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陈作与他参与的青春期同伴教育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14:13 《中国青年》杂志 | |||||||||
本刊记者 蒋晔 陈作,中国人民大学2002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进入大学以来一直从事青春健康之旅"同伴教育"和预防艾滋病的志愿服务工作。今年,由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推荐,经过联合国人口基金组织的选拔,当选为联合国人口基金青年顾问小组(Youth Advisory Panel )成员。该青年顾问小组由来自世界各地的24名青年代表组成,所有代表
小学时,父亲与母亲离婚了。陈作很平静地接受了这一事实,并未从中受到家庭离异的伤害。相反,他分别从父母那里得到并消化了更多的爱:怎么做人、怎么实现自我?最重要的是:怎么将自己的热情用在自己热爱的事物上去! 那天,陈作因“同伴教育”接受电视台采访,他在电视节目中侃侃而谈他所从事的相对于他的年纪似乎过于成熟的工作。晚上,父母分别给他打电话。父亲为他的沉着而自豪;母亲则以一个职业医生的身份对他的行为表示赞赏和支持:这些工作的确需要有人去做。 似乎,一些事情总有最适合它的人去完成,比如陈作与“同伴教育”。“我喜欢音乐,喜欢绝对化的审美;做事有耐心,有很强的责任心;我不喜欢随意评价他人的行为,也不太喜欢他人随意评价我的行为;我不会选择没有责任心的人跟我共事……”陈作如此评价自己。他在“同伴教育”上表现出一种同龄人少有的严肃态度,他通过自己的坚持超越了工作本身对他人的意义,而将其转化成了他的事业,直至在联合国会议上,作为中国青年的代表,为中国青年发言。 "人成长到一定阶段,肯定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好奇,如果这种好奇长期压抑而没有得到满足与解释的话,肯定会对他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伤害。" 记者:有调查数据表明,当代青少年性心理越来越早熟,而性知识贫乏,据你了解,当代青少年获得性知识的途径有哪些?对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 陈作:我们作过相关的调查,发现青少年获得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学校课堂里的生理健康教育课程;网络信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青少年通过健康的介绍性知识的网站学习性知识,其中也包括少量的不健康的网站;通过阅读宣传材料与书籍,有些女生会到书店买一些青春期的书来看,男生买得比较少;其他的途径就是同龄人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 大家都觉得自己知道得很多,尤其是男生,事实上,基本的东西可能是知道的,但有些内容并不是很清楚。比如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他们往往了解得不是很确切,存在一些误解。即使他们了解这些知识,但由于缺乏同龄人之间的交流,很可能在行为上不会去使用,就像一般人都知道安全套会保护我们,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用它。在“同伴教育”中,我们会告诉女生如何使她们的性伙伴使用安全套,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技能,运用不当会导致避孕失败、感染病毒。有一个很极端的例子,一次我跟一个团体到外地考察,一个青年居然以为把安全套放到床边就可以避孕。很多大学生都是如此,以为自己懂了,但实际操作中往往出错,这样粗浅的掌握程度还是会害了自己。 记者:这种一知半解的原因是什么? 陈作:首先,大家对这个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把它看作是自己将要面对的问题。比如有的女生觉得性行为离自己还很远,“我肯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但实际上,有些女生谈恋爱不久就有可能发生性行为。其次,传统的观念对大家还是有影响,大家觉得谈论这个话题不好意思。再次,社会上正确传播性知识的途径比较少,现有的方式方法对青少年没有足够的亲和力,不能使青少年主动地去寻求这样的帮助。我们现在提倡一种“亲青服务”,倡导成年人为青少年提供服务时,要尽量以青少年为中心,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吸引他们主动来寻求知识。不过,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开展。 记者:青少年在获得性知识时,如果是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下,对他们的心理会不会有伤害? 陈作:人成长到一定阶段,肯定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好奇,如果这种好奇长期压抑而没有得到满足与解释的话,肯定会对他的身心健康发展有伤害。 “我们不期望通过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使大家掌握所有的知识,而是让他们知道:他们能够有这样的途径获得相关的知识。” 记者:“同伴教育”是从什么时候,怎么开始的? 陈作:2000年我们学校开始了"同伴教育"。当时,联合国人口基金和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有一个长期的合作项目,关注青少年生理健康。他们想把"同伴教育"这种形式在中国推广,就选了北京的三所大学和上海的几所中学作尝试,我们学校和北京其他两所学校在他们的帮助下开始了这个活动。两年过后,在别的学校没有再坚持下去时,我们学校依旧坚持了下来,而且开展得越来越蓬勃。 记者:你最开始是怎么接触到“同伴教育”的? 陈作:进大学两个月后,我报名加入了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简称“青协”,“青协”下面有很多不同的部门,我报名的部门叫“青春健康之旅服务总队”,这个部门专门开展“同伴教育”、预防艾滋病以及其他青少年健康活动,所以我就自然而然地接触到了“同伴教育”。当时正好有一个伊朗代表团想参观我们学校的“同伴教育”,我作为成员第一次参加了这个活动。我觉得这个活动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参加次数多了后,就从一个参与者成长为活动的主持人。 记者:“同伴教育”每次活动的形式是怎么样的? 