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京晨报聚焦栏目专题 > 正文

南京地铁首次出现故障停运近半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2日09:00 南京晨报

  昨日早晨,在安德门车站附近,一列从奥体开往迈皋桥方向的地铁列车突然因故障停驶,影响到部分区间列车的正常运营。地铁控制中心随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约17分钟后排除故障,车上乘客安全、有序疏散。28分钟后运营恢复正常。据介绍,这是南京地铁一号线运营以来的首次此类故障。地铁运营部门为此次事故向乘客表达了歉意。

  离站300米地铁停住

  昨日清晨6:59,地铁一号线从奥体中心至迈皋桥方向,1002次列车正载着百余名乘客,行至距安德门车站300多米处,列车突然发生故障,尽管司机努力处理故障,列车仍无法正常运营,随即向地铁指挥中心报告列车故障。地铁控制中心也在第一时间监控到了列车故障,随即启动救援预案。现场调度指挥人员对沿线列车进行运营调整,指挥紧跟故障车后面的列车(0702次)在小行站全部下客,前往救援。7:16,0702次车开至故障地点,将故障车推行至安德门站,车上乘客全部安全疏散至站台上。整个故障处理只用了17分钟。7:26,故障车下客完毕,救援取得成功。随后,调度人员指挥救援车将故障车牵引至小行车辆基地维修。地铁全线恢复正常运行。

  沿线410名乘客退票

  地铁控制中心除了及时救援故障列车外,还通知沿线各站做好乘客的疏散工作,防止乘客积压,并做好乘客退票工作。由于部分列车延误时间较长,有乘客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因此各车站现场为410名乘客办理了原价退票手续。另外,为缩短列车间隔,减少乘客等候时间,控制中心还将原本由小行至中华门上行线运行的2列车调到下行线运营,从而绕过故障列车,避免了堵塞。据地铁控制中心统计,由于列车故障,导致地铁沿线9趟列车有不同程度的延误,其中2列车延误了20多分钟,另7列车延误了5 10分钟。

  

新车投用增加故障率

  目前,地铁一号线正处于试运行阶段,对故障原因,地铁运营分公司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据悉,为了满足乘客需要、缩短运营间隔,运营部门将刚调试好的新车投入运营,增加了列车故障率。有关人士向记者证实,昨天上午出故障的列车正是最新到线的一列车,因此有关人士推测,故障原因很可能是调试不到位。地铁运营部门表示,今后将进一步提高调试质量,且新车上线后先在平峰和低谷运营一段时间,再转入高峰运营。到明年4月份,一号线需要的20列车将全部到货,调试完毕后,9月份以后进入商业运营,这种故障概率将大大降低。

  乘客要向地铁公司索赔

  在列车迫停的现场外,从列车上转移下来的市民有的正在等候公交车,有的抢着拦

出租车,他们表示,地铁公司应该赔偿他们的损失,只是因为目前都急着上班,没有时间组织起来向地铁公司讨要说法。

  乘客李先生说,列车停下来后,有关人员通知他去退票,他认为:“车票退2元钱算得了什么,地铁公司应该赔偿我们的损失,包括精神损失、换乘车辆损失以及时间损失。”

  上午7时30分,记者又来到新街口地铁站,此时地铁已经于早晨7时停止运行,售票窗口外排起了长队,他们都是前来退票的。乘客王先生说,当时他们这些乘客不明白情况,买完票后还在地铁里左等右等,后来才知道列车坏了正在抢修,所以赶紧退票换乘公交车去。现场一名吴先生很焦急地说:“我的单位在中华门,今天肯定迟到,要被扣50元钱呢。”

  相关链接

  南京地铁多次急刹车

  此前,南京地铁列车也曾出现过突然急刹车、停车等候一两分钟才再次启动的情况。10月17日下午6点左右,刘小姐乘坐的地铁列车从中华门站钻入地下后,没多久就突然刹车停在了黑乎乎的隧道内,过了1分多钟才再次启动,列车内的乘客被这突如其来的小事故弄得惊慌失措。

  据了解,地铁1号线列车在隧道内急刹车不止一次,以前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刹车后都要等一两分钟才再次启动。昨天,记者就此请教了地铁公司的有关专家。据专家介绍,地铁列车运行全由电脑控制,如果出现急刹车,有可能是设备出现了临时小故障,或是该列车与前一列车的行车间距小了,要停下来调整一下,一般来说,如果司机没有在广播内提示乘客要紧急疏散,乘客们就不必担心。该专家表示,列车停车时间一般都很短,不会超过两分钟,一旦超过两分钟,隧道内的风机就会自动启动,为车内输送新鲜空气。

  作者:肖行 高利平 朱宏俊/来源:南京晨报

  相关专题:南京晨报聚焦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