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京报-核心报道专题 > 正文

北京恭王府大修:准备30年的文物大考(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19日03:06 新京报
北京恭王府大修:准备30年的文物大考(组图)

恭王府大修启动,并将于2008年向国内外游客正式开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北京恭王府大修:准备30年的文物大考(组图)

此次大修,正殿银安殿的复建将是工程重点。


北京恭王府大修:准备30年的文物大考(组图)

墙外匆匆过往的行人如今都已无法了解院墙内曾经的辉煌。


北京恭王府大修:准备30年的文物大考(组图)

王府门口的石狮见证着这座王府的荣辱兴衰。1912年,日本人几乎一次性将恭王府内除字画之外的所有设施、器具掠夺性买走,当时一次流失文物约2000件。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浦峰


  12月5日,恭王府管理中心正式向外宣布,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恭王府将首度大修

  恭王府,一座历经巨贪、公主、亲王共200多年历史的宏伟府邸。此次大修,一面是重现同光时期王府鼎盛面貌的目标,一面是匮乏的资料与屡经改造的现状。

  尽管恭王府管理中心定下的目标是“裱糊纸也要和当年相同”,但设计者表示,这就
像给古人写传记,难免会留下一些遗憾。

  □本报记者 宫靖 相丽丽 北京报道

  12月7日,头发略显花白的郭黛姮穿过北京一条青砖蓝瓦的小巷,走进有着200多年历史的宏伟府邸———恭王府里。

  郭黛姮的目光落在90年前被焚毁的银安殿遗址上。这是一片数百平米的废墟,已被罩上防尘的绿色纱网。

  两天前,恭王府管理中心正式向外宣布,历史上的首度大修启动。恭王府,以清末恭亲王奕䜣在此居住而得名。

  在他之前,清朝一代权相和坤、乾隆之女和孝公主、庆郡王永璘都曾是这所宅子的主人。

  王府的正殿,就是已成平地的银安殿,也是此次大修的重中之重。

  “但我们有的只是这堆废墟。”郭黛姮说,既找不到见过银安殿的人,也找不到一张照片,有限的史料中,也缺乏对此殿的详细记载。

  在郭黛姮的眼中,银安殿正是恭王府大修的一个缩影:一面是重现同治时期王府鼎盛面貌的目标,一面是匮乏的资料与屡经改造的现状。

  早在30年前,恭王府全面开放已被提上议事日程,但史料匮乏的难题,使得这场大修成为一场追寻王府原貌的文物大考。

  “半部清朝史”

  12月7日下午,位于什刹海和后海环抱之中的恭王府府邸,一片静寂。古建筑因年代久远,显出斑驳的底色。成片的枯黄野草中,忽而会蹿起几只麻雀。

  恭王府管理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将此形容为“大修之前的平静”。两天前,大修的消息正是在这里向记者发布。

  按照计划,恭王府将于2008年向国内外游客正式开放。此次大修,国家财政斥资4亿元,其中1.83亿元用于王府“复原”和修缮。

  事实上,1996年起向外开放的“恭王府”,只是它的后花园部分,而其精华所在,正是这已有多处破损的府邸部分。

  史料载,位于北京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早年有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和珅在此建起了豪华的宅第,时称“和第”(一说之前该址已有“钟鸣鼎食”之家)。当时,年仅26岁的他丰神俊朗、才能出众,已承乾隆青眼相加。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驾崩,嘉庆宣布和珅二十条罪状,赐其自尽。宅中所抄家产相当于清廷十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而宅子本身,则如愿归“爱豪宅不爱江山”的庆郡王永璘所有。与此同时,嫁予和珅之子丰珅殷德的乾隆之女和孝公主,仍居住在半座宅第中。

  咸丰元年(1851年),清末重要政治人物恭亲王奕䜣成为这所宅子的第三代主人,恭王府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以此评价恭王府。

  作为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王府建筑群,恭王府的开放,早在30年前,就被提上议事日程。

  12月5日,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发来贺信,“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的指示和嘱托,我对恭王府的保护修复工作也一直极为关注。”

