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中国新浮躁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8日12:40 新世纪周刊

  -本刊记者/琴小帅 摄影/张珂

  著名作家王蒙前不久在南京点评了当前18种文艺现象,内容提及超级女声与梦想中国、历史小说与帝王戏、网络文 学、手机文学、电视小品等,还包括对王朔的部分肯定,对“涂着文化的口红游荡在文坛”的散文家余秋雨散文作品的解剖等 等,一时间,关于这18种文化现象的讨论此起彼伏。

  在10月下旬的这场报告中,王蒙所总

  结的这18个文艺现象为当今文化现状做了一个速写。这些文艺化现象反映着社会生活关注重点的变迁,同时表明随 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兴起,人们所关注的文化现象也表现得更加多元化,人们的精神空间也在逐渐扩大 。

  铺天盖地的文化浮躁

  低龄写作、小女人散文、报屁股文学是王蒙提到的文学现象。“我感觉不好评,也没法评。”的确不好评,如今的人 上街走错道也会遇见个把作家,从灵魂写作到身体写作,从胸部写作到下半身写作……网络文学、女性文学层出不穷,现又应 运而生出手机文学。

  “有多少是对人生境况的体现?有多少是对底层人物的关注?有多少是对虚伪丑态入木三分的嘲弄?”曾任文化部部 长的王蒙发出疑问。

  对于现在的文化圈,著名出版人杨葵说:“文学领域呈现出一片浮躁之气,不是一般的浮,新浪博客就是个很好的例 子。”某著名乐评人嘲讽了某网站为名人开博客的做法——每天在该网新闻首页,都会有一个名人的博客被开了,闾丘露薇、 吴小莉、余华、余秋雨、韩乔生、张海迪、冯骥才……这些名人似乎商量好似的,排队上天堂。用这种方式开博客,不像开博 客,像开玩笑。

  让名人写自己买菜看到了什么,让百万人上网直接拷问其灵魂。长此以往,要真能如该网博客所愿,名人也会“思尽 人亡”的。

  10月28日,在网络上男性健康日的压力调查中,80%的男性感觉压力巨大。其中不乏从事文化工作的男性,被 文化浮躁之气影响,身不由己地做出自己的“努力”。

  什么制造了浮躁?新浪文化频道的张慧莉说:“这几十年来文化没找着根,还没找到自信。几十年来,人们已不知道 文化为何物了。现在物质发达了,想玩文化的人多了,同时物质贫乏的心理还没解渴,所以要从文化里面找利润。文化也不能 白投入,也要挣钱,逐渐成了娱乐至死,成了热闹的明星荟萃。”

  “当然,也有人意识到这样做文化不行。也有人觉得浮躁,但是没努力。现在文化已成了圈子,谁都杀不进去。就是 几个熟人,熟悉的声音、熟悉的调子、熟悉的大媒体,垄断了一切声音。新人新品很难冒出来,新的声音很难被听到。”

  文化作为一个不断需要更新和刺激的事业,要不断地变化和衍替,“但现在制造出来的文化现象却很难真正带动社会 潮流和思想动态。”张慧莉说。

  历史小说与帝王戏

  《康熙微服私访》、《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大汉天子》……帝王戏频频占据着中国电视的黄金时 段。一部部貌似有谱的历史小说也在各大书店热销。据说,最安全的拍摄就是拍1840年以前的“帝王剧”,因为“这类帝 王剧收视率高、利润率高、遭禁风险小,各方都满意,想不流行都难”。

  但帝王戏的内容多半比较粗糙,随意性强,中间不乏以戏说荒诞的手法来充当笑料以为消遣的。王蒙指出《汉武大帝 》中对汉武帝的夸赞:“燃烧了自己,温暖了大地”实在与历史不符。而这些貌似正史剧集的编剧们推出一批批“伟大的皇帝 ”,“这种媚俗文化讨好了某些男性观众唯我独尊、三妻四妾的心理。”

