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人物周刊专题 > 正文

谢泳:要做他们那样的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1:59 南方人物周刊
谢泳:要做他们那样的人

研究者谢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做他们那样的人

  人物周刊:请谈谈您自己。比如什么样的经历或者读书经历,使您判断中国确实有自由主义这样一个传统有待挖掘?您是1961年出生的,您所研究的那些人那些事,在您的成长阶段,应该是不大被正面提及的吧?

  谢泳:他们都是我青少年记忆中被大家说的“坏人”,右派分子。1957年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里面,其实是左右派都有的,但主干还是自由主义者。1949年后的政治运动,每有一个批判对象,都会汇集专门的批判材料,从地方到中央,搜集和编纂都不少。比如,1954年批判胡适,三联书店就出版了8卷本的《胡适思想批判》。1955年批判胡风,作家出版社出过6册《胡风文艺思想批判论文汇集》,我对这些“坏分子”的最初了解就是来自当时的一些反面教材。这些反面教材虽然目的是供批判,却也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方式。

  我也算是生长在一个右派家庭。我父亲是小地方的右派,他是个会计,只是因为人际关系的原因,以为比周围人有点文化能干点,摊上了。但多少,这个背景还是对我有所影响的。

  人物周刊:有什么特殊的人、特殊的书,对您产生了特殊的影响吗?

  谢泳:1982年夏天我用一个下午读了普列汉诺夫的《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地位》。我记得作者在书里非常明白地论证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还用符号列出了公式。他说一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不是绝对的,也不是不可替代的,没有什么不能替代的人。我看完后以普列汉诺夫的论点为依据,结合自己的想法写了一篇反对个人崇拜的文章投给《人民日报》理论部。文章当然没有发表。依现在看,当时的想法肯定也有很多出于误解,但在当时,确实很兴奋。

  后来个人想法逐渐成熟稳定下来,能做点事情,主要还是得益于1980年代初的思想解放潮流。有一套“走向未来丛书”,六七十本,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简要编译了重要西方学术著作,编译者多是当时的青年研究生,现在有些影响的中年学者,比如徐友渔等。这套书在当时的高中生和大学生中影响很大。

  人物周刊:关于青少年时光,关于1980年代,贾樟柯的作品能引起您的共鸣,能勾起您的回忆吗?您也曾经迷惘、反叛吗?你们都来自山西小城。

  谢泳:我们的青少年文化生活背景,都是非常贫乏的。没什么书可看,更别说电影和音乐。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我听到邓丽君的歌,还是觉得很新鲜——原来不仅革命可以唱,人生感情也是可以唱的。

  贾樟柯的电影基本是底层故事,不规矩的少年人的美好无奈的情绪。我比他们要大些,而且我从来就是一个拘谨规矩的青年。

  人物周刊:您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您和您所研究的人的传承关系是什么?

  谢泳:我们这一代人,知识结构残缺,人生阅历贫乏,与他们不可同日而语,望尘莫及。我愿意从人格和思想上学习他们,做他们那样的人。

  人物周刊:您很满意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吗?听说您一直想办一本杂志。比起您现在的研究,您有过更张扬的人生抱负和社会理想吗?

  谢泳:我的确试图办杂志,并且主持过《黄河》杂志改版。现在似乎没有机会了。

  现在做的事,还好。我在山西,也不在体制内的研究机构,讲话余地也宽一些。虽然清苦,但是很平静。我是一个比较散淡平静的人,一个小人物。

[上一页] [1] [2]

  相关专题:南方人物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