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求是》-《小康》杂志专题 > 正文

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30日20:51 《小康》杂志

  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北京举行

  中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如何衡量全面小康?12月8日,由求是杂志社主管的《小康》杂志在北京京西宾馆举办的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为此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据组委会透露的消息,全面小康科学指标体系有望在明年出台。

  国内首个小康指数发布 国人快乐指数最高

  《小康》杂志社在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的基础上,推出了小康综合指数,分另从饮食、居住、生态、教育、生命、消费、平安、信用、公共服务、快乐等十个方面进行检测,让百姓切实感受到小康的进程。其中,快乐指数得分最高,为78.1分,最低的是生态指数,只有56分。

  中国首个全面小康科学指标体系将出台

  由统计局研究制定的首个全面小康科学指标体系将会在明年出台,这将是我国第一个完整的、可考核和量化的全面小康指标体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徐一帆介绍说,这套体系选择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生活质量、民主法制、科教文卫、资源环境等六大部分的25项指标,构成全面小康社会统计监测体系的总体框架。

  人民网强国论坛视频直播在线访谈

  2005年12月2日14:00,《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舒富民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访谈主题为“全面小康的指标与实践”。

  (www.people.com.cn/GB/32306/32313/32330/3911355.html)

  人民网视频直播“论坛”开幕式

  (av.people.com.cn/GB/43911/3924372.html)

  新浪网视频直播在线访谈

  2005年12月5日,求是《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做客新浪网,介绍即将举办的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

  (news.sina.com.cn/c/2005-12-05/17108495964.shtml)

  新浪网开设专题全程报道“论坛”

  (news.sina.com.cn/z/qmxklt/index.shtml)

  精彩发言

  《求是》杂志副总编辑 刘润为

  同志们,‘2005年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这里胜利举行。

  本次论坛围绕全面小康的指标与实践这个主题,展开研究和探讨,这对丰富全面小康的内涵,交流全面小康的实践经验,探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思路、对策和措施都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康》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 舒富民

  《小康》杂志自创办以来,致力于中国全面小康进程,积极打造考察中国全面小康建设的全新指标和衡量标准。为此,我社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更好地研究和探讨中国全面小康指标体系,总结和展示全面小康建设经验和成果,共商建设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计。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顾秀莲

  我希望在完善现有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之中,能够增强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的意识,将平等的理念纳入到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之中,来促进妇女与男子共同的发展。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许嘉璐

  欣闻’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召开,我因民进举行常委会及中央全会,不能如约前往,实在遗憾,谨以贺信表示祝贺!相信与会嘉宾、专家学者通过探讨,一定会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发表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不断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的进程贡献才智。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卫生部部长 高 强

  公立医院靠医疗服务收费来维持运行和发展,导致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现象,公益性质淡漠,不正之风不能从根本上纠正,加重了群众的医疗负担,看病难,看病贵成为广大群众反应强烈的问题。必须坚持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不能把医疗卫生机构变成追求经济利益的场所。

  中国科协副主席 邓 楠

  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我们要特别强调,坚定不移地把立足点从过多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上来,力求掌握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破外国技术的垄断,从根本上摆脱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被动的局面。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 徐一帆

  全面小康是由总体小康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阶段性的目标,这个目标介于总体小康与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目标之间,时间的跨度是21世纪的前20年,因此,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值既要高于总体小康的目标值,又要低于现代化目标值。

  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 王 荣

  2005年我们人均收入虽然达到2000美元,其中农民达到1000美元,但是平均数不代表大多数。正因为这一点,我们一直不愿意说苏州在小康建设上取得多大多大的成就,小康的实质是要惠及更多的人。

  国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吴敬琏

  经济发展好的秘密就在于扬长避短。中国资源禀赋情况是什么呢?就是人力资源很丰富,但是自然资源很匮乏,资本资源很紧缺。所以我们这个国家就尤其不能够拼资本、拼资源,拼不得。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 范恒山

  人一生下来就分为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农村人口再优秀也享受不到城市人口的待遇。正是这些过程的不公平和机会的不公平导致了人们心理的不平衡,因为心理的不平衡,又导致了一些其它情况的发生。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胡鞍钢

  所谓和谐的社会,本质上就是公平的社会,正义的社会,而社会的不公平,不平等,不正义就是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威胁和挑战。因此中国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经济体制,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部涵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

  中国缺乏一个比较完备的金融体系来配制强大的资源和国力。我们的民间很富裕,我们的国力很强盛,但是分散在千千万万个小农经济的手里,大量的财富可能退出流通被藏起来,而没有进行现代金融的循环和用于生产的开拓。

  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所长 文兼武

  有些记者特别爱问,小康指标体系跟老百姓的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这个指标说的都是概括性的,宏观的,模糊的,老百姓能不能感觉到这些?所以我们觉得在这个指标体系里边,应该有一些感觉性的指标。

  中共昆山市委书记 曹新平

  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充满歧视和不公平的环境当中,这个社会也是难以安宁的,所以我们教育昆山的广大干部群众,要善待新昆山人(外来人口),我们提出来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哪里有尊严,那里就是故乡。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 康

  我们要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能够给社会保障托底的制度,必须是自上而下的,政府牵头来做。市场总体而言是解决锦上添花的问题,不可能很好的解决雪中送炭的问题。雪中送炭的事情必须由政府负责,这是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景天魁