陈作:每次活动的参与者大约二三十人,人太多了活动就无法很好地开展;两个主持人,一个男生一个女生;在一个布置得很随意的教室里,大家围坐成圈,开场就会有一个游戏,消除大家的紧张情绪。接着,主持人会讲一些规则,比如互相尊重、平等、保密。然后,主持人会提出一些包含价值观的问题让大家讨论。之后,还有一些包含性知识的游戏,大家一起做。接着,大家会一起讨论“爱”,进行头脑风暴的联想游戏。处在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部分都会想到男女之爱,于是主持人就引导大家关注男女之爱背后所需要关注的各种问题,从中引导出性知识的重要性。性知识的传播是以脑筋急转弯等小游戏来进行的,其中包括安全套的使用方法。接下来,是不安全性行为的预防、艾滋病的预防、反对艾滋病歧视等内容,主持人告诉大家,其实得了艾滋病和得了感冒一样,没有什么区别,使得大家能够以正常的心态对待身边的艾滋病人。接着,会做一个模拟艾滋病传播速度的游戏,让大家知道艾滋病传播的速度非常快,一定要好好保护自己。其后,会提出一些关于男女的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差异的观点,比如,改变那种某些工作只有男生可以做,某些事只有女生才能完成的陈旧观念,使大家意识到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东西都是中性的。最后,有一些生活技能方面的知识。比如怎么应对性骚扰,如何保护自己等。 记者:这样的过程需要多长时间?参与活动的人数和开展频率如何? 陈作:每次活动需要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有时一天无法结束的话,会延续到第二天。这主要是我们学校开展“同伴教育”的方式,别的学校也有不一样的形式。我们不期望通过一个半小时或者两个小时使大家掌握所有的知识,而是让他们知道:他们能够有这样的途径获得相关的知识。 每年都有许多人积极报名做志愿者,我们会留下最合适的人来做这个活动的主持人。“同伴教育”尽可能地向大多数人开放。一般对象是刚入校的新生,人大的新生80%会加入到这个活动中来。 “在作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要慎重,要三思而后行,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多地得到相关的信息。这样无论面对什么结果,自己都不会太过意外。” 记者:2002年至今,你一直在做"同伴教育"工作,是什么原因使你坚持到现在? 陈作:最初,我从“同伴教育”中得到很多乐趣。后来,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情,让我觉得“同伴教育”对同龄人的帮助特别大。有一个朋友,她和男友发生了性行为,突然有一天,我听另一个朋友说她流产了,而且她发现自己还在流血,于是大家送她去了医院。幸好去得早,没有进一步恶化。对一些女生来说,可能她知道一些东西,但是没有人去提醒她该注意什么,怎么做会有危险,并且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在可能的意外面前,有一些相关的知识总比在危险面前措手不及要好。我曾认识一个女生,她是“同伴教育”的主持人。一天,她在一个小教室里自习,发现一个男生对着她暴露出下体,由于了解此类人的心理,她没有尖叫,而是镇定自若地继续看书学习,这样的态度使得暴露者自觉无趣,自己走开了。如果她没有面对此类性骚扰的知识,就很容易惊慌失措并大声尖叫,这样反而会给性骚扰者很大的心理满足感,使其行为加剧。可见,“同伴教育”对青年人有很现实的意义。跟考试一样,好好学习成绩总是会好一点,同样,在人生到了该面临“性”时,也要提前作好准备,至少不会在此慌乱得一塌糊涂。 记者:除了女生受到性骚扰,有没有男生受到性骚扰的? 陈作:具体的事例,目前为止我还没有听到过。但是,有肯定还是有的,相对来说数量比较少。“同伴教育”对男生来说意义也很大,比如他感染了一些病又不好意思去说。但如果他提前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就不会发生后来的麻烦了。 记者:开展“同伴教育”,你有过被质疑的经验吗? 陈作:有极个别的人认为,“同伴教育”其实是在鼓励青少年发生性行为,我非常反对这样的观点。客观上,它是人到了一定的年龄,自身表现出的一种生理需求。与其刻意回避,不如告诉青少年这方面的相关知识,使他们能够很好地保护自己,在人生的路上不犯过多的错误。 很多地方,高中生中就有偶发的性行为,我们应该在他们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告诉他们相关的知识,而不是等她们怀了孕再跟她们说怎么避孕。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健康地成长。但是,很多青年接受正规的生理知识课程是在大学,这完全滞后了。一般的,20~22岁是性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期,而这个阶段大多数人的性生活是空白的。从他生理上可以结婚到正式法定结婚之前,是"性待业期"。在这期间,生理上有正常的性需求,而这个需求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得到满足,所以,就会出现偷吃禁果的现象。作为教育者来说,应该给他们提供相应的知识,进行疏导教育,告诉青年人:如果你非如此不可的话,应该注意哪些事项,不注意的话会有哪些后果。 人生中,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青年人更是如此。“同伴教育”活动里有一个小游戏很能说明问题。主持人拿出三个袋子,一个袋子里是奖品,一个袋子是安全套,另一个袋子则是空的,主持人让三位同学选择袋子。打开袋子,拿到奖品的人会很开心,拿到安全套的人会很尴尬,拿到空袋子的人会很失落。这个游戏想告诉大家:人生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你不清楚你选择的事物背后的结果是什么时,就会给你带来尴尬和失落。你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所以在作任何一个决定的时候,要慎重,要三思而后行,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多地得到相关的信息。这样,无论面对什么结果,自己都不会太过意外。 记者:“同伴教育”对你自己成长的作用是什么? 陈作:组织活动、做主持人等都需要我打开自己,不断培养自己接触人、吸纳知识的能力。其实,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就是在帮助自己。“同伴教育”,也就是伙伴们彼此帮助着成长的意思吧。 中青亮点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