  著名剧作家魏明伦也认为,“帝王崇拜”意识会严重误导大众,但扫“皇”不是扫除历史影视剧,而是扫除封建观念 ,不是说不能拍摄“帝王戏”,而是不要搞崇拜戏。

  此话虽说得严肃了点,但正如历史小说一样,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不存在历史小说这个命题。因为小说从诞生起就是 以虚构为基础的文学作品,核心要点在于理性、幽默、思考以及对这些思考产生结构性作用的形式美感。

  “这就是说,真正可称为小说的东西,是读者和作者之间依靠默契达成的协议——这是虚构的东西,我们开始阅读和 思索的游戏。其作用不在于忠实记录事件的发生过程,也不在于总结出道理来教育读者。”

  历史小说的问题在于,它混淆了小说文学和历史研究之间绝对分明的界限。“以一种看似亲切容易阅读的方式,引诱 读者不知不觉接受那种被野史化,甚至将野史进一步戏剧化的虚构历史。毕竟没多少人会去研究正史,也没多少人会对理性复 杂的历史学科进行耐心的研究。”

  历史小说终成为一种能让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人顺利阅读,并自以为通晓了不少故事和道理的通俗文学作品。“极少 有历史小说拥有严格的文学价值,它们一边赚取商业价值,一边引导读者对历史单向思维。”魏明伦如是说。

  而观众对帝王戏的解读显然没有剧作者考虑的那么沉重。对历史题材文化作品很有研究的业内人士贺愉就认为,历史 小说在商业化和教育上的极端表现,是利用中国人对帝王将相故事的热爱和窥探的欲望,让帝王故事既有权力斗争的快感,又 有现代情爱小说的人情味,制造出一个让观众满足其角色带入心理的场景,并且这个满足大众“意淫”的幻想场景不会在现实 中出现。

  帝王戏在强调帝王的个人品质以及丰功伟业的时候,通常很明显地背叛了历史观。“但这并不要紧,让大众相信历史 是有规律而不随人意志动摇的也好,或者说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也好,再或者说历史是由大人物创造的也好。反正皇帝即使做 错什么也是迫不得已的,因为他们都是像观众一样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有错也不会抵消他们在电视上的可亲形象。”

  王小波及其“走狗们”

  近几年来,王小波被许多青年人顶礼膜拜,甚至号称自己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王小波的《黄金时代》、《白银时 代》、《青铜时代》、《沉默的大多数》等作品被很多人作为枕边书来收藏。对此,王蒙的理解是“说王小波好的,基本上把 他说成了亘古以来中华大地第一人,说坏的也有,我就不说了。王小波学过自然科学,他的一些评论和随笔写得还是相当不错 的。”

  在互联网上,确实出现了一个名为“王小波门下走狗”的论坛,其中聚集了数以千计的文学发烧友,无一不是受到王 小波的影响、从而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的人。他们在论坛上发表文章、交流心得,号召用王小波的自由精神进行创作,后来 还汇集了部分网友作品集成《王小波门下走狗》出版。

  虽然在坚持写作的同时也把作品推向了市场,但“王小波门下走狗”的论坛版主小宋(同时是《王小波门下走狗》系 列文集的主编)却表示,他们一直走在文坛和市场的边缘。

  在文学上他们归属网络文学,“网络文青和非网络文青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不知道天高地厚,可能是网上点击率让他 们放大了对自己写作水平的估计。就我而言,网络写作一度让我迷失。网络就像黑板报一样,大家几乎都是信手涂鸦。”

  本着王小波自由精神写作,虽然符合网络写作的习惯,但网络的写作方式又让写手的表达过于虚妄随意,在文学性上 会大打折扣。而在商业上,《王小波门下走狗》只是应和了快餐文化的消费点,很难在图书市场上有所突破。

