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频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天气短信邮箱导航通行证
爱问(iAsk.com)
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决策》杂志专题 > 正文

得失之间:公共形象设计的四大参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12:58 决策杂志

  -秦德君

  领导者公共形象的设计是一种科学而系统的过程,有一些基本的社会参数,即有关历史的、现实的、文化的信息必须 顾及。它们构成了形象设计的人文环境框架。

  道 德

  领导者公共形象的本质,是伦理形象而不是物理形象。现代政治舞台上任何风云际会,事实上都不可能不与“道德” 发生深切的关联。世界政治舞台上政治人物的更替,丰富地诠释了形象构建的道德底蕴。一些政治家们之所以匆匆走下政治舞 台,多少都可以从道德上找出原因。

  2003年岁末,全球的媒体聚焦于一起重大事件: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纳泽在反对派的压力下,不得不宣布辞去 总统职务。

  谢瓦尔德纳泽的压力来自萨卡什维利,他曾是谢瓦尔德纳泽领导的前执政党国民联盟的领导人,并任谢瓦尔德纳泽的 司法部长。萨卡什维利曾在一次内阁会议上拿出一些有关豪华别墅的文件和照片,说这些别墅是某些部长贪污的赃物,谢瓦尔 德纳泽却没有支持他。萨卡什维利随之辞职,并建立了自己的反对党,一跃成为对谢瓦尔德纳泽政权持最强烈批评态度的反对 派之一。

  对于谢瓦尔德纳泽的辞职,法新社一则报道说:正当格鲁吉亚总统谢瓦尔德那泽四处物色豪华别墅的举动惹来国民一 片怒责之际,他的政治对手萨卡什维利则通过为第比利斯的居民修补漏屋顶而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法新社的这段评论,深刻揭示出政治人物更替中的所蕴含的伦理精神。的确,格鲁吉亚2003年岁末的这场天鹅绒 革命以及世界上其他各种人物更替,人们多少都能从中读到隐约的道德含义。

  总是一套戎装在身,一件阿拉伯头巾裹头的阿拉法特,一生都在捍卫巴勒斯坦的独立与自由,尽管阿拉法特拥有崇高 威望,但时常有舆论称他“主持着一个腐败的政权”。2003年11月,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曾报道,阿拉法 特的私人银行账户中有高达8亿美元的存款,而这些钱原本都是外界用来援助巴勒斯坦政府的。当成千上万巴勒斯坦人在暴力 冲突中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时,阿拉法特每个月却要给妻子苏哈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120万元)以保证她和他们的女儿、 9岁的扎赫瓦在法国能够过上豪华生活。尽管阿拉法特对这些报道严辞驳斥,但对他的猛烈抨击并未停止。比阿拉法特小33 岁的妻子苏哈的生活方式,长期以来一直是巴勒斯坦人关注和争议的焦点。金发碧眼、身材高挑的苏哈出身于巴勒斯坦富裕家 庭,她喜欢穿法国时装。曾有报道称她在巴黎购物奢侈而疯狂,还曾经开着宝马车在加沙附近兜风炫耀。

  道德是公共形象的核心。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度,受众喜爱的公共人物都必须有良好的伦理形象。因此真正高超的 人物形象设计,其实是一种伦理设计。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种最稳固、最持久、最强烈的社会精神,对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恩格斯曾把民族精神称作民族 性格,不同的民族,在社会心理的情感、情绪、要求、性格、兴趣等心理特征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民族精神常常通过不同的 民俗、民情表现出来,通过不同的政治审美表现出来。

  克林顿在1996年的连任竞选中,他的广告顾问曼迪策划了由克林顿总统本人在圣莫尼卡海滨的洛斯饭店阳台上为 选民吹奏萨克斯管的活动,曼迪为首的形象设计班子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动作:克林顿在演奏中,接过搭档保罗·贝格位递过 来的一副墨镜顺手戴上。于是,第二天在全国各地报刊的头版上,出现了身材高大、戴着宽边墨镜、吹奏萨克斯管的总统形象 。这是为了让选民们领略和体察克林顿人性中时尚、友善、迷人的一面。但同样是墨镜,在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连任选举中, 他的形象顾问塔吉扬娜注意到叶利钦周围的保镖们戴着墨镜,造成了叶利钦“黑社会老大”的形象,立即提出保镖在公开场合 不要戴墨镜。据说,此后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出现的叶利钦,似乎更和蔼可亲了。

