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顺风车:第四种交通方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5日16:55 观察与思考 | |||||||||
-观察记者 黄俊英 “自己驾车的人很多,看着嫉妒;挤满了人的公交车也很多,看着心酸;等着打的的人排满马路两边,看着辛苦!”一直以来,杭州高峰时段交通拥堵问题让上班族们头痛不已。尤其是那些上班路程远,或是交通换乘不便的上班族更是抓耳挠腮、挖空心思地想要寻找上班的捷径。而油价的节节攀升,停车费成倍提高等问题也让有车一族吃不消。在这样的
“顺风车” 的生存土壤 家住杭州大关西苑的严小姐在龙翔桥附近上班,由于公司考勤卡得紧,早上8点就必须赶到,所以她每天上班就像打仗一样:早上6点30分出门,先是连走带跑地赶到公车站,待好不容易挤上了车,摇摇晃晃地到站下了车,又得换乘另一辆公车,到了公司往往“花容失色”。打的吧,一趟要花20多块,又心疼。而根据目前自己的经济实力,买车的可能性又不大。很偶然地,她看到了“流浪王子杭州拼车”的网站栏目上有关拼车的信息,于是国庆长假之后,便报名加入了“拼车族”,期待着能找到合适的人,顺路搭她上班。 刘先生家住三墩,在延安路上班。为了上下班方便,他于6月份买了一辆私家车,可是随着油价越涨越高,刘先生有些吃不消了,碰巧同在一个小区住的邻居,工作单位离他比较近,于是俩人便选择了搭乘顺风车这种方式,不仅邻居方便了,他每月也获得了180元的汽油钱。 目前,杭州市出租车达8000多辆,其中新更新的高档出租车占了一半左右。但据观察,平时出租车空驶率占了一半以上。这种不经济的运营状况,增加了市区道路交通的压力、加剧了尾气排放引起的空气环境污染。而顺风车的出现,一方面可以减少个人支出,也缓解了交通压力,节约了能源,是相当环保的方式。据了解,很多市民和私家车主对这种悄然出现的搭顺风车的现象表示赞同,有人开始通过各种方法来寻找这样的同伴。在报纸上登广告、在网站上发贴子、更有人还开设了专业搭车网站,无形之中“顺风车”的业务竟然越来越红火。专家分析认为,对于私家车主而言,车辆运行开销本质上属于不得不付出的成本,顺路搭人并不额外增加成本。车主可以以低于出租车运价的价格招揽顺路人,顺路人也乐得省下一笔钱。 “‘顺风车’在方便了乘车人、减轻了车主经济负担、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处的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但同时,她也表示,“顺风车”行驶在法律的边缘。 在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上搜索“顺风车”三字,出来有约323000条记录;而在杭州车行网,截止到2005年10月20日,关于“搭车”主题的信息有6708条。据杭州车行网版主介绍,目前全国搭车网站的数量很难统计,但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在网站上求拼者和车主的比例严重失调,求拼者与车主的比例大约为8:2,求远远大于供,总体来说达成协议的难度比较大。这位版主同时也表示,顺风车潜在的市场不小,按照车行网总站的信息量来算,已有270万人参与了搭车。 中国特色的“搭车”游戏 “顺风车”红火的背后,凸显的乃是“生存逻辑”,这就是无论车主还是搭车者,都有互惠互利的需求。另外,道路拥堵、油价飞涨、高峰时段用车紧张、公交线网不完善等因素,也在催生越来越大的“顺风车”需求。需求产生市场,这是市场规律。 然而这个看起来很美好的事物,却遭到了多方质疑。有人认为私家车主虽然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其间却存在金钱交易,这种做法合情不合法。 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私家顺风车有它合理有利的地方,对杭州交通的“两难”现象(开车难、停车难)有缓解作用,但区分私车载人是否是无证营运,关键要看是否有运费结算。在搭车时,搭车人每次或每月付给开车人油钱,显然存在金钱交易,而开车人又没有取得营运资格,这种变相获利的运输实际上就是非法营运性质。她觉得这是违反了有关法律法规,是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 《杭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项规定,“对未取得营运证,擅自经营客运出租汽车业务的,由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经营,没收其全部违法所得,处以五千元的罚款,并暂扣其车辆直至当事人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止。” 