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试错式改革新取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13:02 决策杂志 | |||||||||
-李 彬 在“后改革”时代悄然到来的今天,重新检视特区在新形势下的定位和功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站在国家发展的 战略层面,深刻理解中央设立特区的初衷,笔者认为,新形势下特区应进一步凸显其在国家发展中的试错作用。
特区之特在于试错与示范 回顾特区走过的历程可以看出,深圳特区的改革在国家发展上主要发挥了试错和示范两方面作用。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刚刚从“文革”的恶梦中醒来,发现世界已把自己远远抛在后面。如何选择一条适合国情 的发展道路,可以说决策层心里也没底,所以设立特区进行试错式改革便成为一种较稳妥的选择。 从现在看,中央当初设立经济特区这一决策确实是高瞻远瞩的。一般说来,试错式改革的成本与层级和区域大小成正 比,层级越高、范围越大,试错的成本就越大,所以试错一般不从中央层面进行,而区域性、局部性的试错式改革是一种可控 制的改革。 可以说,中央设立经济特区蕴涵着强烈的试错式改革理念:如果完全试错了,大不了关掉不试;如果部分试错,可以 把问题局限在特区这一块“试验田”里;如果还有一线希望,就要继续探索和推进;如果试对了,中央就可以加以规范向全国 推广,比如市场化改革最先在深圳特区试验,然后推广到全国。20多年来,特区这一以特殊方式开辟的“改革试验田”为中 央决策发挥了巨大的试错式作用。 特区各种试验的成功,作为公共物品带给全国各地以巨大的思想震动和广泛的示范作用。这种制度类公共物品,宏观 层面的如民主、法治、经济体制,微观层面的如治安、流动人口政策等,从发达地区向不发达地区的扩散,往往构成不同地区 之间政治经济社会影响的一个重要内容。 比如香港的各种制度类公共物品效应,对于内地发展的辐射作用就不小,连距离香港遥远的大连多年前就把城市发展 的目标定位为“建成北方的香港”。实际上,以香港的一些制度作为“参考”而检视本地区制度现实的思考,在内地各级干部 当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认同。而特区效应,尤其是“深圳效应”早已遍及国内各个角落,大大推动了全国改革开放的进程。 可以说,20多年来,中央对于地方的试错式改革,都能够实事求是,因势利导,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对顺民 意、得民心的改革成果最终以党的文件和国家的法律加以确认和规范。 从国家战略高度考量 特区今后历史担当 20多年来,我国的改革是以一种渐进的方式进行的,成就举世瞩目,但目前改革正陷入一种胶着的状态,各种改革 瓶颈凸现,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即使是改革中先行的特区,也同全国一样,很多改革仍未过大关,有的只是在经济体制改革 方面先行了一步。 目前,特区已难以向国家贡献出什么制度类公共物品,在原来国家赋予特区的政策成为普惠式政策,特区靠中央给予 特殊优惠政策形成的正效应已慢慢消失,同时,这种正效应逐渐转变为负效应———改革意识和勇气的阙如,这就是优惠政策 “惰性”。特区发展至今,试错式改革意识和勇气逐渐消失,陷入了越来越内地化的“特区悖论”。 可以说,特区正承受着改革信仰缺乏的伤害,又面临着改革信仰需求的饥渴。连老百姓都考问,假如你一直在重复全 国其他地方都在探索的,你的名字还叫特区吗?当前,需要跳出特区研究的狭隘视野,站在国家发展的战略层面,重新认识特 区的试错式改革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意义。设立特区以来,中央始终是以“先行先试”、“改革创新”来定义经济特区尤其是 深圳特区的。既然中央还要让经济特区存在下去,那么“改革试验田”的历史使命就没有完结。同样,中央领导一再强调要让 特区继续发展,让特区继续“特”下去,我们有理由揣测中央希望特区的“试错”作用继续发挥下去。 事实上,在新的改革时期,中央很需要地方进行大胆的改革,为中央决策提供经验教训,不管是成功的,抑或是失败 的。所以,特区的“试错”定位和功能不仅存在,而且要发挥更大作用。从更高的层面上说,特区今后的试错式改革,对于香 港、澳门回归后的继续繁荣稳定,甚至对以后国家完全统一都有巨大的政治意义,而有条件为中央正确决策提供试错经验的只 有极少数城市,如上海浦东、深圳等。从这种意义上说,要重新认识特区的历史责任,让特区继续发挥试错和示范作用。 特区新的发展时期,呼唤真正有政治勇气的政治家、改革家。可以说,特区试错空间的大小源自政治勇气的大小。今 后要消除怕乱的思想包袱,只要顺民意、得民心的改革,就不会乱。正如小平同志南巡的时候说:“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 ,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特区今后试错取向在于 民主政治建设 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比,特区改革还有巨大的空间,还存在大量的改革“盲区”和“空白点”,尤其在民主政 治建设方面。所以,特区广阔的试错空间,其取向就在于此。 民主政治建设的路径在于自主创新,而不是等待国家授权批准。当然,这需要对试错空间有明确的了解。没有弄清楚 试错式改革取向的空间,就产生不了凝聚人心的总目标和总战略。小平同志说过:“政治体制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应该相互依 赖,相互配合。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也搞不好,因为首先要遇到人的障碍”,他进一步阐述,“ 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 实际上,中央对改革的方向非常明确,就是从清理体制性障碍入手突破。而体制性障碍更多的体现为与市场经济不相 适应的政治体制和上层建筑上。笔者认为,中央颁布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就是地方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 尚方宝剑”。当然,对于政治体制改革,中央一直没有明确说用什么模式合适,也没有说改哪里、如何改、何时改、改到什么 地步、改向什么目标。但正是中央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实际上就是容许各地进行探索,容许地方有自己的改革和操作模式。 特区进行民主政治建设试错式改革的空间限度在哪呢?笔者认为,其上限是:在政治上,不危及国家的统一、主权和 领土完整,不损害国家统一的政治法律制度,不损害中央的合法权威;在经济上,不妨碍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体系的形成、建立 和完善。下限是:不侵犯和剥夺公民的合法权益,不侵犯和损害企事业、社会团体以及社会中介组织的合法权益。比如有人建 议深圳和香港合并,那就突破上限了,因为这属于中央决策的内容,不在地方试错的范围。 目前,特区进行民主政治建设试错式改革已具备较好条件:一是有较为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环境,二是有20多年经 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所以说,在上限与下限之间,特区有大有作为的广阔的试错空间,有理由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 试验场”和“孵化器”。-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