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自行车之路”为何越骑越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10:42 新京报 | |||||||||
在北京,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感慨:自行车是越来越难骑了。为什么呢?昨日《北京晚报》的一个调查揭开了谜底:目前,北京的自行车道有许多“怪现状”,例如,不少自行车道走着走着会突然“消失”;有的新建道路干脆取消了自行车道;不少自行车道俨然成了停车场;自行车与汽车混行非常普遍,骑车人安全事故不断…… 可以说,逐渐变窄、拥挤不堪的自行道,弥漫着尾气和噪音的骑车环境,某种程度上
面对私家车的膨胀,城市管理者进行了深刻反思,并提出了发展公共交通的方案。近年来,市民也明显感觉到,地铁的建设速度在加快,公交车辆的更新也日新月异。不可否认,一个健康的城市交通系统离不开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网络,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发达的自行车和步行交通系统的构建,也是现代城市的一个标志,尤其在人口密集的中国都市。 在国外,有“步行城市”、“自行车城市”一说,许多大城市在公共交通系统成熟后,更进一步,拓展步行者和骑车人的活动空间,这种“返璞归真”的现象让不少国人不得其解,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倒退。但实际上,这却是人性、宜居、绿色城市发展的必然。 不管是私家车还是公共交通,都表现为人们对汽车的依赖,这种情况下,城市依然需要超量的能耗维持,城市沥青水泥硬化路面依然在扩张,车辆尾气和噪音依然恶化着市民居住环境。 在目前,没有汽车的城市不可能存在,但最大程度减少汽车的使用,却是一个明智而现实的选择,而完成这个选择的路径,就是依靠步行和自行车。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发达国家的城市规划近年来出现了“新都市主义”潮流,以往盲目将城市进行功能分区的城市规划理念被校正,新型工业、居住、商业、教育不再人为地按区域划分在城市各处,而是混合在一个地方,为人们利用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创造了交通条件。 此外,步行和自行车的出行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立交桥和人行天桥纷纷被拆除,行人和自行车的行路环境大大改善。封闭的自行车道路系统建设蔚然成风,英国甚至提出了建立一个全国连网的自行车交通网络的设想。 在国外有的城市,自行车甚至成为公共交通的替代品,在法国里昂,这个城市就像设置公交车站一样,在城市各处设立了170个自行车租赁点,市民只要花极低廉的价格,就可以租到1000欧元的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自行车与公共交通的衔接也逐渐完善。在意大利,地铁里专门有悬挂自行车的装置,人们可以轻松实现代步工具的转换。 可以看出,在国外城市管理中,改善步行和自行车行路环境,得到了几乎和公共交通同样的重视。而国内城市之所以行人和自行车行路艰难,也正是因为,公共政策对这一领域缺乏足够的关照。 城市的魅力不仅在于优美的居住环境、现代化的办公楼宇以及高档的娱乐设施,也在于宜人的交通空间,即人们在出行过程中,同样能够享受到生活之美。因此,更好地方便行人和自行车出行,正是构建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之一。 今年4月,在一个提案办理答复中,北京市规划委明确表示要为自行车扩权。 这样的表态如何转化为具体行动,无疑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