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则认为,虽然目前他没有感觉到顺风车影响到他的生意,但如果搭顺风车的一多,肯定会抢他们的生意,他们的收入相应就会减少。王师傅说,既然搭车的过程中存在金钱交易,也没有纳税,实际上就是“变相黑车”,有关部门应想办法遏制该现象蔓延。 杭州执法局有关人员认为,这种现象如果任其发展的话,将对营运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易使一些不法分子钻空子,使乘客的人身安全和利益没有保障。对于这种违法行为的查处,难度比查黑车还要大。我国现行的营运法规还没有对有偿搭车作出明确规定,有关部门难以拿出明确的执法依据。此外,如何辨别“顺风车”里哪些是真正免费的顺风车,哪些是顺路赚钱的私家车,不仅调查取证程序复杂,而且所费成本不菲,根本无法保证执法效益。 但大多数市民则认为:顺风车不以营运谋取利润为目的,向搭乘人收取一定费用主要用于车主购买汽油和车辆维护,与专营载客、以利润为生的营运车辆有本质区别。 于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搭车”游戏出现了:管理部门主张“顺风车”,但是不能收费;而车主的目的就是收费省养车的钱,搭乘者也愿意出钱。—即,在顺风车这个问题上,车主和搭乘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人照拉钱照收,皆大欢喜;而管理部门认为,科学合理,但是收费即违法。 其实,“顺风车”倒也不算什么新鲜事物。在欧美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起,国外一些交通拥挤的城市就出现了顺路搭车的现象,以控制高峰期的车流量。有些国家为了鼓励这种乘车方式,规定载人多的车可以走快车道,空车则不能进入快车道。新加坡政府就为了减小上下班高峰期的车辆流量,鼓励人们进城的时候搭“顺风车”,并对没搭够人的处以罚款等,但车主一般不向搭车者收取报酬。 国外对不收费“顺风车”大加鼓励,而国内视收费“顺风车”为违法。看起来,这个中国特色的“顺风车”能否让管理者、车主和搭乘者皆大欢喜,关键还在于收不收钱。 “顺风车”应有法律规范 目前杭州“顺风车”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市场一盘散沙,信息严重不对称,想拼车的找不到合适的车主,车主也找不到顺路的搭车人。现在的拼车信息除了同事、亲友之间小范围的人际传播外,基本上通过网络在进行交流。而现有的“顺风车”网站,大多数只起到承载信息平台的作用,缺少了主观能动性。 “搭乘顺风车万一发生交通事故,如何解决纠纷?”杭州一家保险公司的李小姐认为,私家车一般都会买保险,一个座位一万元,如果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乘客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但是保险并不是对一切情况下的乘客风险都进行赔偿的。因为私车是按非运营车投保的,车主顺路载客挣钱,属运营性使用车辆,已超出了保险合同所规定的保险条件,保险公司有权对乘客保险责任予以免除。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搭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用规范“顺风车”行为来取利除弊。为“顺风车”开一盏绿灯,或许是于国于民都有利的多赢。 在政策出台前,如何减少纠纷,维护自身利益?有专家提醒:一、搭车之前签订一份免责协议,可以将不必要的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找搭车人最好找同性,以免去不必要的麻烦;三、如果是通过网络途径找到的搭车人,一定要在达成协议之前见一面,相互查看身份证、工作证、驾照等证件以确保安全。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顺风车”在现有法规制度框架下,并没有生存空间。现有的规定都是以前制定的,而随着节约型社会的提出,好多过去的规章制度应该适度地作出调整。随着私家车的增加和城市交通的日益拥挤,“顺风车”这个现象肯定还会在相当长时期内存在。古语云:堵不如疏。对于“顺风车”,如果交管部门不能及时研究制定相应的措施,光靠表面上的加强管理,一味禁止,也是治标不治本的手段,最终仍然难以解决“顺风车”的尴尬。 - 相关专题:观察与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