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燕赵都市报:成本秘密背后的难言之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14:47 燕赵都市报

  作者:惠铭生

  一年高达数百亿元的大学收费,竟没有几个人能够说得清是根据什么标准收的。新华社记者最近采访了大量教育界人士,试图探究大学收费的标准,却发现这是一团乱麻。对此,多年一直潜心研究教育问题的熊丙奇教授说,现阶段我国高校教育成本如何计算,至今没有一个清晰的标准,也没有经过任何科学论证。

  依笔者的猜测,成本,应该成为2005年度的“关键词”,因为在这一年,一些垄断行业刻意隐藏垄断对象的成本。其中,最为典型的有房地产业的楼盘房价成本清单、高校教育成本以及供热、供水等公用事业成本。伴随社会要求举行价格听证的强烈呼声,成本成“秘密”也蔚然成风。

  面对

房地产商、高校以及公用事业这些“强势”单位,处于“弱势”地位的众多消费者除了呼吁之外,似乎束手无策,无能为力。但是,让公众百思不解的是,作为负有社会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面对垄断部门与社会公众的博弈,缘何三缄其口,保持“中立”?

  表面上看,隐瞒成本,操作价格,赢取暴利的是那些垄断部门,其实,诸多垄断部门对成本秘而不宣的背后,隐藏着政府众多“难言之隐”。

  首先说高校教育成本。按道理说计算起来并不难,无论是按实际成本,还是按日常的运行成本,解决“计算”这种技术上的问题并不难。对此,复旦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熊庆年说,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众多教育专家一直潜心研究大学教育成本,但大多尚处于“毛估估”核算阶段,大学的财务信息和资产运转信息是绝对保密的,一点儿也不透明,“教育专家们很少能从学校得到相关信息,这直接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这话本身有漏洞,倘若政府审计部门要审计,大学的财务信息和资产运转信息无权、也不敢“绝对保密”。但是政府缘何不介入,破解大学收费“秘团”?对此,我们不妨从前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的一番难言之隐中找到答案,他说:“目前维系中国高等教育正常运转的经费大约需要4000亿元,而国家现有的实际投入只有800亿元,高校现在向银行借贷的总金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元,差额部分就是各高校靠收学费填充的”。假如按此计算,我国高校为保持正常运转,硬生生从学生的口袋里榨出了2200亿元的“差额”。

  至此,一切自明———政府对高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高校惟一的途径只能是一再“没有标准”地收费,把本来应该由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转嫁到学生身上。据说,目前高校中流传着一种说法,很形象地比喻高校这一“无奈”的现象:“现在不是政府在办中国的高等教育,而是中国的高校在办中国的高等教育。”说白了,高校倘若如实向公众公布真实成本,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政府必须成倍加大高校教育投资,但是,政府能承担得起吗?又愿意承担吗?所以,对于高校的“乱收费”,心知肚明的有关部门只能“装糊涂”罢了。

  其次说

房价成本清单。自从7月初福州市物价局向社会公布房价成本清单后,无异像一枚重磅炸弹,在房地产界掀起轩然大波,可谓撬开了
房地产业
“黑幕”的冰山一角。但遗憾的是,很多地方政府并不呼应,房价成本清单公布没有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在很多省市,房价成本仍是牢固的“秘密”。对此,地方政府也有“难言之隐”,那就是房地产的热与不热,关系到地方的诸多利益:从GDP指标、财政收入、相关产业到吸纳就业等方方面面。所以,有的地方官员只为“有钱人”服务,只为自己的政绩与仕途着想,而不顾及群众的呼声和利益公布房价成本清单。

  再者就是城市热、水、电等价格成本。最近几年,不断有新闻揭露出某地的供电、供水、供热服务丧失社会公益属性,完全嬗变为赢利性行为。于是,水、电、煤、气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用品价格一路飙升,价格听证成为一种走过场的形式。在这些“公益事业不公益”的背后,是地方政府将这些部门推上市场后,做了甩手掌柜,听任企业市场化运作,致使有些公益单位的公益性荡然无存。

  从经济学上讲,“事物”是有价的,交换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等原则;从法律上讲,公众在购买房产、交纳学费,或者交纳水、电、气等费用时,应当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但是,我们几乎从每一项成本成为“秘密”的背后,都能看到有些政府部门的“难言之隐”。这正常吗?

  成本成“秘密”,是对公众知情权的侵犯,也是对对公众财产的侵夺,这样的怪象多了,不但降低公众的生活水平,而且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对此,政府岂能等闲视之?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