 年共要消耗多少马克”。“低素质人口摊薄经济收益率”的算法,不是多少有些“法西斯数学”的神韵吗? 国人是国家的主人吧,却又会因为“低素质”而成为国家的负担,谁能在逻辑上把这个道理讲通?只有自视为家长的 人,才会把人用“成了负担”还是“作了贡献”来打量。只有将人力与人口取代了人,才会无视人的价值与尊严,把人作为出 力做功的工具,进行货币化、产值化、利润化的衡量,从而产生一个人“不是先进生产力,就是落后生产力,甚至是破坏力” 的想法。根据这样的想法,理想国家应该由“能贡献”的“高素质”的人所组成,并为这些人所享有,一切没有受到良好教育 的、有身体缺陷的、丧失劳动能力的“低素质”的人,应该清理出局,排除在理想国家的国门之外。如果这就是“现在我们应 该具备”的“实事求是、勇敢面对现实的自信力”,将不知有多少人要为这种思维的兴行而哀叹。 评论家说过“教育缺失型低素质”后,又说到了“道德缺失型低素质”,问题尤为严重的是缺乏法律观念和缺乏诚信 ,即“道德滑坡”。这又怪了,既云“滑坡”,自然曾处于“高地”,那么“道德高地”又在何时呢?为什么又滑坡了呢?发 达国家的法律观念何以牢固,社会诚信何以存在,难道是因为那里的人有着另外一种人性,还是有一种制度来保证人性中善的 因子被发扬?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会为自己的民族而骄傲;除了法西斯政权,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建设美好社会时都不会 嫌“低素质人口太多”,而是把“好社会”的理想建基于所有人共同拥有美好前景的前提之下。 “人口素质高的国家,自然条件虽差,可以搞得很好;人口素质差的国家,自然条件虽好,也可以弄得一塌糊涂”, 哪怕不承认“制度决定一切”,至少应该说一个国家搞得好不好,原因可能多种多样,能够归结为“人口素质决定”吗? 福利国家据说容易养懒汉,有基本人道观念的国家都会对劳动能力缺乏的人实行国家救济,世界上有哪个国家会缺乏 “摊薄的经济收益率”的“低素质人口”?一个文明国家,不会把人当负担和包袱,不会每个人都有一副用“人力”和“人口 ”来看人的眼光,不会用经济收益率衡量其国民,不会在一般意义上把人按素质高低进行区分,而是把人人平等内化为一种思 维习惯。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