  我不是鼓吹高福利,中国现在与高福利还不沾边,但是我们需要考虑社会发展的指标和经济发展的指标到底是什么关系。当我们要确定一个社会发展的蓝图,或者指标体系的时候,怎么摆正这些指标之间的位置,我觉得这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上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 吕 政

  我们需要对土地征用的一次性补偿改为长期补偿,基础建设征用土地,农民可以以土地入股,从基础建设项目未来收益中分红;工商业开发用地可以每年向农民支付租金,这样做即可以使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又可以使后来的各界政府也能从土地中获得收益。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王有强

  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城市运行效率方面,作为城市化发展支撑系统的市政基础设施,要求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有完备的市政基础设施,在城市化进程中需要合理的,有效的利用民间资金,支持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原局长 张宝明

  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特别是企业,为了政绩,为了利益,甚至为了追求暴利,不惜跨越危险线。无论是煤矿的事故,还是石化企业的爆炸,特别是最近发生的松花江水严重污染事件,都是忽视安全、放松管理、违章违纪、不严格执法等人为因素。

  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郑新立

  长期以来我们城镇的人口、交通、供电、供水、教育、医疗这些都是国家财政拿钱建设的,但是农村农民享受不到,农村的基础设施,国家很少投入,很大程度上是靠农民自己积累,自己拿钱。所以改变农村公共服务落后的状况,也是我们实现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 张晓山

  现在有些地方的基层干部是‘好人不想干,能人不来干,坏人抢着干’。基层干部可以使用的资源办好事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可以控制资源办坏事是绰绰有余的。这是干部的问题吗?不是,这是制度的问题,制度不好好人也会变坏,制度好坏人也不敢做坏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

  财政金融研究室主任 倪红日

  从目前到今后,税收政策将主要由刺激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向协调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转变。比如说全面取消农业税、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就是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进行的调整。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 李 林

  理想监督机制应当是像喝酒划拳讲的‘棒打老虎、老虎吃鸡、鸡吃虫、虫咬棒子’,形成一个闭环的系统,或者是‘锤子剪刀布’,总之应该是相互制约的关系。我们现在没有真正形成这种监督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求是杂志社原社长 高明光

  此次论坛是首届,我们今后还要举办第二届,第三届以至若干届论坛,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与会的各地的同志们,新闻出版界的同行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中国全面建设小康论坛,关心支持《小康》杂志。愿我们在下届论坛再见!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闭幕!

  小康不小

  由《小康》杂志社主办的“2005首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在准备了长达半年启动了三个多月之后,终于在2005年12月8日〜9日落下了帷幕。论坛取得了超过预期的成功,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赞誉。

  《小康》杂志社凭什么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里,能够举办如此规格和如此规模的论坛,引起如此大的反响?一个重要的原因,莫过于大家对小康,对全面小康的一致认同,对《小康》所承载的“影响一个民族与时代”的使命产生了积极的呼应。一句话,是因为大家越来越发现,“小康”不是一件小事情,而是一个大事。

  小康不小,在于它承载了一个民族的梦想。“小康”最早源出《诗经·大雅篇》,“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说人民劳累困苦,希望过安逸的生活。成书于西汉的《礼记·礼运》载,孔子就用“大同”、“小康”来表达心目中的社会理想。大同社会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相对于大同社会,小康社会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的社会。因此可以说,“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千年夙愿。

  小康不小,在于它标帜了一个时代的追求。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1979年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首次使用“小康”这一概念:“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就算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所以,我只能说,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上个世纪末,我们基本上如期实现了当初的目标,达到了“总体小康”。

  小康不小,在于它蕴涵了一个全面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党的“十五大”就已提出,“十六大”进一步将其作为党在新世纪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国家和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成为中国未来20年的国家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从涵盖的领域上说,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协调地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地进步;从覆盖的区域上说,是东中西部互补并缩小差距,是东南沿海腾飞、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协同并进,是城市与城市、乡村与乡村、尤其是城乡之间的差别逐渐地减少。可以说,这是把既定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改革要求更加细化而全面落实的指标。

  小康不小,在于它瞄准了一个改革的重点。全面小康建设和实现,最终决定于党的领导水平的加强和执政能力的提高。当前,人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和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之间已存在一个供求矛盾,这也是引发诸多其他矛盾和问题的主要根本症结之一。而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如何尽快有效地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小康的建设目标从政府和官员的政绩考核上,扭转了过去“GDP拜物教”的误导,将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升到显性的国家战略层面,使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有了明确而正确的方向。可以说,对“以政府主导的改革者的改革”已经提到改革新阶段的行动日程上。

  小康不小,在于它改变了一个致命的误区。全面小康之于总体小康,在于全面。过去的片面的经济增长观,放在今天不仅是陈旧的,而且是错误的,甚至是致命的。指导全面小康建设和未来改革与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论,一改过去“以物为核心的量的物理变化”,而为“以人为根本的质的化学变化”,尤其是关注人的观念、素质、能力及生存、生活和生命状态与环境的全面发展。如果说,21世纪前人类关注的更多的是“对自然的改造”,那么21世纪后,人类将更多地转向“对人自身的改造”。“以人为本”正是建设小康的基本依据和根本目标,也是小康这个大圆的圆心所在。

  小康不小,还在于它是一次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这个变革不亚于27年来改革开放的力度、深度和难度。因为这是对过去改革的更深层次的反思,可以说是对“改革的改革”。

[上一页] [1] [2] [3] [4] [5]

  相关专题:《求是》-《小康》杂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