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新民周刊社会专栏:科学并非价值尺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6日14:43 新民周刊

  反伪科学本身需要科学的态度、学者的审慎,而不是学阀学霸的姿态,威风凛凛,“唯我独科”。

  撰稿/刘洪波

  现代社会,科学越来越不像是一种认识工具,而像是一种意识形态。作为认识工具
,科学乃是人类认识工具中的一种,即使作为认识成果,科学也并非人类认识成果的全部。而作为“正确的意识形态”,科学被认为具有“唯一正确”的属性。

  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人们使用“科学”这个词的时候,并非描述一种状态,指称一件工作,说明一个事实,而是在说一个结论“正确”,一种办法“合理”,一个决策“英明”,一个论述“深刻”等等。这种附着性的意义,来自于“科学”所显示出来的各种成效,也正在使“科学”变成一种具有神格的东西。上帝死了,站起来的本来应该是人,而我们突然发现,站起来的是“科学”,而人正在变成被“科学”衡量的一个存在。

  这便是所谓“科学主义”。按照科学主义,人当然不可以是万物的尺度,万物的尺度乃是科学。因为科学完全是一种自主性的存在,人的作用不过作为发展科学的工具而已,一个人为了科学而存在的时代将要到来,科学需要发展到哪一地步,人就要使之发展哪一地步,例如克隆一个人出来,或者像电影《我,机器人》里面那样,世界被“科学”的机器人所统治,人也无话可说。如果人不合乎科学,那么就当以“科学”改造之,事实上人正是“不科学”的,科学很理性,而人往往有各种弱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不合科学主义的理想。因为“科学性才是真正的人性”,所以未来的人性恐怕都要被科学性所取代,今后如果还有人谈论人、人性、人道、人文,而又并不是在“科学性”上来谈论,那就相当于“科学敌人”,其命运可能会与革命时代的“阶级敌人”差不多。

  一个人立志反伪科学,当然是好事,把伪科学反掉,不仅有利于科学发展,甚至有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至于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想不必硬要科学来代劳)。当然,这也只是基于科学为人所用、为人所掌握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反伪”的职志是要建设一个“科学社会”,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法眼一看,“不科学”,立即就要大棍挥舞,事情就恐怖了:谁要讲人文,就被宣判为“科学的敌人”,一个人倘若写不出几个公式、定理,那就只好宣布接受科学的统治,做科学的顺民。不懂科学,或者达不到博士水平,你便是弱智,弱智要说话,就是妄人,这些人身上“科学性”严重不足,而“科学性”又是“真正的人性”,所以这些人的人性就有欠缺,人性缺得太多,做人的资格就发生了问题。这样的逻辑,我想是不是应当称为“科学法西斯主义”?

  科学的基本精神是怀疑,科学的基本方法是证伪。反对伪科学,应该算是科学领域的自由言论权,应予保护,面对质疑学者也应该保持风度。现在的中国,科学界的作伪造劣现象并不鲜见,反伪科学大有必要。但一个人要研究问题,也许不合乎公式、定理,仍然可能是探索;一个人有不正确的结论,可能是探索失误,而未必一定是故意作伪。反伪科学本身需要科学的态度、学者的审慎,而不是学阀学霸的姿态,威风凛凛,“唯我独科”。

  学阀姿态的“反伪科学”,用之于科学界,可能产生“革命吞食革命之子”般效应。“革命、不革命、反革命、假革命”,搞来搞去就会血光四溅,“科学、不科学、反科学、伪科学”,帽子晃来晃去,效果不会有太大差异。至于在社会上,更不应好像“反科学”、“不科学”是什么罪似的,毕竟社会发展是以人为本而非“以科学为本”。科学应尊重,“科学主义”必须反对。你可以说社会上有科学意识和科学素质的人还太少,但未必就要塑一个科学神来让大家拜,你可以说“科学茄子”产量高,但也要允许别人说“科学茄子”味道淡。说到底,科学有力量,终究只是认识工具,而人才是价值尺度。■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