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洋山深水港即将开港专题 > 正文

洋山港历经128次技术项目论证 力破5大技术难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0日09:41 东方网-文汇报

  ■文/本报记者郑蔚

  引言

  上海,真的“上海”了!

  昨天,我们的采访车以120公里的时速从芦潮港出发,仅仅12分钟就通过了东海大桥,抵达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

  我们再次登上小洋山的最高点——综合通信塔,鸟瞰全岛景观,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2002年6月,洋山港开工时大海茫茫、吹砂作业船云集的景象犹在眼前;而如今,世界上唯一建在外海岛屿上的离岸式集装箱码头已经如巨幅画卷一样展现在脚下——15台起重能力达65吨的集装箱桥吊如巨人一般矗立在一期码头1600米长的岸线上,向无垠的大海宣告:洋山港的胸怀已经向世界敞开!

  要知道,在茫茫大海中托起一个集装箱深水大港,它凝聚了多少建设者的汗水和心血啊!

  研究报告装满1个集装箱

  自1996年9月开始,到2002年6月,将近6年里,国内外共有130多家权威研究机构和高校的5000多人次的科研人员,参与了深水港港址论证和项目前期工作,完成专题研究200多项;

  参加评审和咨询的知名专家学者达900多人次。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达100多人次

  一项举世罕见的海上建港工程;一场规模浩大的科学论证。

  一项世界级的高难度挑战;一种用数据说话、用数学模型说话和试验工程说话的科学精神。

  这场科学论证的时间之长,说明建设者的态度慎之又慎,几乎如履薄冰:

  自1996年9月开始,到2002年6月,将近6年时间,从建设目标、战略定位、发展模式,到水文泥沙、波浪潮流、气象天候,来自全国的精英汇聚一期进行了反复的研究论证。

  上海深水港建设指挥部港区分指挥部总指挥归墨告诉我们:建设规模这样宏伟的工程,决不是哪一家设计院、哪一位专家可以独自承担的,必须汇聚起全国第一流的专家和建设者的智慧,同时借鉴国际一流专家的“外脑”,才能承担起建设好这一体现国家战略的重大工程的重任!

  洋山深水港的建设面临着诸多世界级的难题:大海激流、“海底高墙”、软土地基和海中防腐等。挑战当前,上海市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确定的技术路线非常明确:为了实施好这一国家战略,我们要依靠“中华牌”,打好“世界牌”!

  在这六年里,来自全国的一流专家们对技术方案先后进行了12次大修改,最终形成了200多万字的《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当这些报告送到北京供专家评审、请领导做出最后的决策时,装满了整整一个集装箱。

  128次重大技术项目论证

  为寻找砂源,从2001年起,上海航道局就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小洋山岛为圆心,在半径50公里的海域内“大海捞砂”。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还投资9万美元,从国外引进最先进的海底勘探设备“参量阵地质浅剖仪”,在海上勘探了一年,终于在离小洋山20多公里外的大海中找到了合适的砂源

  上海国际港口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郁勤耕向记者提供了长长一份洋山港建设“智囊团”的名单。正是这些来自北京、天津、广州、南京等地的学者专家,和上海的学者专家、工程第一线的建设者一起,破解了建港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世界级的挑战!

  2002年夏季,建设者在小洋山海里试打下第一批大口径钢管桩。没过多久,台风“申拉克”光顾小洋山,风力达12级,不仅人在海边站立不稳,钢管桩也难敌大风:4根直径1.2米的钢管桩,竟在风浪中因剧烈摇晃而发生“金属疲劳”,硬是被大海拦腰斩断!

  面对大自然的挑战,专家们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不敢放过任何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事!

  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要填海成陆,吹填量高达2500万立方米。填海成陆的“砂”从哪里来?上海航道局的专家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砂都可用来造陆的。因为码头建成后,将在码头上建造集装箱堆场,安装大型集装箱桥吊,码头地基必须能承重。按照技术要求,必须使用粒径0.075毫米以上、且沙粒含量不低于85%的砂源。这样的要求,在茫茫大海中寻砂,决不比在山里找金矿更容易。

  万丈高楼平地起,同样,深水大港也从这粒径0.075毫米以上的细砂起。

  今天,用这样的细砂,上海航道局已经在小洋山岛和周边的海域,吹填出了135万平方米的土地,相当于200个标准足球场!

  从解决这样“细微”的难题,到一期码头究竟建造起重能力多少吨的集装箱桥吊这样的“大事”,专家们总共举行了128次重大技术项目专家论证会。

  力破5大世界级技术难题

  5大世界级技术难题:《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细粉砂高填土地基处理研究及其应用》;《密排钢管桩挡土墙结构负摩擦研究及应用》;《早期推定混凝土抗氧化物侵蚀能力研究》;《深海筑堤技术研究及其在洋山港区工程中的应用》;《高填土斜顶板桩墙承台驳岸结构技术研究与应用》

  洋山深水港一期码头开港之际,上海市洋山深水港工程建设指挥部还将向上海市科委递交五份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报告,它们有的已经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课题验收,有的即将开始验收工作。

  这五大重大科研项目攻关报告,无一不直接关系到洋山港的成败,同时“难度系数”又达到了世界级。

  2005年10月9日,洋山港首次迎接世界级的巨轮靠泊:马士基公司的“克莱门特号”集装箱船试靠洋山港,让建设者和专家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克莱门特号”是全球最大的一艘集装箱船,可装载9000多个标准箱,它的甲板就有三个足球场这么大。不巧的是,大风也赶来凑热闹,风力9级!巨轮靠泊时,码头会不会变形、撞坏?“克莱门特号”离港后,专家们测量的数据表明:这艘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船的靠泊,只使新码头护舷板橡胶圆筒发生了厘米级的弹性变形;码头的系缆桩等基础设施,没有一丝移位!

  壮哉,站在“智慧巨人”肩上崛起的洋山港!

  本版图片均本报记者傅国林金昊摄

洋山港历经128次技术项目论证力破5大技术难题
洋山港历经128次技术项目论证力破5大技术难题

  相关专题:洋山深水港即将开港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