  公共形象的设计和建构要适合民族精神,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作派,同时富有时代感。如在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 选中,戈尔为了改变自己比较僵硬的形象而迎合选民,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与妻子相拥热吻数秒钟,引起各大媒体纷纷报 道。在东方社会中,这种举动的效果则未必好。在东方的含蓄文化中,长时间的当众热吻,至少会被认为是莫名其妙。而西方 人竞选时的那种自我标榜、自我张扬,极力抨击对方的做法,在东方人看来,也会有自以为是、自我膨胀之嫌。

  法 律

  作为公共形象设计参数之一,法律对领导者形象的制约主要表现为领导者所表现出的法律素养和与此相关的政治规则 意识、公共意识。

  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法治时代。保护公民权利、强调公共权力受到制约、监督的现代法治精神,要求领导者十分明确 自己权力的正当来源和它的合法使用。在世界领袖序列中,舆论一般认为俄罗斯总统普京有着良好的法律素养。普京强调国家 只有加强法律工作,建立法制社会,培养官员和公民的守法和依法办事意识,“人们才能对明天、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普京曾说: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将只服从法律,不管我们是否喜欢。普京每次签署某个文件时,总要咨询他的法律顾问是否 合法,以至“这合法吗?”成了普京日常工作的口头禅。

  一个滥用权力的领导者,其形象必定是十分糟糕的。同时,一个法律素养差的领导者,其形象也必定滞后于时代。改 革家面临的一个悖论是,改革之举常常是以破除、突破现存法律为前提的,而良好的改革家形象则必须以良好的法律素养为前 提。

  社会心理与大众偏好

  人们的物质经济关系、生存的社会条件及日常活动,这一切都以感觉、情绪、思想、动机、习惯等形式反映在人们的 心理中,构成社会心理。因此,社会心理是在人们的社会存在和人们活动的具体条件影响下,直接发展起来的处于感性状态和 初级形式的社会意识,它是不系统的、不定型的、处于自发状态的社会意识。大众偏好则是一定时期社会大众普遍性的心理倾 向、评价定势和社会审美观点。

  社会心理影响着大众偏好。比如,当一个民族和社会需要铁腕人物力挽狂澜时,硬汉形象就会大受欢迎。而当一个社 会存在大量革故鼎新的命题时,改革者形象就会受到期待和拥戴。上世纪末叶,叶利钦之所以在前苏联的剧变中崛起,是与他 迎合公众不满现实、主张激进式改革有很大关系的。而本世纪初,小布什发动的阿富汗和

伊拉克两场战争,之所以在国内获得 较高的支持率,是与“9.11”事件后,民众中反恐心理不断加剧密切相关的。美国民众中不断升温的反恐期待,是小布什 政府获得较高支持率的社会心理基础。甚至经济发展指数也对形象建造存在巨大影响:当经济发展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处于强势 地位时,就难以避免急功近利的倾向,经济大潮中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现象,就容易出现。

  从形象审度看,社会心理具有从众性和模仿性的特点。人们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之中,则自然服从一定的传统和 规范,常常表现为从众,从而产生社会心理的从众性和模仿性。这又使社会形成某一方面的大众偏好。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交往 中,通过交流信息、情感沟通发生相互影响。古今中外无数历史事实证明,社会大众的社会心理趋向,是决定事业成败兴衰的 关键之一。社会心理成为透视社会的窗口,成为反映时代风云的晴雨表,也成为公共形象建造的重要参数。由于时代变迁中的 受众不断变化,领导者要有良好的人缘,就须深谙公共偏好和公众口味。-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