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概念的多面判断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13:02 决策杂志 | |||||||||
-本刊记者 翁仕友 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力更生 《决策》:如何理解自主创新的内涵?
房汉廷:这里面有三个意思:一是增加原始创新,努力获得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二是集成创新,要加强集成 创新,使各种相关技术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或者产业;三是在引进、消化基础上的再创新,在这一点上,日 本和韩国做得非常成功。 《决策》:各国都很重视自主创新,但是很多技术并不能靠一个国家完成,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是不是一种矛盾? 房汉廷:自主创新不等于自力更生,不等于闭关锁国。全世界有23个创新型国家,这些国家的基本标志是:70% 的新财富是靠技术创新实现的。 自主创新绝对不是什么事情都要你自己干,最通俗地说,就是要有一种自主意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要在世界上勇 于承担责任,包括国际规则的制定与维护。在国际上,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掌控很关键,不一定你就拥有,但是一定要在 你的掌控范围内。比如说思科公司,它没有研发机构,但是你能说他没技术吗?它是全球科技“密探”,看谁有这种技术它就 收购,不能收购的它就用销售网络、市场力量来打压你,迫使你就范。 赵英:我们不排斥外来的,但是中国科技发展基点必须是自主创新。从国际政治来看,关键技术、战略产业不可能从 外国引进。从中国发展来看,那些早就自主的战略技术,比如导弹、航天,我们反而不落后;那些完全开放的,比如冰箱、洗 衣机,发展得很好,并且在世界上也是先进的;相反,那些已经开放但没有完全放开的,想跟外国合作、模仿的,比如汽车、 飞机,并没有发展起来,也没有掌握核心技术。 研发投入不足限制创新能力 《决策》: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开发的现状如何? 郭励弘:从统计来看,中国大中型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只占到销售收入的0.7%,国际上一般都要在3%以上, 跨国公司要达到5%以上。早在1997年,数据显示全球前10名的跨国公司,研发投入最高的孟山都公司占到22%。 因此,以中国企业的0.7%的研发力度去跟那些3%-5%以上的研发创新力度进行竞争,连说都不要说。国际上 一般认为,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低于1%,企业是无法存活的,所以中国的企业是在国际公认的无法存活的境况中挣扎。 自主创新能力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很典型的指标。 再从研发投入的绝对数来看,1997年全球前10位的跨国公司中,最多的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是82亿英镑, 相当于1000多亿人民币。反观中国,数据统计显示,2003年全国企业的研发投入是960亿元,不到通用一家公司1 997年的投入。 另外,我们大中型企业中设立技术开发机构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一直在下降。1990年这个比例是54.1%,到2 002年就下降到25.2%,而在国外可以说达到了100%。这就是中国现有企业的技术开发现状。 《决策》:我们知道,每年国家都有相当大的研发投入,请问这是如何分配的? 房汉廷:全社会的研发投入是1800亿元,这里面包括企业的、社会公益团体的、政府的,等等。政府投入是13 00亿元,其中700亿元是中央政府的,这700亿元中60%是在军口,包括武器装备研制、重点技术等;民口当中六七 个部门是有预算的单位,包括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科协等,科技部支配的投入只有100亿元左右,它管的主要是 四大计划:863、973、攻关以及科学技术平台建设、火炬创新基金。 自主创新是导向性政策, 不是操作性政策 《决策》:按照创新的方式划分,创新可分为自主创新和合作创新,在5到10年时间里,自主创新会占到多大比重 ? 何传启:从中国经济的发展阶段来看,还必须以合作创新为主。我们要大力提倡技术引进、技术消化、技术吸收,我 们80%的技术还要靠引进,自主创新的不到5%,但是它是增长点。 我赞成刘少奇的说法,“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这是创新的第一个阶段,中国目前就处在这个阶段;第二 个阶段是既要“买船”又要“造船”;第三个阶段是既要“造船”又要“卖船”了。前段时间,龙永图与何光远就中国汽车工 业到底要不要自主品牌问题进行了一场争论,实际上,他们两个人分歧是在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水平、阶段的判断问题上,应 该说要跨越某个历史阶段是不可能的。 《决策》:这次中央将自主创新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请问,这会对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何传启:一项政策能否立竿见影,首先要判断它是操作性政策还是导向性政策。导向性政策必须是超前中国目前的发 展阶段,操作性政策必须是与中国现实发展阶段贴近,像免去农业税政策就是解决问题的政策。显然,自主创新属于导向性政 策,而不是操作性政策。 国家创新体系不能“跛腿” 《决策》:《“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要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请问,这个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王元:从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来看,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激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这是重点,因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最活跃的、起到主体 性作用的就是企业;二是推动国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改革,增加他们的原始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三是完善军民 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国家的科技资源分配当中,军队占了较大份额,但在整个世界的科技发展当中,军转民用是主流,这 是科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四是组建与产业聚集区、聚集带相关联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一个区域创新体系,很重要的是 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因为中心城市是企业、人才和科技资源最为集中的地方;五是建设创新过程中的专业化服务体系,包括 工程咨询、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中的经纪人与经济组织、科技创新的评价与评估以及各种商业服务机构等。 《决策》:1997年,中国科学院向中央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请问,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概念? 何传启:1997年底,我们完成了一个报告《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报告中重新解释构建了 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我们认为,国家创新体系必须包括以下几大块:一是必须要有知识产权来源的部分,二是必须有把知识 产权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部分,三是必须有把知识产权传播扩散的部分,四是要有新知识的应用部分。这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 的四大核心功能。 本人倡导一个概念叫知识创新。这样一种国家创新体系是一种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并重的国家创新体系。 日本强调技术创新,但知识创新、知识传播欠缺,英国是知识创新能力强,但技术创新与知识传播“跛腿”,成功的模式是美 国与德国。可以说,三大块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健全的国家创新体系,把三个协调起来才能建立、健全高效的创新体系,才 能够为知识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体制突破是关键点 《决策》:就目前来看,我们要实现自主创新该有哪些具体措施? 赵英:现在提出鼓励自主创新,关键是要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落实。很多具体的政策以前也都说过,我认为现在非常重 要和迫切的就是中外企业的税率要统一,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 《决策》:您认为目前首先要突破哪些难题? 郭励弘:在国外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国家里,企业创新的途径无非就是两条:一是现有企业自己的试验开发,试验开 发是商业化的行为,只能由企业来做;第二条路就是以风险企业为载体的开发,也就是硅谷模式。这种模式是由高科技开发人 员带着技术、观念、产品的设计下海,有风险基金或者其他的风险投资者来投入大量资金,如果风险金融环境非常好,有可能 取得极大的成功。 但是这两条自主创新的路在我国都“严重堵塞”。现在提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口号,我是不太明白,好像企业 不愿意自主创新似的,还得靠政府去鼓励。实际上,只要是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它肯定会自主创新,相反我们政府的各种体制 、政策、制度往往形成了一个不利于自主创新的氛围。 问题的核心不是去鼓励企业怎么去自主创新,而是政府如何去清除障碍。如果这些体制性的问题不改革,再谈自主创 新就是舍本逐末。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这次的自主创新国家战略才不会成为一个“口号”。- 相关专题:《决策》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