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大家》:周汝昌编导手记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18日19:25 央视《大家》 | |||||||||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是在童年。 南方一个纯朴的小镇,我们步行了五里地,赶到一家在当地算很大的做木尺的厂子,夏天的傍晚,人们很随意,穿裤衩的,光膀子的,草地上,山上都躺满了人,大家喜气洋洋,在等待着一场电影,即使很多人都不知道放什么片子。我挑了一个有草的山腰的地方躺下,全躺下,看见满天的星星,坐着看见一束光射向一块雪白的幕布,电影名字《红楼梦》
长大以后读了大学中文系,老师入学第一天就要求我们看《红楼梦》,说没读《红楼梦》还上什么中文,我在图书馆借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的120回,曹雪芹 高鄂著的《红楼梦》,看了几回,也就罢了,我也就一直以为自己的中文没学好。 2005年9月,我见到了一个人,他88岁,与《红楼梦》打了70年交道,一辈子的主要精力就是研究《红楼梦》和它的作者,这个人就是当今红学研究的第一人周汝昌先生。 周汝昌先生住在北京城东的一幢普通居民楼里。采访那天,我来到周老家里,老先生静静地坐在客厅里,对我的到来没有任何反应。他的女儿周伦玲女士,也是他20多年的助手,贴在他耳朵边上大声地介绍我。老先生急忙站起来跟我握手。原来他的听力和视力都已几乎为零,几十年来他生活在一个安静的世界里,那个世界里只有《红楼梦》陪伴着他。 10月,我们到老先生的老家天津南郊的咸水沽镇去拍摄。1948年暑假,周汝昌先生带着胡适先生借给他的甲戌本《红楼梦》来到这里,和他的四哥周祜昌把它抄了一遍。四哥没上过大学,只做过小职员,当过业余中学的老师,他和周汝昌在一起谈论的就是《红楼梦》。四哥十年前就去世了,我们见到了四哥的老伴和他的儿孙。老伴好像到现在还不理解,周祜昌和周汝昌为什么要天天迷恋那本与吃饭过日子沾不上边的《红楼梦》。回到北京,周伦玲女士告诉我,周汝昌先生不希望四哥的家人出现在他的节目里,他说他们一家人一直不支持四哥搞《红楼梦》研究,他的老伴甚至不做饭给他吃,四哥每次来北京都不想回去。 近来,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看到有关《红楼梦》的争论,我才发现原来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对《红楼梦》感兴趣。1954年那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大批判运动,缘由就是《红楼梦》。有人发了财,靠的是《红楼梦》;有人出了名,靠的也是《红楼梦》;而周汝昌先生得到了什么我并不知道,但他曾说过的一席话,让人心酸:“说实话,‘红学’是一门悲剧性的学术,选择了它本身就是一种悲剧。第一流的大学者不屑为之,对它有兴趣的又不够资格,于是就落到了我辈之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痛苦。” (编导 周文福) 相关专题:CCTV《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