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一种崭新的“海洋气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30日18:59 新民周刊
一种崭新的“海洋气质”

晨曦中的外白渡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一种崭新的“海洋气质”

东海大桥主通航孔鸟瞰


一种崭新的“海洋气质”

建设者在施工船


  一种崭新的“海洋气质”

  这座以港口与物流为核心经济的未来新城会是什么样子?目前正在建设它的人身上所具有的气质应该是这座城最基本的气质。

  撰稿/彭瑞高

  一位领导用“一根扁担两个筐”来形容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一根扁担”就是东海大桥,“两个筐”一是港区,另一是芦潮港辅助作业区和临港新城。

  这已经不是简单意义上造一个港口,建一座桥,而是在规划一种经济,造一座城。

  老将坐镇小洋山

  归墨是建设洋山深水港港区的指挥,剽悍的身材,响亮的嗓音,直爽的性格。上世纪70年代末,

上海人还不知道“集装箱”是怎么一回事,归墨就参与了集装箱运输事业的创建。

  2002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了《洋山深水港建设可行性报告》。这时归墨还在“外四”工地。市领导找他谈话明确指示:从今天开始,你要全身心地转到洋山深水港建设中去。

  归墨时年56岁。在这年龄领受这样的使命,不由感慨万千。按照工程前景,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建成后,上海港将以每年300万标箱的增量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装上翅膀;至2008年,洋山深水港拥有13个泊位,上海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2000万标箱,有能力问鼎世界第一。这是自孙中山提出建设“东方大港”以来,中国无数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理想。

  然而上了小洋山岛,归墨才发觉自己建了半辈子港口,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远远不够用。在外海荒岛上建设现代化深水港,规模之大世界少有;在缺水缺电的条件下海上作业,环境之苦世界少有;深海筑堤、深海造陆,技术要求之高世界少有。

  归墨请来天下智者,指挥部召开的专家评审会议,至今为止已达120多次。之后,归墨带领万余建设者,在小洋山岛进行了一场世界罕见的“造陆运动”。解放军工程兵带来几十台大型挖掘机、200辆重型卡车,组成“陆上兵团”,日夜炸山运石不止;上海航道局则用几亿美元买来世界上最先进的挖泥船,组成“海上兵团”,日夜挖泥吹沙不止。3年半时间里,他们在平均水深20多米的大海里,造陆130万平方米,相当于100多个足球场。归墨指挥的是一场21世纪的精卫填海!一期工程1.6公里的5个泊位就建在这里。但这只是刚刚开始,今后10年,小洋山将形成10公里的码头岸线,深水泊位将多达30个。世界上最权威的技术咨询公司——美国罗伊斯·伯格公司的资深专家阿纳托利对归墨说:“我走遍世界每一个港口,也见过有的国家在近海建港,但是,像这样在离大陆30多公里孤岛上建成如此规模的大港,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在美国,造一个深水泊位一般需要一年,而你们在孤岛上用3年造了5个深水泊位,不可思议!”

  洋山深水港建设从上世纪末起步,一直要建到本世纪20年代。可以说,这一项世纪大港建设工程,是归墨这位老将打胜了第一场大战役!

  少帅出战东海大桥

  黄融读的是同济大学路桥专业,毕业后一直没有离开过工地。南浦大桥、罗山路立交、南北高架、合流污水治理、轨道3号线……他都参与过。他从技术员干起,当过项目经理、工地负责人,37岁那年他当上市政局副局长,是当时上海最年轻的局级领导干部之一。

  2001年,黄融离开闵行开发区总经理的岗位,到东海大桥指挥部任指挥。2002年6月26日,大桥和深水港区同时开工。

  交给黄融的工期是3年半。可由于台风、大潮、迷雾等原因,东海海上全年施工有效天数只有180天。严格地说,真正给黄融的造桥时间3年半也不到。而连接丹麦和瑞典的奥尔松大桥,全长16公里,却造了整整8年。东海大桥全长30多公里,现在还是茫茫一片,3年半就要竣工通车,这行吗?

