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新苏州经验:既长骨头又长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1月06日14:37 《小康》杂志

  对苏州来说,一些用以衡量小康标准的宏观数据正在逐渐淡化,而如何让高速增长的社会财富给老百姓带来更多的实惠和好处,正成为苏州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

  采写/《小康》记者 张辉

  相比前几年的光彩夺目,2005年的苏州似乎显得有些低调。

  尽管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并不赞成“苏州模式”的提法,但在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王荣对苏州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经验的发言,还是使苏州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埋头干事业,抬头不争论。”2005年12月8日,王荣在接受《小康》专访时一直强调:“小康贵在建设,贵在实践,贵在总结。苏州的小康建设必须扎扎实实让全市老百姓谋实惠。”

  从这点上来说,苏州的小康经验似乎更具民本性,也更贴切小康的本源诉求:安居乐业,其乐融融。

  富民优先的“新苏州之路”

  2003年初,江苏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果断提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两个率先”,并要求苏州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先行军。苏州为自己划定的时间表是:确保在2005年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201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苏州模式”实际上是叫好不叫座,GDP上去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上去了,老百姓的口袋仍是鼓不起来,利润的大头被外企拿走,本地人拿的只是一点打工钱,而最让苏州人无法接受的则是“只长骨头不长肉”说法。

  有分析认为,苏州的此种困境主要与其外向型经济结构紧密相关,苏州的两条短腿一是自主创业的民营经济发育不足,二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于其工业化进程明显滞后。

  对于前者,苏州政府推崇“新型工业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大力鼓励民营经济的发展,从税收、政策等方面对民营企业加以支持。除此之外,苏州还特地制订了5项措施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对于后者,苏州出台政策促进服务业发展,实施“服务业跨越计划”,重点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现代物流、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服务业,开放发展新兴服务业,繁荣提升传统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业化互动并进。

  统计显示,2004年1至10月苏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私营个体投资增长38.2%,远高于全市19%的速度,同时,苏州第三产业增长27.8%,远远高出工业14%的增长率。

  以外资经济领先工业化的“苏州模式”,开始通过政策导向支持民营经济弥补产业短板,走上“内外并重、富民优先”的“新苏州之路。”

  创新突破“三大难题”

  尽管有专家将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偏低、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GDP比重偏低以及城市建成区绿化率偏低视为苏州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难题”,但这似乎并不影响苏州向全面小康迈进的自信和步伐。

  如今,苏州已经通过创新,把这种自信量化为一套科学严密而极具操作性的指标体系,共分为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四大类18项,通过细细对照这套衡量体系,苏州在务实中不断推进小康实践,创造出新时期的“新苏州经验”。

  苏州还将创新精神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无地招商”便是为解决土地资源紧缺而做出的创举,2005年上半年苏州增资扩股势头良好,707个项目增加合同外资25.83亿美元。

  另一个例子是苏州的高新区建立了全国首家循环经济推广中心,从更广、更深的角度帮助企业确立了循环经济理念,为企业开展循环经济提供了交流平台、环保新技术和新信息。

  苏州的创新精神还表现在,全力推动外贸由规模导向型向效益导向型转变,推动外资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推动外资由境外加工、承包工程向境外投资转变,推动开发区建设由量态扩张向功能提升转变。

  王荣对《小康》表示,苏州本身就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又依托上海的辐射,其创新资源与高素质人才完全能适应未来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胡子眉毛一把抓”

  学界对当今中国发展现状的一个普遍质疑是:为什么一个社会的GDP长得跟胡子一样快,而国民幸福指数的增长却如眉毛一样慢?而苏州的经验显然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仅仅从客观指标而言,对照江苏省的小康指标体系,苏州在2004年就已有14个指标提前达到,2005年上半年,全市又有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居民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2个指标提前达标。

  在苏州,颇得人心的是富民工程,政府将扩大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广辟就业岗位,2003年以来,全市新增就业岗位81.6万个,其中面向本地劳动力37.5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3.44%。

  苏州把致富农民作为重中之重,推进农村十项实事,着力构建人人有技术、人人有职业、人人有保障、家家有物业、户户有股份的“五有机制”,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同时,苏州还把创业作为富民的最根本途径,并巩固完善城镇养老、失业、医疗等保险,提高农民

社会保险覆盖面。

  “2006年的秋季开始,苏州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现在整个医疗保障体系已经覆盖到90%左右。”王荣在2005年12月8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上透露。

  在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上,苏州上下提出了关爱新苏州人、切实保障新苏州人权益的新思路。在政府的层面上,无论在政治、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教育等方面对所有的外来人口在居住、就业、社会保障以及婚姻等方面都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新苏州人。在企业的层面上,要求企业切实保障新苏州人在经济、政治以及人身权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多项措施力推“富民工程”

  随着苏州全面小康的逐步实现,其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也日益逼近。

  苏州政协委员、苏州市社会学学会副秘书长陈红霞副教授认为,苏州还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后期阶段,正在步入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重

化工业化时期。因此,加快实现工业化、提高工业现代化水平是苏州实现第二个率先的最主要支撑力量。

  陈红霞认为,当下的科学发展观已扭转了片面追求GDP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同时,苏州对于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与征地和拆迁有关的制度保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外来人口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重视,都将为进一步的富民工程提供支撑。

  据介绍,苏州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将立足“快”“好”“新”“本”,继续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国际化战略,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同一,更加注重统筹发展,不断加强三农、社会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以创新思路和举措构建体制机制新优势,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使全面小康不含水分,让老百姓认可,促进社会和谐。

  在陈红霞看来,苏州在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消费方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后发优势”,苏州可以凭借较低价格的土地和劳动力、已有的发展基础、发达的教育文化事业、巨大的社会需求等条件,抢抓国际制造业向

长三角转移的机遇,建设国际性制造业基地。

  “我们还可以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和装备,加速工业化进程、提升工业化水平;可以学习和借鉴先进国家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成功经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步伐等等。这些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将在苏州乃至江苏经济社会的新一轮发展中再发威力,成为江苏经济快速发展的内驱力和加速剂。”陈红霞说。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