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世纪周刊专题 > 正文

人不烧包枉少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1日13:40 新世纪周刊

  -撰文/沈威风漫画/TONYLEE

  前几天又温习了一遍《手机》,真是一部常看常新

  的好片子。除了著名的“做人要厚道”、“审美疲劳”等词汇之外,我又发现了一个很有生命力的词,叫“烧包”。 语出严守一看到他的河南兄弟也掏出手机,讲了几句不相
干的闲话,批评他说,“俩烧包。放个屁都能闻到的地方,还用的着 打电话。”

  据说烧包这个词是北方方言,常见于北京话、天津话、东北话、河南话。“烧包”的意思是“有点钱总想花出去”。 徐世荣的《北京土语辞典》第357页,给我们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句,“这几天他正烧包哪!午饭刚吃了烤鸭,晚饭又要吃涮 羊肉。”这本书的出版时间是1990年。

  北京话的“烧包”也可以说成“烧”,“讽刺人因有钱而不知所措”,是一个贬义词。话虽然是北方话,但是南北方 人想烧包的心是一致的,就连校园里头最纯情的学生,也是一有机会就烧包。比方说,当年上大学的时候,

麦当劳还是偶尔攒 了钱,鼓了勇气才能打一次的牙祭。打完牙祭之后,唯恐别人不知道,于是将装薯条的硬纸壳钉在门上,旁边煞有介事地写上 ,留言袋。

  用严守一的话说,就是放个屁都能闻到的地方,还用的着留言?更何况要人把留言塞到还残留着薯条油渍的留言袋中 去。可见留言是其次,主要目的还是要昭告天下。

  大约一年后,几乎所有宿舍门上,不管男生还是女生,全部钉满了那红彤彤油乎乎的“留言袋”之后,大家终于审美 疲劳,开始寻找下一个烧包对象了。

  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我们曾经用品克薯片的罐子来装

网球,这事现在想起来挺离谱的,但是当时我们就觉得品克 薯片是一个比网球高档的物事。当然,我们的烧包行动很快就与社会看齐,不再玩这些薯条薯片的小玩意,开始了对寻呼机、 中文寻呼机、手机的追求。

  看历史的时候,经常会沉醉在古人斗富的故事中不能自拔。当然,那些故事有些写得还颇为风雅,还有绿珠姑娘的悲 情一跳,让斗富也带上了一丝浪漫和凄美。可见中国人不仅喜欢烧包,喜欢看人烧包,甚至愿意在历史中留下烧包的一笔,让 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财富的一部分。说起来,郑和下西洋,按照历史书上的解释,是因为大明皇帝想要耀我国威,那就是最高 层次的烧包了。

  对西方历史我不熟,但是我认识很多外国朋友,他们对中国的电视台一些严肃电视节目,也不忘时刻提醒观众发短信 到XXX的行为很不理解。因为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均收入只有1000美元的国家,却人手一部手机。盖因他们不懂河 南话,不明白“人不烧包枉少年”啊。

  相关专题:新世纪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