  中国最强大的海上打桩专业公司——中港集团,被黄融选来东海打桩。可是连他们都没有遇到过东海这样难打的桥桩。按理说,一般桥桩用8吨

柴油锤,施打1500锤就能打完;可这里的桥桩,用10吨锤施打3000锤,离开标高还有3米!接着再打,桩头都碎裂了,还是达不到标准。

  一个月过去,3条打桩船只打了16根桩;半年到了,仅打下351根。有时打一根桩要等几天,最难打的一根足足花了半个月工夫。黄融想:原计划24个月内要打桩9000根,照这样下去,哪年哪月才能打完?

  黄融急得心里火烧火燎。他多次到打桩船上,跟船长工人商量改进柴油锤的办法,还请来国内外的资深专家,仔细分析原因。综合国内外经验教训,他决定:把混凝土桥桩改为钢管桩。

  这一改,就要增加钢材25万吨,这么多钢材哪里来?在这困难、急迫的时刻,市领导亲自出面联系,为大桥工程解决大量钢材紧急供应的问题。

  根据黄融的提议,中港集团增资数亿元,买来了世界最先进的打桩船“天威号”,10吨重的柴油锤,都加重为12.8吨。新船新锤果然威力巨大,钢管桩一根根顺利嵌入东海地基。中港集团集中3000多人,调集156艘船只,组成两个集团军,在海面上展开“打桩歼灭战”。黄融到现场指挥,心中大为振奋。中港集团承打的近6000根桥桩,在滚滚波涛中提前一月打完。

  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在30多公里长的大桥线上,是两句刻在人们心头的承诺。正是有了这样的承诺,人们在扎每根钢筋、装每盏路灯时,都不敢有丝毫懈怠。今年“

麦莎”台风袭来时,黄融坦然相迎。他说,我对东海大桥的质量充满自信,潮涌也好,强台风也好,我相信东海大桥将岿然不动。

  刮目相看深水港民工

  参与洋山深水港建设的有万余人,其中农民工占八成以上。东海大桥合龙的前一晚,我住在近267号桥墩的桥洞里。桥洞又叫“桥肚子”,学名“箱梁”。我睡的箱梁有70米长,里面住着50多个农民工。他们来自四省:江苏、浙江、安徽、河南。睡在我旁边的,是来自嵊泗菜园镇的徐波。他光着膀子,浑身透着汗酸味,鞋子在通铺旁散发出热烘烘的臭气。他不是我们概念中的那种民工。徐波过去做过水产生意,常常整船整船贩卖带鱼、黄鱼、梭子蟹……有一次,他在芦潮港刚接手一船带鱼,正好“下家”急着要,他隔手就转卖了。半个小时,他赚了一万两千元,手上没沾到一丝鱼腥味。

  我问他,既然这么来钱,你为什么还到这里来当民工?

  徐波说,洋山深水港是什么工程啊,在这里干过活,一辈子都有了资本。再说,小生意做多了心里腻烦,就想换一种活法。我到东海大桥来,就是想试试另一种生意。现在我手下有20个民工,都是我从家乡带来的。我开始做劳务生意。大桥结束后,我准备回去再招兵买马,把队伍扩大到100人。

  如果说,徐波只是一个新起的民工头,那么,黄学建则是一个真正的“民工王”。他今年42岁,是江苏省的高级工程师。他带着一支江苏南通来的农民工队伍,最多时有近千人,全称“通州建设总公司”。

  “通州建总”员工95%来自农村。2002年6月,黄学建得悉要到洋山去建大工程,特意请通州市人事局牵头,专程到大学去招聘了4名大学生,3名学水运工程,1名学土木工程。黄学建给他们买了4台台式电脑,又给他们每人配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黄学建爱惜民工,不计成本。今夏“麦莎”台风正面袭击小洋山,他包了7辆大客车,把几百名农民工送到市区宾馆住下,一面避风,一面学习,包吃包住,安安稳稳住了3天。“麦莎”离开后那一天,7辆大客车又浩浩荡荡把农民工送回工地,路边人看了,还以为是外国人来参观东海大桥呢。

