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正式港开桥通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0日09:31 东方网 | |||||||||
东方网12月10日消息:6年多前期论证准备,3年半施工建设,200人次院士为之殚精竭虑。今天,举世瞩目的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正式“港开桥通”。 洋山建港,国家战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都以肩负国家使命的责任感,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反复强调洋山港工程必须是一项“工程质量优良、环境优美、人才优秀”的世纪精品。
整个洋山港一期包括3大块:一座长达32公里的跨海大桥、拥有1600米码头岸线的港区工程、临港新城芦潮港辅助作业区。 历经十年,从前期论证到竣工开港,7000多名科研人员展开了20项全新的科研专题研究,重大方案评审会数以百计。洋山深水港工程迄今已有50多项技术成果申请专利,随着后续工程的展开,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经过交通部三个多月严格鉴定,洋山深水港区一期87个单位工程获得了“总体质量优良”的高评价。 洋山深水港区是世界上唯一建在外海岛屿上的离岸式集装箱码头,东海大桥是我国首座外海跨海大桥。工程之大之难,难以想象。茫茫大海上,不仅横空飞架一座大桥,而且围海造地,从海拔负22米的深水中“生”出一片海拔正7米的陆地,从没有一滴淡水、一根电线,到建起2座4000立方米的水库和11万伏变电所。建设者说,“好像我们在造一座城市”。 在东海上筑码头、建大桥,我们缺经验、缺设备、缺施工标准。没有捷径,但我们运用了创新思路,进行吸收消化二次创新。外海建码头、造大桥,恶劣的海洋环境束缚了手脚。有没有办法在海上创造陆地施工环境,将内陆的成熟经验“移植”到海上?思路一开,豁然开朗。洋山港区内,先吹砂填海形成陆地,随后采用震冲、强夯、塑排、打砂桩、振动碾压,5种陆上地基加固法齐上;东海大桥上,先建起一个个海上施工平台,然后将工厂预制的巨型箱梁运送至现场,在平台上演“海上搭积木”的壮景。 创新的设备,这里积极引进。洋山深水港工程添置国际最先进的施工设备,并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改建原有工程设施。“新海龙”、“新海鲸”、“新海象”、“新海豹”组成海上“四大蛟龙”,最快挖砂速度达到每小时3500立方米,最远吹砂距离达到7公里,生产能力亚洲第一。 洋山深水港工程在国内首次提出“一期码头50年无大修,东海大桥100年设计基准期”的工程质量目标,建设者以高起点的规划、高标准的要求制定技术标准。 世纪工程闪烁着创新的智慧。在洋山深水港建设过程中,集聚了诸如隧道施工、深海筑堤、地基加固、桥墩墩身一体化施工等近20项技术创新,吸取了近1000项合理化建议,形成了数项技术标准,其中东海大桥桥梁结构标准,已被列入最新版公路工程通用设计标准国家规范,成为今后我国桥梁建设的基本要求。 在深水港口岸查验区,传统的操作是货物先进港后再报关,而现在创新的做法是先报关再进港,大大惠及货主:进港即能退税,进口货物在保税港范围内,暂时不提走可不交滞纳金。 相关专题:洋山深水港即将开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