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南方人物周刊专题 > 正文

作家谢泳潜心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研究(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1:59 南方人物周刊
作家谢泳潜心于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研究(图)

研究者谢泳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本刊记者 刘天时 发自北京

  我的研究从来没有项目资金资助,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学术兴趣,所以被认为是更个人的,甚至有些边缘吧

  10月,谢泳的新书《储安平与〈观察〉》终于出版,这完成于11年前的书稿第一次以
全貌面市。从储安平到《观察》再到西南联大,从一个人到一本杂志再到一所大学——十几年来,谢泳以知识分子、“五四”以来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研究逐渐闻名。

  追溯往昔、钩沉旧事、感怀前辈,研究者谢泳的意旨当然不是沉溺的回望,当然地,要比照着提醒着我们的现在。在“他们的故事”与“我们的现实”之间,似乎就是那个所谓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传统”——断断续续、若有若无、似是而非,被权势挤迫、被利益挟持,但又总能一息尚存、余音袅袅。

  这“传统”、这“精神”,应该就是当代学者谢泳试图挖掘讲述与扼腕叹息的。

  讲述,娓娓道来;叹息,哀而不伤。谢泳研究和文章的低调与平实,有他个人涵养的追求,亦有他对前辈对信念谦卑的敬重、对历史对人生无奈的深情。

  那些旧人旧事

  人物周刊:您最初是如何确认您的研究对象的?他们的哪些特质吸引您?

  谢泳:1980年代,我是做文学批评的。但那时我就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关注一些报告文学作家,他们因为对现实介入比较深,名噪一时。1990年代以来研究储安平、《观察》杂志、西南联大,是自然而然的事。

  我研究的知识分子基本都是自由主义一派,从他们所受的教育来看,都应该算是英美派;从学术渊源上可以追溯到胡适和他主办的《努力周报》,再接下来,就是围绕《新月》杂志的一些撰稿人。

  我对左翼知识分子的兴趣比较少,比如鲁迅、冯雪峰。左翼的传统,从“五四”开始经历建国,基本是可以接续上的,比如后来的周扬、丁玲、夏衍。关于他们的研究可能并不深入,但他们的生平传记还是不陌生的。

  但是,那些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们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是被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所否定的、在我们正统的学术界是被湮没的,甚至到了1980年代思想解放运动时期,当时对青年最有影响的李泽厚对胡适的评价都是非常低的。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重新认识和评价,也就是近几年的事情。而比之于左翼传统,我个人也更看重来自他们的思想资源。

  人物周刊:与以往的同类研究相比,您的研究的独特性在哪里?有什么特别的研究方式?你的风格是怎样的?你的研究产生了什么影响?

  谢泳:我还是比较重视原始资料的搜集,比如书信、日记,也确实打捞了一些史料。1990年代,互联网上与此有关的东西还很少,我的很多素材来自旧书,我有淘旧书的习惯。

  从文风上看,我的研究还是比较朴实的,谈不上什么文采,讲求清晰。比作家专业,比学者作家。

  这些年也陆续出了几本随笔,畅销谈不上,但在读书界还有些反响。比如1997年的《旧人旧事》,是关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随笔。这本书之受欢迎,大概是因为与时代感应呼应吧。

  另外因为我不在正统的研究机构里供职,比如社科院或者大学,我的研究从来没有项目资金资助,完全是出于个人的学术兴趣,所以被认为是更个人的,甚至有些边缘吧。

  人物周刊:在您的研究中,研究对象的经历和人格给您的冲击最大的是哪一位?或者您可以稍微谈谈储安平,因为您对他研究的独到,人们提到储提到《观察》,就会提到您。

  谢泳:我最早知道这个人是个大右派。后来读戴晴的文章对他了解更多了些。他是非常有理想有才能的。他早年在英国呆过,后来任过《中央日报》文学副刊的主笔,都很成功。他办《观察》之前已经很有钱生活很安逸了,但他不是庸俗的没抱负的人,他还是想做事、有担当的。他想通过办杂志通过言论推动社会进步。但当时他还非常年轻,在政界没什么经历,所以难免比较激进。但总的来说,在胡适后,他是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最主要的代表。1949年后他的影响减弱了。另外他还是有名的美男子,英文好到可以同声翻译外文电稿,文学修养好,字也好,而且有一定经营和管理才能。总之是一个很全面的难得的人物。

  人物周刊:您对您的研究对象几乎没有负面评价。

  谢泳:基本是正面偏高的评价,我是有意为之的,因为这些人过去都很倒霉,太倒霉了。我们过去亏待过他们。虽然左翼知识分子也有过悲惨的时候,但是后来基本还是得到了补偿,有坎坷,也有辉煌,即便他们在专业上有才能的不多。但是右派,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很多都是不错的专业人士,可是他们的命运都少有例外地悲惨,他们在有生之年都不曾风光过,都看不到前景,整个社会都不认同他们,他们的力量只能来自内心。这是多么艰难不易,令人惋惜。

  人物周刊:您对当代知识分子问题的研究触及不多。您怎么看他们的状态、才能和历史作用?

  谢泳:我对1930年后出生的知识分子,不太有信心有兴趣。他们大多没有受过完整的教育,他们在应该读书的时候经历战乱,后来的又经历各种政治运动。而“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其中很多既有传统学养,又有

留学经历,中学西学融汇贯通,从教养和才能上,都是后来者没法比的。至于70年代后出生的,我所知不多,但从环境来说,还是比较平稳开放的,应该好些。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南方人物周刊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