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莫把“公务员热”看得太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5日15:26 江西商报

  文/商报总编辑 邓舟鸿

  2006年江西公务员招录考试在即,7.5万人报考,通过资格审查的6.4万人,而最后缴费并获得考试资格的5.8万人,比例为13:1,最热的职位招录比例为221:1。

  日前开考的2006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招录考试,报考人数接近100万,有50万人
通过资格审查,招录比例为48.6:1,一些热门职位已超过2000:1。

  这意味着,国家公务员考试竞争激烈程度已远远超过高考和考研,称为“中国第一考”并不为过。

  “公务员热”现象,可以从诸多方面给予解读。有的媒体认为,公务员热是由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社会保障不足以及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等因素所致;有的则认为,公务员福利相对较为优厚,为很多人所看重;还有的分析,“公务员热”背后是传统的“官本位”思想在作怪;也有媒体称,竞争公平性,必然会掀起人们参与竞争的热情,

公务员考试是“玻璃房里的考试”,等等。凡此种种解读,各有所重,不无见地,但其中也有一些评论将“公务员热”看得太重,乃至偏执一念,“举轻若重”。

  有评论称,公务员受到热捧,是社会在滑向倒退的一个危险信号。公务员重放光芒,让浮躁而浅薄的人们,在就业、人生设计方面,看不到除公务员以外的其他更好的出路,于是,公务员受到狂热追捧。

  近年来,公务员报考一直是就业市场的一个热点,其报考人数也呈稳步上升趋势,并非今年独特的风景,不过这次的热确乎有些异乎寻常,但仍用不着大惊小怪。其实,我们社会在走向健康,人们就业谋生的门路越来越多,并且各条路子都各有短长。“公务员热”与其他职业热一样,是人们多种选择相互叠加的自然结果。就像前些年去外资、合资企业就业成为时尚,自主创业、出国谋生成为潮流一样。

  但凡热闹,必有其因。我们在理性分析“公务员热”原因的同时,一些媒体热炒公务员的比较优势,甚至夸大其词,反倒不利于“公务员热”的降温。一篇文章曾这样描述公务员的稳定安逸:“一杯茶,两个会,三张报纸,四圈

麻将,五个QQ自己跟自己聊”。如是,公务员岂不是太好当了。随着《公务员法》的实施,公务员管理将趋于规范,会越来越难当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文化的飘忽与人们的浮躁,很容易使社会生活缺乏定力。社会需要对人们正确的引导,指点迷津,展现给人们明朗的前景,而不能常常给人们误导。

  不把“公务员热”看得太重,不等于我们对此不持审慎的态度。“公务员热”在社会涌动,如果一旦成为一种就业文化,进而成为一种主导人们进行社会评价和社会选择的标准,从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运动转化为一种新的民情,这就需要我们警醒。因为当“公务员热”成为一种民情时,我们的职业平等主义将受到挑战。与此同时,我们的良好人才配量模式也将受到挑战。因为,优秀人才大多在社会之中,而不是过度集中于政府机构,这是所有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

  适当的竞争有利于保持公务员队伍的活力素质。我们需要一支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兼优的队伍。如何安排、使用好经过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的优秀青年,是个更值得认真面对的问题。如果这些经过千挑万选的“新鲜血液”进入公务员队伍后,没有人尽其才而是很快的感染上“机关病”,就失去了公开招考的意义,也辜负了青年的信任和希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