  这些“走狗”来自各行各业,包括

留学生、大学教师、白领在内,学历上至博士生,下到高中生,他们享受文字带来 的自由,可如果将其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又会觉得疲累不堪。

  就如同王小波发给他一个朋友电子邮件中的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中国要有自由派,就从我辈开始。”这些王小 波的文学发烧友渴望自己成为中国写作自由派中的一员。

  汉语使用的新变化

  王蒙指出目前汉语使用不当的现象严重,比如什么“他令堂”“你家父”“我家兄”,比比皆是,有些作品还带着这 些问题荣获了不少大奖。另外,很多人有“明显的成语使用错误”的问题,如某卫视主持人在评论台湾大选时曾说候选人是差 强人意,其实他的意思是有些候选人不能代表民众的支持。

  面对汉语的误用,通常有两种看法。看到“他令堂”“你家父”“我家兄”之类的表达,严谨的人会很反感,现代青 年一代的第一反应却是开心,认为那是周星驰式的“无厘头”。

  擅长以“无厘头”话风进行创作的著名影视编剧胡淑芬说:“每个年代都有新元素出现加入,这极为正常,必须以宽 容的心态来对待。就像以前的白话文写作一样,汉语有进一步口语化的趁势。历史不可能退步,词语重组使用只要能表达出想 表达的意思就行了。如果说王蒙先生担忧这些问题,只能说他们思想不够开化,我们要帮助他们。”

  “以成语为例,在它们所产生的那个年代,不也是一种新事物吗?现在大家使用,也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 每个成语都得去熟记相关典故,那越往后,人就越没法活了,因为典故会越来越多。成语当然是个好东西,四个字就蕴含着一 个故事。但没必要去弄清它当时具体是怎么回事。比如司空见惯意思就是,大家都见得多了,不用去知道司空原来是一种官职 。再比如,‘另类’这词以前没有,才冒出来不过十来年,简明易懂,大家用起来都心领神会,新词都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一个时代的语言使用方式正反映了这个时代的变迁。很多语言因语境适合反而更有意味。“如韩乔生老师,起初因说 错话被人烦,但后来人们说韩老师真逗。”人们的评判标准,已从是否正确改为是否有趣了。

  对于并不“无厘头”而产生的汉语使用错误,胡淑芬说:“虽然不对,还是应该顺应民意。如果民众都产生了这种歧 义,那就顺着它去。比如有些字的读音,大众都已读成某个音了,可字典里非要坚持一个大家不用的音,这就没必要。像孔乙 己那种掉书袋讲‘回’字四种写法,是不可取的。文字最大的功能在于传播,并不是比学问。通常的汉语使用错误,当然是要 不得的。”

  文字语言的使用永远是紧跟时代的,以前人们依靠文字传递信息,现代通讯让沟通变得方便,网络使得口语化文字迅 速发展。以前,非文字工作者用文字交流的情况非常少,现在则非常普及。“这些非文字工作者在网络中势必引发汉语变革, 他们只讲究有效传递、有趣的表达,这没有什么不好的。比如:)这个符号,可以理解成一种新文字,也可以理解为象形文字 。”

  自然,作为文字工作者,“还是应该不要用‘民意’、潮流作为出错的借口。”新华社某报陈老编辑如是说。

  如果说王蒙先生对“无厘头”不够了解,想了解并不难,但是目前对汉语的教育关注程度不如外语的现象倒应该引起 重视,毕竟中国人正式的语言可不能随便“无厘头”。

  王蒙点评18种文化现象关键词

  1、明星赚钱

  2、选美大赛

  3、王朔现象

  4、先锋文学

  5、小女子散文、报屁股文字

  6、副刊文学

  7、废都

  8、女性文学

  9、王小波

  10、低龄写作

  11、电视小品

  12、历史小说与帝王戏

  13、反腐小说与主旋律文学

  14、余秋雨散文

  15、酷评

  16、手机文学、网络文学

  17、

超级女声
梦想中国

  18、汉语地位与前景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