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主与法制时报专题 > 正文

评论:网络暴力与网络道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07日12:29 民主与法制时报

  作者:陈有西

  如果你要找彬彬有礼知识丰富的大学生,可以到高档写字楼的人才招聘处;如果你要找粗俗无礼毫无教养的大学生,请到你的网上招聘平台(特别是你开出的条件让他感到无望时);找谦逊稳健智慧可爱的青年律师,可以到律师招聘处;找目空一切狂傲无礼的青年律师,可以到所有的网上BBS律师论坛。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两付面孔,实际上可能就是同一个人,同一群人。

  这就是网络环境下的人的两重性。

  在面对面的真实环境中,有些人不敢说、不敢想、不敢表达出来的东西,在不用地址、姓名的网络虚拟空间中,会完全彻底地暴露出来。

  根据中国科技大学一个网站的调查,目前,在我国的网民中,21—35岁的占88.4%,大专学历以上的占86%。可见,中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还有就是徘徊在刚就业和待就业边缘、希望被社会承认的一群知识青年。

  但是,网络中体现出来的人性丑恶的一面,是所有习惯于看传统纸质媒体的人们都会大为震惊的。

  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宽悯情怀,在网上是见不到的。低俗的不分是非的仇富心理,在网上随处可见。网络审判可以不用调查就立即作出决定。四川

女大学生为母亲治病,网上出帖要卖身救母。网上一群青年于是自动担当起了警察、特别检察官和法官的角色,调查她是不是骗子。互相联络盯梢,要女生公开动机和日常生活隐私。结果女孩母亲真的过世了,网上又骂这些调查者。有的网络聊天室、BBS中不健康甚至反动的言论屡见不鲜,更有些人将网络犯罪、黑客行为看作是一种能力的体现,争相效仿。

  打开现在可以自由发帖子的网站论坛,你几乎都可以看到这些现实人际世界根本见不到的另一面,使你感到不寒而栗。

  为什么网络文化这种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会出现这样的嬗变?一是因为深厚

传统文化意识和道德观念在社会中的普遍缺失;二是这种随心所欲的表达方式,以前只有口头能够达到,范围有限。现在则可以无限、高速、大范围复制和传播;三是网络为作者带来了极大的自由,也为社会产生了大量信息垃圾;四是网络的隐蔽性,使这样作为的人不用承担任何的后果,不会在现实环境中产生负面评价。

  网络道德失范是信息社会的一个大问题。不用否认,这种人性的丑恶的一面可能一直就存在,只不过以前没有张扬的机会,现在网络给人提供了一个淋漓尽致地表现的舞台。但这种浮出表面的现象会对现实社会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正因为如此,我们要高度注意这一语言环境的道德建树,当然首先是全民族的道德培养,同时小学生时老师的教诲,“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家长在与不在一个样”,应成为网民的座右铭。

  相关专题:民主与法制时报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