  通州建总农民工生活区里,每间宿舍都装了一部电话。可小伙子谈恋爱还是不方便。黄学建就搞了一间亲情电话室,18平方,3个隔音电话亭一字排开,互不干扰;农民工用一张电话卡,就可以在这里向亲人尽情倾吐衷肠。

  这里将走出未来的中国院士

  东海大桥的设计基准期是100年,通俗讲就是大桥100年内不需要大修。这个设计基准期,在中国是首创,在东海大桥则是个“定盘星”,它是大桥科技追求的最终目标。

  东海大桥布下各种桥桩8712根。这些桥桩在海上组成一根长长的“虚线”,那就是大桥的“桥轴线”。茫茫大海上,既不能用粉笔划线,又不能使用陆上测量仪器,32.5公里长的桥轴线如何准确地划定?

  负责东海大桥打桩施工的中港公司买了一套美国产的、一套法国产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每套都花了几百万美元。软件系统价格更贵,他们就依靠自己力量进行研制开发。专家们对自己的研发成果充满信心。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对我说,他们定位的精度是“毫米级”,已达到了发达国家军用技术的高度。

  一般而言,使用4颗卫星进行交叉定位,就可以保证桥桩定点准确,但东海大桥的定位船常常一次使用7颗卫星。近海打下一批桥桩后,工程师们又利用多种传统的测量技术来进行校核,结果令人十分满意:精度100%合格,优良率达到96%。

  东海大桥工地是一个钢筋混凝土的世界。3年多来,全桥使用各类钢材50万吨,抵得上一个钢厂的年产量;大桥浇注混凝土150万方,相当于一万多节火车车皮的容积。

  东海大桥的100年寿命,决定了它要的混凝土不是一般的混凝土。因为在水上,海风含盐会锈蚀钢筋;在水下,海水对钢铁的腐蚀更不待言。东海大桥首选了科研机构新研制的高性能混凝土。成百次报告表明,这种混凝土凝合力强,密实度高,可有效阻止氯离子渗透,保护钢筋在海洋环境中不受腐蚀,它是中国建桥史上又一重大发明。

  在大桥工地上,吞吐高性能混凝土最多的地方叫沈家湾岛。这里原是一个荒岛。建桥大军上岛后,炮声隆隆、移山填海,仅用了一年多工夫,就把一个荒岛建成了一座全世界最大的混凝土预制工厂。它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东海大桥数以千计的桥面板、墩身,都出在此地。

  沈家湾岛不出小东西,要产便产“巨无霸”。在这里,一个混凝土桥墩重350吨,要用70辆5吨卡车才运得动;一榀箱梁(桥面板)重达2100吨,一整列火车也运不了。这箱梁长70米、宽15米、高4米,十几个人在上面踢半场足球也不成问题。

  在东海大桥,人们至今还在津津乐道一次“大兵团作战”的故事。那是建工集团用混凝土浇注大桥主墩承台。这承台面积1400平方米,足有3个半篮球场大;高6米,有2层楼那么高。为保证巨型承台不产生裂缝,8300立方米混凝土必须一次浇注成功。这样高难度、大容量的混凝土浇注,世界罕见,靠一家单干绝对不行。大桥指挥部集合多家强手,组成了“浇注兵团”,52艘大小船舶集聚现场,场面十分壮观。指挥长一声令下,千余人强攻2天2夜,才拿下8300立方米的主承台,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足足把中国混凝土连续搅拌和浇注的能力翻了一番。

  环境越恶劣,人们就越向往用科技为自己装上翅膀。东海大桥3年建设,催生了大量科技创新成果。有人乐观地预言:东海大桥工程师的队伍里,将走出未来的中国院士。-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