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改革关乎国计民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4日17:59 新世纪周刊 | |||||||||
改革20多年来,下一步发展模式应如何选择,这一命题在学术界中引发了激烈地讨论,而“十一·五”规划的出台 ,也让这一讨论有了逐渐清晰的脉络。 中国的改革将如何深化?这一命题不仅是关乎国家 命运、更是关乎人民利益的大问题。10月22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举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教授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改院执行院长迟福林教授主持。与会专家一致认 为,“十一·五”期间既是我国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中国经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正因如此,“十一·五”规划把改革放在 更加重要的位置,明确提出了必须以更大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有专家指出,经过20多年的改革,在中国原有的经济不发达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但 尚未彻底解决的情况下,全社会公共需求的深刻变化和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的突出矛盾也同时显现 。前者是经济体制的矛盾,而后者则更多地体现为社会体制的矛盾。 与会专家还指出,除了改革面临的矛盾发生变化外,目前中国改革的社会环境也日益复杂,批评与质疑的声音比较多 。“十一·五”规划要求加快推进改革,恰到及时。这对于统一思想,加快推进改革有重要意义。 中央已经提出,“十一·五”期间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改革。与会专家认为,在加快推进改革攻坚的同时,还 需要注意攻坚的策略。因为依靠单项改革来革除体制弊端的效果将越来越差,下一步必须在整体上推进结构性改革。 政治上,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有专家指出,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首先必须理顺政府内部各个管理部门的利益 关系,防止部门利益化;其次要扩大公共财政的规模与覆盖面,协调和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经济上,启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有专家认为,中国周期性出现投资过热的现象,特别是2003年以来部分行业和 地区投资过度,根源之一在于土地管理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健全。因此,“十一·五”期间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改 革土地管理制度与产权制度。 另外,还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去年7月份投资体制改革方案出台以后,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上说,投资体 制改革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例如,由于公共利益界定不清,政府投资范围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其次,投资决策权在下放 的过程中,有些地方政府层层截留,实际上并没有落实到企业。专家建议,加快投资体制改革,要弱化政府对投资的经济性规 制,强化政府对投资的社会性规制。 当然,改革还需要缜密的思考以及系统的法律和体制规范。专家指出,目前某些改革的走形变样,甚至失败,不是来 自所谓的左派或者保守派,而是来自权力垄断阶层,他们垄断了政治权力、公共权力和市场权力。而对其防范的方式就是缜密 的思考,不轻率推出一项改革措施。 在此基础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十一·五”规划是一个很好的改革规划,下一步的关键是贯彻落实。改革的最终 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改革推进过程中,需要把以人为本作为改革的首要原则。 “十一·五”规划中,关于民生问题谈得最多,中央下决心解决人们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在决策 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而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改革过程中具体表现为:改革成本不应当由某个群体承担;各项改革应该关注 对社会公众的影响;改革的收益应该由社会共享。 专家们一致认为,目前的关键问题在于,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之后,如何落实建议和规划的内容。这具体包括两方面 : 第一,必须把改革开放以来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规划化、制度化和法制化;防止某些人任意从某个角度、甚至从自己 的利益角度出发,来扭曲改革理念。 第二,必须采取有效的机制使未来的改革能够按照中央的既定方针,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防止出现扭曲和走形变样 。 与会专家同时也指出,在落实改革规划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负面的东西干扰改革。例如,不改革、慢改革、泛化 改革、异化改革,甚至是妖魔化改革,使真正的改革难以落实。这也是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必须时刻注意的问题。总之,只有坚 持改革,才能在发展中解决问题,这一点是不能动摇的。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供稿)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