  据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谷长江向媒体介绍,1975年,周总理在病床上,以3件未做完的事情托付谷牧,其中之一就是恭王府的开放问题。

  多福轩的遗憾

  郭黛姮驻足于门廊崭新、彩绘鲜艳的多福轩前。

  “门窗做成了平面,建筑整体看起来就不够丰润饱满。”郭黛姮有点遗憾,她说,古建筑门窗的木材表面其实都不是平的,而是有一个微妙的弧度。

  与她同行的均是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工作人员,他们是此次大修的设计方。

  2004年,恭王府管理中心先行修复了多福轩。郭黛姮认为,对大修来说,已修复的多福轩在许多方面有着借鉴意义。

  位于恭王府东路的多福轩曾是和孝公主的居所、恭亲王的会客厅。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恭亲王奕䜣就在此处与英法代表谈判。

  多福轩见证了《北京条约》的签订始末。因其特殊的历史价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为其修复拨款5万美元。

  在多福轩的修复过程中,郭黛姮来过多次。

  修至一半时,恭王府管理中心施工人员在墙里发现了木龙骨。郭黛姮由此判断,室内对应位置应有书架。

  随后,对照相关图纸和史料,郭黛姮将自己发现的与现状不同、修缮中需注意的地方又列出数条,交给了恭王府方面。

  尽管如此,多福轩的修缮仍是多有周折。了解修缮过程的一位专家说,施工方的图纸前后改了十几次,工程造价也不断追加。仅将松木书架拆了重新做成楠木书架一项,就多用去了数十万元。

  “是史料的缺失极大地制约了多福轩修缮的设计和施工。”12月12日,郭黛姮说,这也正是恭王府大修的最大难题。

  只有两份图

  在恭亲王奕䜣之后,王府几经更迭,遭到的破坏已经相当严重。

  进入民国,奕䜣之子“小恭王”溥伟及其弟溥儒为筹集复辟经费,将府邸及花园转手,抵押给天主教会。

  1937年3月,辅仁大学购其欲作校舍。这既在战乱年间使这座宅第留存,但大规模改建也极大改变了王府的结构。

  解放以后,恭王府成了社会单位的办公用地和居民居住地。又经过近30年,腾退才大部分完成。

  此时,王府的历史原貌已经相当模糊。

  “只有两份图。”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陈彤形容,设计者目前占有的史料“少得可怜”。而要做到“修旧如故”,史料显然是第一重要的。

  第一份图是一份“样式雷”恭王府平面图。与“泥人张”是指祖传捏泥手艺的张姓家族一样,“样式雷”是清代负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氏建筑世家。

  但是,这份图的年代、性质均存有争议———是否绘制于同治四年?是设计图还是测绘图?即使是设计图,它也有可能是同期几份图中并未付诸实施的一份。

  第二份图似乎给设计者以更大的希望———存于清华大学的1937年中国营造学社对当时恭王府的实测图。当时,一共绘有草图16张,涉及王府各个关键部分。最可贵的是,其中还有四五张室内装修草图。

  然而,由于时处战乱年代,所有图纸皆是草图。设计者看到的,是大量杂乱的曲线和让人难以理解的图形。

  更遗憾的是,当时负责具体测绘的莫宗江和刘致平均于上世纪90年代去世。“我们显然慢了一步,在我们有条件大修时,这两位国宝级的人物都走了,没有对他们的草图留下片言只语。”

  陈彤根据相关资料推测,两人当时还拍下了大批恭王府的建筑照片。“但目前能找到的,只有10张左右。”

  “为了寻找一份资料,我们有时甚至要跑到国外。”前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孔祥星,近2年坐镇恭王府,负责史料搜集。

  《华裔学志》杂志于1940年刊登了一篇名为《北京恭王府及其花园》的论文,上面记述了当年的恭王府面貌,而且还有一些珍贵的照片。可华裔学志研究所随后几经迁址。

  “最终,我们在德国找到了这个研究所。”孔祥星为此专程赶赴德国,找来这篇论文。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京报-核心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